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飞到世界的另一边
内容
试读章节

Part 1 巴黎之约

在我决定赴摩尔的巴黎之约后,香港的律师朋友蚂蚁把一本海明威的叙事散文《巴黎的盛宴》带到北京送给我。

1957年的秋天,海明威在古巴开始写的这本书,关于1921年至1926年他和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那段岁月。那是早年的巴黎,海明威很穷但很快乐的日子——

我从来没有特别留意过巴黎,对于我,它是一个遥远的存在。越是著名,随时会有关于它的文字画片出现,我越没有好奇心。一个城市和一个人有没有关系,要看在那个城市有没有一个可以惦念的人。

一旦有那样一个人出现,那个城市便会突然与你产生关联。

你想起它,便想起了一些真实的色彩,气味,形象。

不再是电影里的,或者明信片带来的影像。

摩尔在一年多前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是夏天的一个夜晚,在北京出现,他是一名记者,自己出过一本书,里面有他拍的照片,文字则是关于他记录的眼里所看到的印度、越南、日本和中国。

那天在北京的一个演唱会后,他和我同时出现在演出单位举办的酒会中。他和一帮驻京的老法记者朋友们在一起,那是他待在北京的最后一晚,第二天他去上海,然后从上海回巴黎。

那天晚上,我兴高采烈,旁边一群老朋友,在自己的地盘上,甚至举办演出参加演出的都是自己人,我只是去捧场,衣着鲜亮,夏季的夜晚是明媚的,我也是明媚的:红色的吊带裙,镶着淡绿仿古的金色碎花边。每个人都在笑,生活在此刻非常美好。

我喝了很多酒,并且很快就开始散发酒意。那是我最有诱惑力的时候,我知道一个放松,喝酒到恰到好处眯着眼睛脸带红晕甜甜笑着的女人有多可爱。

老法堆里的男人和女人都在向我们的中国堆靠拢,一个漂亮的法国女孩儿抱紧我,我也抱紧她,我们很快抱在一起,喝过酒了的人们凑过来看这两个醉意弥漫的小女人。

我们说了很多话,用第三个国家的语言,我忘了我们究竟说了一些什么,只知道气氛融洽。那个夏夜春意弥漫,那个酒吧叫“鹅和鸭”,摩尔就在那个人堆里出现,他年轻,清秀,腼腆,褐色的卷发,奶白色的皮肤,他一直在找话和我说,并且用一种害羞的眼神微笑着看我,而我送了一个中文名字给他,后来他一直用着那个名字,在巴黎的工作名片上也可以看到。

他知道我是一个写作的女人,这是他们报社另外一个记者向他通报的。

他们报社驻京的一个记者告诉我,摩尔的祖父是个很有名的作家。

后来他给我写信,信箱的名称看得出他的全名。  莫里亚克,那个我喜欢的法国作家原来是他的祖父。

我不再怀疑,那份眼熟是有原因的。

他走近我,身上带着我喜欢的一个作家的气味。

我感到隐隐的熟悉和吸引,原来那是来自他血管深处另外一人的血脉。

不止一人和我说起过他:莫里亚克。

他那样的作家让人害怕提起,他所怀有的感情让人战栗。

在我的手边,经常有一本赤豆红色封面上面有莫里亚克像的诺贝尔文学丛书之《爱的荒漠》。我经常把它打开,在我短暂而又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我把它们一读再读,那些文字循循善诱,引我一次次放纵自己的心灵和想象,那既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阅读,又仿佛是点着蜡烛切蛋糕,在春天的冰面上进行生日派对。

除了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还有谁能够如此美丽如此危险?

我不知道。

他出生在盛产葡萄酒的法国西南部城市波尔多(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去那里,住在他待过的一栋房子里,当然他的房间都保留着,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陈列馆了),他的父亲很早便去世了。深得母亲疼爱,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写作。而且,受到自己家庭浓厚的天主教氛围影响,莫里亚克对笔下的芸芸众生一直充满了怜惜,甚至是有罪的人,他都不肯加以惩罚鞭挞。这样的作家往往是病态的,他们的小说只需读上一遍,就刻骨铭心地印到你脑海里去了,像微暗的火,慢慢喘息摇曳着,把你深深灼痛。陀思妥耶夫斯基、格雷厄姆·格林、伊夫林·沃都是这一类的小说家,相比起来,莫里亚克对于绝望心理的描述最为细腻沉挚。

P1-4

作者简介
赵波,七零年代代表作家。著有《北京流水》《双重生命》《巴黎情事》等小说和随笔集二十余种。在各地开设城市与情感专栏多种。七年游走,这是赵波抢先发售直面自己的痛与痒。
书评(媒体评论)

画家喻红:

赵波的青春美丽而飘渺,赵波的文字清澈而感性,她用自己柔弱而强悍的内心面对坚硬的现实,她用自己轻盈而艰难的飞行完成自我的重生。

艺术家向京:

如果一定要归类,赵波真应该算是身体写作,因为她敏感的身体是她和世界连接的媒介。她去经历去疯去乐去吃去玩去恋爱去游荡去臆想。然后写作,也因为如此,她的人和写作,都是让人感动,让自己遍体鳞伤。

作家王安忆:

赵波的文字没有成见,纯净,并且她也没有不恰当地扩充她的感受,而是忠实于她的触摸,由此得出的经验其实要比她所期待的重要。

作家洁尘:

在欧洲,在中国,在欧洲到中国或者中国到欧洲的路上,无数的女人掉进同一个故事,所不同的是,很多女人选择或被迫选择了沉默,而赵波上台发言。

诗人韩东:

赵波像一个难得的观察者,当然她也时时进入到自己的经验,幻想和回忆之中。赵波对城市的姿态是局外的,游离的,疏远的——这种心理距离使她的故事有一种迷蒙的,诗性的气质,而当她以世俗生活,熟悉的肖像为题,写出的生活戏剧则又完全是别一种意趣。具体,琐细,包含着人生中的忍耐,宿命,无望和不可知。赵波集时髦和反时髦于一体,写作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她的写作前景很难估量。

后记

我与黄爱东西

本来以为要结束日本之旅,回到家乡才会有时间来写她,没想到昨夜我们在朋友圈勾搭了几句,竟然让我失眠,很晚入睡,今天感觉不想出去玩了,这次的日本之旅京都的最后一天就想留在房间写关于她的文章,明天一早再踏上去福冈和九州的新干线。

十五六年前黄爱东西给我的书写过一篇书评,那时候我还是她笔下的一只美丽的小狐。我们俩一个在广东,一个在上海北京很多年,现在已经忘记最初究竟是如何认识。她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奇怪的缘分。不是那些经常见面吃饭嘻嘻哈哈的闺蜜,很少聊天,但天生的我觉得她懂得我,我也懂得她。

1995年左右黄爱东西出名的时候我还是上海躲在评论家前夫身后的乖乖女,那时候她活得张牙舞爪恣意妄为,扛着小女人散文各种名头,同时在上海《新民晚报》等各种媒体上开十几个专栏,照片上的她艳若桃李冷若冰霜,那恰是我的心头之好。

在相对而言孤单寂寞安分守己的上海五年婚姻生活中,我读着《新民晚报》上她的专栏,渴望着挣脱枷锁,像远在羊城的黄爱东西一样活得标新立异,色彩鲜明。我的婚姻是被金牛座男人压制和压抑的生活,选择新衣服都要求不要在店里乱看,他说哪件好就买哪件,因为他知道什么适合我。我前夫不喜欢我犯错误,可是天知道我有多少渴望犯错和犯罪的激情无处发泄。

我在上海的最后一个记忆停留在二十年前,我和前夫坐在一个咖啡馆的窗前,而黄爱东西披散着满肩秀发双目迷离梦游一般走过我们的面前,我叫住了她,然后隔窗寒暄后她再次风里云里离我远去。那时我好爱她,如同爱一种遥远,一种自由。如同爱一种天性中真实的召唤,这种召唤终于在很多年后让我成为和当时的她一样的人,但是当我独立成长四处漂游之后,她倒在岭南山间过起了隐秘的居家生活,这就是后话了。

女作家中,黄爱东西写作上是最有奇特角度的,她在中山大学学的是生物,专长是研究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她看待人也像研究那些动植物一样的,曾经在她写报刊上性专栏的时候,很多朋友看到有各种性方面的史料八卦都转发给她,我也在看到某些重口味恶趣味的时候会想到她,告诉别的女人会很奇怪,但是面对她就会很坦然,明白她可以接受那些,似乎她的身体里还有科学家的一部分。

她曾经说过写作也可以归人性炫耀的一种,性荷尔蒙启动时,会唱歌的能跳舞的,会写诗的会画画的,长得好的蹦得高的,会赚钱的能掌权的,心灵的手巧的,诸如此类都有吸引力的优势。人类进化出来的优势炫耀花样百出,如果光用在求偶上,好像这成本是太高了些。

在我们本来可以勾引男人的年龄,都花了那么多时间在纸上勾引大众,现在想想真是可惜,但又宽慰,勾引再出色的男人最后不过是春梦一场了无痕,而写作最后会让我们著作等身德高望重。尽管我一点也不喜欢德高望重,到现在依然是内心反叛的,可是生活或者情感,慢慢变得越来越简单,从这一点来说,黄爱东西转身去过田园生活,每天种花看草遛狗玩猫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我没有完成黄爱东西对我成为情色文学写作者的建议,按照她心目中如同一个小母兽一般的我,年轻时渴望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经常要征服那些所谓男人中的英雄和他们谈一段恋爱的我来说,写写情色小说确实很对路子,但目前还没到时候。希望六七十岁真的不再有情色经历英雄梦想,那时我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情色作家,丝毫不比法国女人差。在2017年春天推出的由栗宪庭先生题写书名,艺术家喻红向京,作家王安忆,沽尘韩东推荐,黄爱东西做序,我自己写这篇后记的新书中,依然如故是文艺的,旅行的,散漫又想入非非波式风格的。

去年夏天我在广州宣传完上一本新书《像候鸟一样飞》之后,和黄佟佟及哥们斌一起去黄爱东西的家里吃饭。那个下午是我们大概十来年不见,黄爱东西身上有了仙气加巫气混合的师爷风采,点口小烟说话慢条斯理,什么事都能说出背后的道理。这种风采往昔我还曾经在作家阿城身上看到过。

而我已经经历了好几次人生劫难,放弃上海离婚逃到北京,2008年还被火烧,经历半边脸和身体反复手术各种剧变之后,她带我在他们小区平静地散步看莲雾或者花树,她看我的身体一句感叹是你的波还是很大。我想我会爱她到永远,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是热爱八卦的同类。感谢智慧女神黄爱东西还在写作,腾讯大家等地都有她的专栏。

是为后记。

写于日本京都清水五条。

赵波

2016年12月8日

目录

序 集爱妖的五色匣

Part 1 巴黎之约

 莫里亚克

 小说中的那页

Part 2 多情之恼

 爱情就是遇见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

 内心想要什么

Part 3 海德堡

 孤单之旅

 小气

 闲逛和胡思乱想

Part 4 意大利

 没有去成佛罗伦萨

 去米兰经过瑞士

 到了米兰,但我没有看见真正的米兰

 威尼斯让我目眩神迷

 我不想被你勾住魂

 罗马的夜晚,孤独让我想生一个孩子

 害怕在大竞技场突然晕倒

 再走一回莱茵河畔

Part 5 荷兰

 开往阿姆斯特丹的列车上,“金城武”在睡觉

 色情的夜晚下着讨厌的雨

 生活在别处

 想起那些青涩时光

Part 6 停顿

 不是为了旅行所见,只是在旅行中所思

 在旅行中我开始失去自己

Part 7 法国

 巴黎我来了

 美食美事

 小凡的画室

 和艺术家闲聊

 所谓艺术家

 光头燕青做导游

 活人墓园和江南的恐怖

 他和她,还有起司先生

 巴黎的慵懒

 卢浮宫,罗丹博物馆,薇薇安穿堂

 女人的性梦

 色情的夜总会

Part 8 波尔多

 在路上

 住在莫里亚克故居

 故居和伟人

 海边的“四人帮”

 牡蛎小姐

 在海边

 穿越情绪隧道

 我理解了莫里亚克

 夜游的女人

Part 9 重返巴黎

 城市里的孩子:萨冈和我

 南·戈丁的摄影

 TOKYO博物馆

 光头老方

 刺猬一样的完美如何相处

 摩托车上的情梦

 再见正如不见

 最后在巴黎做客

Part 10 尾声

 摩尔最后的几封信

 没有能够对他说出的话

后记

赵波出版作品年表

序言

集爱妖的五色匣

认识赵波,可能是在1993年的上海。

后来见她,是在北京。

最近一次见她,是在2016年的广州。

有那么点“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只是花到岭南无月令,四季如夏,阳光晃眼花红柳绿。

见面礼是熊抱。

大笑,因为想起从前她那些旧友封她一个绰号,叫赵大波。也罢,大俗即大雅就着落此处。我记得从前有个故事,女主是杨玉环转世,雪肌盛胸,她闺蜜给起了个绰号,叫做“四十”,暗说胸围尺寸,英寸。

当年的赵波和现在的她都是个大美女。不是客气话,石康就在写赵波的时候有些纳罕,说她明明能凭姿色混,可还是写写写。现在的她和以前相比多了温暖和大气。

我猜赵波不太高兴大家在夸她的写作之前先这么夸她的姿色。如果早些时候可能还行,现在不行,美女作家很像是骂人的话。作家就是作家,美女就是美女,别放在一块说。可是大家还是忍不住要夸。

美女时常还是能碰见的,只要你找对地方;可是上来就跟你掏心窝子的美女就不多了,赵波算一个,好像不知道自己长得好,这点很招人喜欢。

听着美女朋友当面和你说心事和看她白纸黑字地写,还是不一样的。

当然赵波没怎么和我当面说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不在一个城市,没事也不打电话。

甚至失联了很久,还好社交网络时代来I临,又找了回来。

赵波爱写,回回见面都会挺高兴地说,我又写了啥啥啥,或者又拿出一本新作。只是没曾想过,这么多年过去,她依然这样。

很多年前,她出版《混合起司》,我写过她几句,说她像只迷惘小狐,在城市里徜徉,给她时间,她会成精。

成精是要度劫的。她去度了。

在这本书里,她去了欧洲:

“我已经不是一个小姑娘,我喜欢看着这样随手可得却又故意放手的东西,真正的火焰从来不会熄灭,它只会暗暗地保持着温度等待合适的机会复燃……我知道这样的激情会随着时间慢慢淡下来,慢慢平复,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感受,有时候它像一种情绪的热病,突然发作,几天,一个月,或者几年,在你情感的土壤上回头再看它,已经成灰成烬。”

“即使成灰成烬也好过从没有碰撞出火花。”

“只要爱过,就不会忘记,即使他已经走远,即使已经交错走开,爱的滋味长留心间,犹如年少时吃过的橄榄的滋味。我很盼望能够用一辈子始终如一地爱一个人。可那很难。”

赵波是那种先天能量配额充足的人。她的温度和能量在于,只要来了,其他人莫名就可以热闹兴致起来,而且一直天真,问什么说什么,没有秘密;想要什么就说要什么,仿佛人家里出来的小孩子那种坦然。似乎看不到防人之心,一路走一路捡回来的朋友们,都挺神奇。

她在这本书里说:

“爱不很单纯,它是妖怪,多变,有着表情丰富善于沉醉和诱惑的脸,使得我们在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会爱上另外一个人……我现在知道,爱有很多种,有很多种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人,不同的交往到达不同的层面,看到不同的风景。面对不同的对象,激发出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感情、感觉和爱。也许只有人类,才有如此丰富的感受和经验。”

如果要用赵波编个玄幻故事,我会说从前远古有种妖,叫做集爱妖,她们成精的练级之路,是集满很多不同类型的爱,体会和炼化。

旧事影影绰绰远去,伊人笑靥如花。

翻开她的这本新书,替她点算一下她新集回来的五彩斑斓。

黄爱东西

2016年12月12日

内容推荐

在《飞到世界的另一边》这本书里,作者赵波将带领我们去欧洲:巴黎、海德堡、意大利、荷兰、波尔多……

赵波的文字清澈而感性,她用自己柔弱而强悍的内心面对坚硬的现实,她用自己轻盈而艰难的飞行完成自我的重生。

编辑推荐

《飞到世界的另一边》是七零后代表性女作家赵波的长篇小说,根据自身经历改编,记录女主人公去往欧洲各国的行旅点滴,她像一只候鸟般,飞经巴黎、海德堡、罗马、佛罗伦萨、米兰、阿姆斯特丹、波尔多等数十个城市,既尝试着各地的色彩、气味和影像,也邂逅了一段难忘的异国之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飞到世界的另一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99227
开本 32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7-04
首版时间 2017-04
印刷时间 2017-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4
CIP核字 2017017253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三明治书系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39.8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