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莫顿(Adam Morton),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教授,曾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多年,著有《实践中的哲学》(1995)和《被理解的重要性》(劳特里奇出版社,2002)。
文静,1988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工作。
图书 | 论邪恶/行思文丛 |
内容 | 作者简介 亚当·莫顿(Adam Morton),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教授,曾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多年,著有《实践中的哲学》(1995)和《被理解的重要性》(劳特里奇出版社,2002)。 文静,1988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工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邪恶与差异性 第二章 邪恶障碍理论 第三章 噩梦般的人 第四章 直面邪恶:和解 内容推荐 《论邪恶》一书可谓是一段拨开邪恶多面性的、既令人叹服又惴惴不安的旅程。什么是邪恶?什么驱使人们做出可怕的事情?如果能够对它进行解释,我们是否会将它曲解?我们能否想象连环杀手的心理?或许这种心理无法描述?邪恶是否依赖于善的对立面,正如宗教所说的,因恶致恶? 亚当·莫顿提醒我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任何对邪恶的解释必须要 帮助我们理解三件事:邪恶缘何而生;为何邪恶经常在平凡事件和日常情况下发 生;我们如何被视为邪恶。圣·奥古斯丁、《吸血鬼猎人巴菲》、连环杀手,亚 当莫顿引用多种绝佳例证,提出观点:邪恶发生在与邪恶对抗的内部心理障碍 崩塌时。他也向我们介绍了噩梦般的人,例如阿道夫·艾希曼和汉尼拔.莱克 特,并提示我们虽然这些人的行为惨无人道,但只有将其视为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才能使我们更进一步正确理解邪恶。 本书书令人激动不已、发人深省,对于任何对此题目感兴趣的人而言都 是一本必要的读物,在同等程度上既吸引我们,又能让我们产生排斥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论邪恶/行思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亚当·莫顿 |
译者 | 文静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9246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7-04 |
首版时间 | 2017-04 |
印刷时间 | 2017-04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80 |
CIP核字 | 2016166483 |
中图分类号 | G15,G1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5.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197 |
宽 | 131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6-2014-213 |
版权提供者 | 由Taylor&Francis出版集团旗下,Routledge出版公司出版,并经其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