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本催眠术(历史主体形式)/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陈思,1982年生于福建厦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文艺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2011—2012年至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交流。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第十三、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专著《现实的多重皱褶》入选“二十一世纪之星”文学丛书2014年卷;另发表小说、散文若干。
目录

丛书总序

代前言:主观、客观与不安一一文学批评的三个层面

第一辑 历史

 《平凡的世界》的社会史考辨:背景、逻辑与问题

 “新方志”书写:对“地方性”的有限招魂——贾平凹长篇作品《老生》研究

 现实感、细节与关系主义——“中国故事”的一条可能路径

 “生活”的有限性及其五种抵抗路径——以2014年短篇小说为例谈“80后”小说创作现状

第二辑 主体

 官僚化、城乡分化与主体的唯我化——从高晓声笔下的干部形象看“新时期”的三重危机

 经济理性、个体能动与他者视野——高晓声笔下“新时期”农村“能人”的精神结构

 “断桥上的戏谑者”的形象史与文学史意味——重读陈建功小说《鬈毛》

 珍妮佛,来敲门——黄崇凯对台湾年轻知识主体的状态呈现与自我意识

 “废人”的世界——须一瓜小说论 

第三辑 形式

 韩松的“强度”——以长篇科幻作品《地铁》为例

 迟子建的“温情辩证术”——以长篇作品《白雪乌鸦》为中心

 于晓丹的“幽灵装置”——以小说《一九八○的情人》为中心

 李亚的“江湖”——一种重建“历史”与抵抗“历史”的努力

 毕飞宇的“权力”——从《玉米》到《平原》的叙事解读

内容推荐

文学批评是批评家对文学文本的重新编码,既以知识、理论、文献的形态出现,也以情感说服、逻辑分类来结构。成功的批评家类似于催眠师,通过重新编码使读者相信,这就是文本真正要说的话。

《文本催眠术(历史主体形式)》收录作者陈思近年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论文十余篇,既解读高晓声、陈建功、路遥、贾平凹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又探讨了包括80后作家在内的新锐小说家的创作现状,试图归纳出一种以形式为切入、以理论为参照、以历史为旨归的批评方法。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宏观维度出发,触及经典和当下小说文本的社会史背景、地方性特征、作家现实感、生活资源等话题。第二部分从主体的理论层面,探讨文学文本对于主体的描绘与想象,侧重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人群的主体状态的敏锐观察。第三部分从形式批评的技术层面,就当下小说一些值得注意的技术特征做细读分析。

编辑推荐

《文本催眠术(历史主体形式)》收录笔者陈思近年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论文十余篇,既处理高晓声、陈建功、路遥、贾平凹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又探讨了包括80后作家在内的新锐小说家的创作现状。主体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历史的宏观维度出发,触及经典和当下小说文本的社会史背景、地方性特征、作家现实感、生活资源等话题。第二章从主体的理论层面,探讨文学文本对于主体的描绘与想象,侧重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人群的主体状态的敏锐观察。第三章从形式批评的技术层面,就当下小说一些值得注意的技术特征做细读分析。通过三个层面的批评实践,本书试图归纳出一种以形式为切入、理论为参照、以历史为旨归的批评方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本催眠术(历史主体形式)/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79793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04
CIP核字 2017012961
中图分类号 I206.7-53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