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写作成为居住之地(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
内容
试读章节

如果要问刘震云最关注什么,答案一定是“说话”。从2002年的《一腔废话》开始,刘震云就没有停止“发声”。《手机》是在讲话,《一句顶一万句》也是在讲话,到了新书《我不是潘金莲》,为的还是要找回一句话的理儿:“我不是潘金莲!”

原来,刘震云从这中国话里,发现了一个值得不断书写的天机。

范宁(以下简称“范”):您近年来的作品一直关注现实题材,从《手机》到《一句顶一万句》,再到《我叫刘跃进》。《我不是潘金莲》也延续了这一角度,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因为一件看起来荒谬的事情而上访的故事,您怎么定位这部小说呢?

刘震云(以下简称“刘”):这部小说直面生活、直面当下、直面社会、直面政治,但不是一本政治小说,也不是一本女性小说。

米兰·昆德拉写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很多人说这是政治小说,他很不高兴,四处解释说这不是政治小说,是一本爱情小说。纠正了一百回,一辈子也没解释清楚,大家还觉得是政治小说,所以他跟李雪莲是一样的。

李雪莲告了20年状,就是为了一句话——“我不是潘金莲”。当她开始告状的时候,突然发现她的离婚案变成了另外一件事情,就像滚雪球一样出现了其他64件事。这个逻辑本来很荒谬,但李雪莲却用很严肃的态度来对待,结果是无法说清楚。

但是到了最后一章,史为民把这个话说清楚了。本来如果不跟李雪莲遭遇,他20年之后可能是省长,但就是因为两人见了一面,说了一句话,他就成了个卖肉的。他突然明白过来,然后用荒谬的态度对付荒谬,从而达到了自己一个特别伟大的目的,他利用“上访”回到了老家,跟患了脑瘤朋友打上一场最后一场麻将。

《我不是潘金莲》是什么小说呢?我觉得是底线小说。写这本小说是为了探讨生活的底线,看它到底能够多荒诞。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喜剧时代,在喜剧时代里荒诞的底线,幽默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我觉得比道德底线还要深,在深远里边,还得下去很多。

小说探讨的是生活的逻辑,一件事是怎样变成八件事的?要说清楚一个道理,就要把其余64件事说明白。前两章占了63,后面占了1。生活的逻辑会导致政治的逻辑。生活逻辑不但打在李雪莲身上,也打在了与她告状有关的各级官员身上。官员没有一个是坏人,离婚和各级政府全无关系,但导致官员全部落马。李雪莲是冤的,但一批官员更冤,谁导致了他们的冤?是生活逻辑和政治逻辑。

生活就像一个深渊,荒诞没有底线。如新闻联播里台上的人在读一个文件,台下的人也有这个文件,但台下的人还是在认真地记。如果我们到这个位置,也会这样参加表演。在面对离婚案的时候,李雪莲就直接去找村长、县长,她没有法律意识,她更相信人治。

真正的生活逻辑还是人的逻辑,人的荒诞才会导致社会的荒诞、生活的荒诞。事实上,幽默的底线、喜剧的底线,以及生活中所发生的,荒诞的底线,都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喜剧如果很幽默的话,反而就达到了悲剧的底线。

范:写一部小说大概要多长时间?您从什么时候开始酝酿的呢?这些灵感或者说是素材来源于哪里呢?

刘:写的话很快,半年时间就差不多,但是我要准备思考酝酿的时间要准备三到五年。写一部作品可能是很偶然的,看到一个细节、一种景象,听到一个声音,看到一些事情,看似简单,但它背后的道理概括的不是一件事,是方方面面的事情。

为什么一件事会导致另一件事,一开始发生的事和最后变成的第十个事不是一件事,相互纠缠在一起,起承转合,不是因和果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会是另一种因和果导致了第一件事的因和果发生了变化。

范:最近几年,您每部作品的书名都会成为流行语,比如“一句顶一万句”、“我叫……”等等,现在又来“我不是……”。“我是”和“我不是”,是一种对应关系吗?您之前说想把书名叫做“严肃”,是不是因为“严肃”这个词很难流行起来,所以就没用呢?

刘:原本的书名想叫做《严肃》和《太严肃》,有些朋友不太同意,主要是出版社的朋友。其实《我不是潘金莲》还可以起另外一个名字:《一万句顶一句》,它其实可以看做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兄妹篇。

这两部小说有相同之处,书里面的主角都是在路上。也有不同之处,《一句顶一万句》讲的是:想在人群中说一句话,非常困难,不是说不出这句话,而是埋藏了很久,找不到听这句话的人。为了找到这个人,不惜跋涉千山万水,一定要找到他;《我不是潘金莲》讲的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结果发现,这个比在人群中说一句话更困难。

范:这次您讲李雪莲的故事,是因为觉得自己必须写一个女性了呢,还是一种偶然?

刘:我的故事主角以男性为主,但在生活的逻辑面前,在人性面前,性别的差异已经微不足道了。但李雪莲并不是《我不是潘金莲》真正的主人公,前17万字都是序言,后3千字是正文,真正的主角是男性,史为民。

以前我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男的,我对女性缺乏了解,但我并没有放弃这种努力,现实中我做不到,我可以用一本书来接近她。

范:如您所说,这部小说的结构的确很有意思,一共三章,前两部分都是序言,只有最后寥寥十几页才是正文。为什么会这么处理?

刘:《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公路小说,杨百顺、牛爱国都在行走,行走时他们的思考没有停止。《我不是潘金莲》也是公路小说,李雪莲也一直在思考。告状还是不告?本来不想告了,被告的人又逼着她去告。史为民也是行走的思考者,他利用了前面200多页积累的生活逻辑,成功的打上了一桌麻将。

小说最后把一切逻辑都摒弃了,所有能遵守的规律、法律、规则都摒弃了。有些小说是作者在思考,小说里的人物没有思考,但史为民比我想的还要深:不用纠正,你相信它才会想去纠正它,不用相信,不用纠正,要摒弃。李雪莲还信,史为民是被李雪莲告倒的人,他不信。李雪莲用一辈子没想清的道理,到史为民这里想清了。小说的正文部分,是最见功力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范:“潘金莲”这个意象在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她对李雪莲,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

刘:李雪莲和潘金莲相同的地方是,都是中国妇女,都反叛。潘金莲反叛的是性,李雪莲的反叛是想纠正一句话,她们的共同点是都没有反叛成功。如果我们把潘金莲放到历史上,或者放到今天这个历史长河里来看,她一定是一个坏女人吗?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反叛形象,中国从先秦开始,男女在性上是非常不平等的。因为男人可以妻妾成群,但是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潘金莲的形象颠覆了男女在性上的传统。起码从艺术形象来讲,她是第一个反叛的、冲破性束缚的。就是这种颠覆男女传统、冲破性束缚的反叛,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民族英雄。在性这个方面,她起码应该是一个“民族英雄”。

P107-110

作者简介
范宁,有名文化记者,采访文学文化领域名人300余人,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和持续性。
目录

张炜:我们都需要一种自守的力量

白先勇:父亲白崇禧是时代的挽诗

易中天:传统文化不能当励志书看

严歌苓:翻手浮华覆手苍凉

张翎:站在彼岸书写家族史诗

陈应松:冷山炽水

陈若曦:几离几归人生几重

施叔青:写作是我的居住之地

韩少功:寻根之旅今天仍在继续

刘震云:我是中国说话最绕的作家?

格非:我再也不写三部曲

陆天明:反腐是我心底的一声呐喊

苏童:伟大的小说是发现被遮蔽的命运

林白:“战争”更野性,“北去”更丰富

梁晓声:知识分子不郁闷了,我会很失望

叶兆言:作家在精神上是反传统的

池莉:写出比生活更精彩的小说

麦家:在“理想谷”继续做文学梦

邓一光:下一部作品想写我的弱小

张悦然:八零后的文学价值在视角

毕飞宇:我渴望做有宽度的作家

叶广芩:写纯正地道老北京

雷平阳:因为回不去注定有乡愁

余华:写作像旅行,看得越多越好

马原:关于疾病、生命以及小说已死

内容推荐

《写作成为居住之地(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为著名文化记者范宁对当下25位著名作家的访谈,通过问答形式介绍作家的当前状态、创作历程、心得,以及对当下文化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自身特点的提炼。全书涉及面广,行文生动有趣,由浅入深,重点讲述了各位名家写作的秘诀,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编辑推荐

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是什么小说呢?我觉得是底线小说。写这本小说是为了探讨生活的底线,看它到底能够多荒诞。

范宁著的这本《写作成为居住之地(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展示了名家大师写作阅读的秘诀。阅读此书,聆听他们讲述人生、写作和坚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写作成为居住之地(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94826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17-02
首版时间 2017-02
印刷时间 2017-0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98
CIP核字 2016171281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36.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