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新世界(精)/经典译林
内容
内容推荐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金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
故事背景设在福特纪元632年(即遥远的未来2532年)的人类社会。它是世界性国家,被称为“文明社会”,之外还有“蛮族保留区”,由一些印地安部落居住。伯纳和列宁娜去保留区游览时遇到了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伯纳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琳达母子带回新世界,琳达很快因服用过量的唆麻(一种兴奋剂)而死,约翰对新世界也由崇拜转为厌恶,与新世界激烈冲突后自缢身亡。
这是一部寓言作品,展现了赫胥黎眼中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通过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各样的社会成员,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个性被扼杀,文学艺术濒于毁灭。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警醒人类。
序言
前言
所有的道德家都一致认为,耽溺于悔恨是最不可取
的情绪,做错了事就应该认错,努力加以补救,勉励自
己以后好好干,千万别老是为错误难过。在烂泥里翻滚
并不是清洁身体的最好办法。
艺术也有道德,它的许多信条跟一般的道德信条相
同,至少相似。因为作品不高明而悔恨跟因为行为有错
误而悔恨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应当找出毛病,承认毛
病,以后尽量避免重蹈覆辙。回头咀嚼十五年前的文学
作品中的问题,要想把当初没弄好的东西补缀得天衣无
缝,拿中年的时光来弥补那另外一个人——当初的自己
——所造成并遗留下来的艺术上的缺陷,必然会徒劳无
功。因此我让这本《美丽新世界》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作为艺术品这本书有不少的毛病,但是我担心要纠正
它恐怕得重新写过才行。可作为年龄更大的另一个人,
修改起来是大有可能不但会改掉故事的毛病,而且会抹
掉它原有的长处。因此,为了抵制诱惑,以免耽溺于艺
术的悔恨之中,我宁可把它的好好坏坏一律保留,而去
考虑别的问题。
可是,故事里最严重的缺点似乎至少还得提一提。
那就是,只给了野蛮人两种选择:在乌托邦过混沌的日
子或是在印第安村过原始的生活。后者在某些方面要多
几分人情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照样怪诞不经。我在写
这本书时有一个念头:人类被给予的自由意志不过是让
他们在混沌和疯狂之间进行选择。我觉得这念头很有趣
,而且很可能是事实。不过为了戏剧效果,我让野蛮人
说出的话比他所受到的宗教培养所能容许的清醒得多了
。培养他的是一些一半怀着生殖力崇拜一半信仰酷烈的
苦修的教徒。实际上,读过莎士比亚也不足以成为他可
能说出那种话的理由。当然,到最后我让他脱离了清醒
状态,让他重新受到身上土生土长的苦行主义的控制,
以疯狂的自我惩戒
和令人失望的自杀做了结束。“从此以后这些人便
这样痛苦地死去了”,这叫这本寓言的作者大大地松了
一口气——他觉得有趣,他崇拜美,他是个怀疑论者。
我今天并不打算证明清醒是不可能的,相反,我倒
深信它可能,而且希望多看到一些清醒,尽管我也跟过
去同样肯定清醒是一种相当罕见的现象,并为此感到难
过。因为在我最近几本书里都谈到过清醒,特别是编过
一本由清醒的人谈清醒,谈怎样做到清醒的文选,而又
有一位著名的学院派批评家告诉我说,我代表了危机时
代的知识阶层的一种可悲的症状。我认为教授先生的言
外之意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代表的就是成功的可喜的症状
。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是值得应有的尊重和纪念的,让我
们为教授们修建一座神殿吧。那神殿应该修在欧洲或是
日本某个被劫掠一空的城市的废墟上,在那古代遗骨洞
穴的门口我愿意刻上几个六七英尺高的简单的词:庄严
纪念世界的教育家们。 SI MONUMENTUM REQUIRIS
CIRCUM SPICE.
还是回到未来吧……我如果要重新写这本书,我会
给野蛮人第三个选择:在他那乌托邦与原始生活的两难
选择之外再给他一个可能性:清醒——这个可能性在一
定程度上已经实现,就在一个由某些从“美丽新世界”
中流放出来和逃亡出来的人组成的社会里,地点在保留
地附近。在这个社会里,经济是亨利?乔治式的分散经
济,政治是克鲁泡特金的合作式政治,科学和技术像安
息日一样是为人设置的,而不是让人去适应它、受它奴
役的(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而在“美丽新世界”里尤其
严重)。在那个社会里,宗教是对人类终极问题的自觉
的、理性的追求,是对遍及宇宙万物的“道”、 “理
体”、高超的“神性”或是“梵天”的统摄全局的知识
的追求。生活的压倒的哲学应该是一种高级的功利主义
,其中最大快乐原则须从属于终极目的原则——在生活
的每一次偶发事件面前需要提出而且回答的问题是:
“这种思想或行为对于我——或尽可能多的人——追求
人类的终极目标能作出什么贡献?产生什么干扰?”
在我设想的修改本里,这个受到原始人群培养的野
蛮人先得有机会直接了解到由一些追求清醒的人自由合
作组成的一个社会;明白了它的性质,然后才被送到乌
托邦去。这样一改, 《美丽新世界》就会具有艺术和
哲学(如果对小说作品也用得上这样大的字眼的话)的
完整性了。而在这两方面,以本书现在的情况看,显然
是不足的。
但是《美丽新世界》是谈未来的,而谈未来的书,
无论其艺术或哲学的质量如何,它所作出的种种预言推
敲起来先得有一副可能应验的样子,才能引起大家的兴
趣。现在,十五年后,站在当代历史的下坡路上的有利
地势看来,这书的预言有多少是可信的呢?在这段痛苦
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能证实或否定我 1931 年的预言
呢?
我的预言的一个明显的大漏洞立即出现了。 《美
丽新世界》里面没有提到核裂变。实际上这事是颇为奇
怪的。因为在本书写作之前许多年,使用原子能的可能
性已经成了普遍的闲谈话题。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老朋
友罗伯特?尼科尔甚至还写过一个很成功的剧本。我记
得自己也在一本 20 年代末出版的小说里偶然提起过
导语
《美丽新世界》与《1984》、《我们》被共同誉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是20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和政治意义,在国内外的文学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中的预言不是来自直觉,而是来自作者冷酷的智慧。小说的思想(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思想的化身)在当时很超前,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书评(媒体评论)
“永不过时的作家” 阿道斯?赫胥黎的经典著
作一册呈现。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
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可
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
预言。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作者)
反乌托邦的思路则提醒我们,未来也可能是坏
的,今天的一切未必事事胜过昨天,而明天的一切
也未必事事强似今天。
——王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新世界(精)/经典译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
译者 译者:孙法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77254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11-01
首版时间 2020-11-01
印刷时间 202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24
CIP核字 2019079135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