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汉族,辽宁人。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他领导第三路军在广阔的松嫩平原上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英雄虽逝,但李兆麟将军的不朽业绩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这本《李兆麟传奇》由李燕子著,讲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的传奇人生。
图书 | 李兆麟传奇/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兆麟,汉族,辽宁人。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他领导第三路军在广阔的松嫩平原上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寇,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英雄虽逝,但李兆麟将军的不朽业绩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这本《李兆麟传奇》由李燕子著,讲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兆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无所畏惧地走上r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线。在东北十四年的艰苦岁月中,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他无数次地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可他没有在战争的枪林弹雨中倒下,却被国民党特务夺去了生命。这本《李兆麟传奇》由李燕子著,讲述了李兆麟在白山黑水间,在松嫩平原上,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全过程,讲述了他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战斗的一生。 这本《李兆麟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总序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第一章 不怕鬼的少年 不许欺负穷苦人 法律救不了国 第二章 鬼子来了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第三章 没有洋炮造土炮 木炮打宾州 步枪打下了大铁鸟 手枪走火事件 第四章 打死“饭桶大佐”之后 识破了蹩脚的日本奸细 “吸血鬼”和军马耕田的故事 “731部队”来抓“马路大” 第五章 奔袭岔巴气 拔掉老钱柜的门牙 策反黄毛和五炮 奇袭老钱柜 第六章 怕鬼的抗联女战士 战地恋情 烽火中的浪漫 野花簇拥的婚礼 第七章 中国的天黑了 小铁子挨打 向抗日的光明处狂奔 第八章 让日军饱尝子弹大餐 诺门罕战役 诺门罕战役的中国身影 日本鬼子气疯了 第九章 战争中不能缺少精神食粮 让日军再尝子弹大餐 有骨头的小子姚明久 第十章 松嫩平原的最后一个怒涛 流血的敖木台 敖木台复仇记 第十一章 秘密营地暴露了 断粮50天 救命的“大耳朵毛” 战火中的小生命 可怕的哭声 第十二章 拒绝苏联远东红军的改编 难忘的狍子皮饭 他是一颗照亮人心的火种 瓦解瓦解瓦解 第十三章 为了活下去 不可以留恋黑面包 秘密寻找 于天放,你在哪里 小日本鬼子完蛋了 第十四章 亲亲祖国,但是祖国还是很寒冷 抗联动作真够快 细看“接收大员” 为了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 与亲人的短暂团聚 第十五章 “滨江本组”的预谋 卑鄙无耻的暗杀计划 错杀 又生一计 第十六章 特务余秀豪和混血儿孙格龄 哈尔滨大谋杀 水道街9号 第十七章 冰城的愤慨与悲伤 恶棍和白痴们的下场 永远的记忆永远的伤痛 编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试读章节 不怕鬼的少年 1910年,李兆麟在关东的辽阳市灯塔县小荣官屯出生了。 李家是个大家族,自李兆麟爷爷那辈从山东来到东北“闯关东”,到李兆麟出生时,李家在东北已经扎下了根,生活已经很不错了。家里有了一处属于自己的大院套,一进院是正房,两边是东西厢房,院门前还有一棵垂杨柳。每到盛夏,枝繁叶茂,树影婆娑。院子里整整齐齐,被拾掇得干干净净。这样的人家虽然还说不上是富裕,但已经温饱有余了。这可是李家两代人在东北奋斗的成果呀。 李兆麟就出生在这个大院子里。他刚刚长到六七岁,屯子里的人就猜测说这孩子长大准有出息。李兆麟不但五官端正清秀,眉宇间还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机灵和聪颖;更主要的是这孩子胸怀远大,有强烈的求知欲,在本村张武亭的私塾馆里一坐就几个小时,谁都没有他学得刻苦认真。一考试,成绩自然就高出别的孩子一大截儿。于是村子里的长辈们就拿李兆麟做榜样,教育自己不争气的儿子说:“你看看人家李超兰(李兆麟少年时名叫李超兰),人家怎么就能学得那么好?”李兆麟听到长辈们的赞扬,一点儿都不骄傲,学得更加刻苦认真。 上了小学后,李兆麟的求知欲更加强烈,不但功课好,同时,还练习书法、绘画、吹箫。这在那个时代,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村子里那些上树打鸟的孩子们都十分羡慕,一看李兆麟走过来,都停了手里的事儿,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他,对他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兆麟学习各种知识,可不是为了让小伙伴们羡慕,因为他心里的天地很大。他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知道了中华民族有一位叫大禹的伟大人物。大禹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不受水患,怀着解救天下苍生的坚定信念去制服洪水。为了治水,他三次从自己的家门口经过,都扭过头没有回家。尤其第三次经过家门口时,他听到刚出生的儿子在家里哇哇大哭。他知道自己只要一回家,就会贪图舒适,不想治水了,于是就强忍着对家人的思念,从家门口走过去了。传说大禹的妻子由于看不到丈夫而非常想念,变成一只凤凰去寻找大禹,最后泣血而死。 李兆麟被大禹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的精神久久地感动着。有一天,李兆麟的妈妈正在一边做针线,见李兆麟在一边聚精会神地画呀画。李妈妈说:“孩子,你画什么呀?” 李兆麟抬起头,认真地对做针线的妈妈说:“妈妈,我在画大禹治水事迹图。我长大了,也要像大禹一样,给老百姓办好事!” 李妈妈见儿子小小的年纪就有这番志向,非常欣慰。 可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大志的孩子,却经常被一个小问题所困扰——怕鬼。 李兆麟和村子里的孩子们在一起时,经常会讲鬼故事。有的孩子信誓旦旦说,鬼会吃人心;还有的孩子仿佛亲眼所见说,鬼会吸血;更有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上前把舌头一伸,双手向两眼角上一插,怪声怪气地叫起来:“喏……吊死鬼来啦!” 每当想象吊死鬼的样子,孩子们都吓个半死,怀揣着恐怖的鬼影落荒而逃。所以小荣官屯的孩子,没有不怕鬼的,李兆麟也一样。 有一天,李兆麟夜里往家赶,正巧要路过一片坟地。偏偏那天夜晚星光暗淡,天上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久久都不肯出来。四周墨黑一片,没有一点声音,只有身边的萤火虫举着小小的灯笼,在坟地里一闪一闪。这荧荧的光点如果是在从前,会非常好玩。可是现在,这小小的萤火虫在坟地里,顿时变得像一只只鬼眼,忽远忽近,闪闪烁烁。李兆麟想起平日里小伙伴们讲的鬼故事,越走心里越发慌,不敢回头,总觉得背后有一个鬼在追他,不管他走得多快,好像魔鬼的白骨掌还是马上就要抓到他。他被吓出一身冷汗。就在他被吓得要惊叫起来时,他转念一想:平时大家都说有鬼有鬼,可是有谁见过鬼是什么样子呢?既然谁都没见过鬼的模样,又怎么能说世上有鬼呢?李兆麟立刻镇定下来,擦擦冷汗,勇敢地告诉自己,世界上真的有鬼吗?如果有鬼,就让我来看看鬼是什么样子吧!于是他放慢了脚步,壮了壮胆子猛地回头看了看,咦?背后没有鬼呀!再看,夜色中只有阴森森的坟墓和旷野里轻轻吹过的冷风,没有吊死鬼,什么也没有!李兆麟松了口气,从容不迫地从坟地里经过,直到走过最后一个坟包,也没见到一个鬼。李兆麟终于相信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鬼!所说的鬼,都是孩子们编出来吓自己的。 从此,小小的兆麟再也不怕鬼了。P001-005 序言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王充闾 每年的9月18日夜晚,北迄黑龙江畔,南达海南三亚,西起喀什的红其拉甫口岸,东到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全中国百多个城市的上空,都会响起长长的汽笛声。这是在警示、提醒国人不要忘记“九一八”这个国耻日。 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黑色的日子是和“满洲国”“亡国奴”这些不幸的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许多人却未必知道,实际上,从东北沦陷之日起,关东大地的英雄儿女们,便从未停止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十四年间,先后有30多万关东儿女,或自发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斗争,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抗日的战场。他们不甘做亡国奴,为了民族的自由和尊严,前赴后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载的浴血奋战,直到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近代以来东北大地上英雄辈出、浩气冲霄的历史——证明了关东大地不只有“屈辱”,还有值得骄傲的战斗荣光,更有无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英雄儿女。 这套丛书展示给广大读者的,就是那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可歌可泣的历史,是那些民族英雄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英勇献身的传奇故事和壮丽史诗。遥想当年,抗日将士们孤陷敌后,内乏粮布,外无援兵,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度过了多少零下40摄氏度的冰雪严寒,度过了多少靠树皮和野草充饥果腹的艰难岁月!十四年间,东北的抗日将士,年年都有雪山要爬,年年都有草地要过,他们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令人想起转战南北的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同样都是亘古未有、中外无双的。这种对祖国对民族忠贞不渝,为自由为解放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们关东大地的灵魂,是传承给子孙后代万古长新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的青少年,都知道哈利·波特,知道美国大片里的英雄兰博和兄弟连,知道日本动漫里的火影忍者,可是,对于我们自己这块土地上名标青史、光耀千秋的抗日英雄,却少有闻知;有的即便知道点滴,也仅仅限于赵一曼、杨靖字、李兆麟等几位曾见诸课本的杰出人物,而对广大抗日将士则知之甚少;即使是当年一提其名便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些传奇英雄,如周保中、冯仲云、李红光、赵尚志、冷云、邓铁梅、马占山、黄显声,等等,也所知寥寥。他们并不了解,当时有许多民谣、民歌,在口头与报纸上到处传诵不绝:“日本鬼子要挨枪,出门碰上李红光”“小日本子要倒霉,上街遭遇邓铁梅”“铁狮将军周保中,日寇伪军眼中钉”“八女打鬼子,子弹打溜光,冷云她领头,投江不投降”“清华秀才投笔从戎白山黑水,冯仲云教授身经百战成名将”……而更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的关东儿女,“却在白山黑水间枕着青草沉寂了”,他们有的连座坟墓都没有留下。 一位外国思想家有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而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爱惜与尊敬的民族,则不仅可怜更是可悲的。为了不使“满洲国”和“亡国奴”的悲剧重演,为了让更多的人在毋忘国耻的同时,都能记怀并尊敬我们的抗日英雄,‘为了通过文学形式传播英雄的不朽功勋,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组织东北三省作家和史学家联手创作出版一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第一批为12本,以后还要陆续分批编辑出版,以打造文学精品的严肃态度,为东北大地上更多的抗日英杰立传。这一举措体现了出版者对家乡、对民族、对历史,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担当,功被当今,泽流后世,其志可嘉,厥功甚伟。而参加这套丛书创作的12位作家,怀着对英雄的景仰,着眼于对后辈的责任,忘怀得失、不计酬劳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风范,同样是值得称道的。 文学史与传播学反复证明,传播形式往往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效果。抗金名将岳飞和抗辽英雄杨家将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是和传统戏剧和演义小说这些艺文载体分不开的。正是通过这些艺文载体,使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及生动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尝试用小说的艺术手法直接描写关东大地真实的抗日英杰,塑造他们鲜活、传奇的艺术形象,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与出版工作顺应时代要求,联手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一次开创性举措。单就这一点来说,也是应予充分赞许与大力提倡的。 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在编辑这套丛书之前,我们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对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自己所在的这块土地,知之甚少。这块被称作白山黑水的大地,它有怎样的过往?它和我们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我们几乎从未动过念头去探究一下——直到编辑这套丛书,直到“东北抗日”这四个字走进我们的视野。 1931年9月18日夜,在预谋下,沈阳柳条湖附近一段日本人经营的铁路,约有80厘米被炸断。借此,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拉开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序幕,史称九一八事变。4个月后,130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就发生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里。这个名词历史课上我们都学过、背过,甚至考试还考过。每年9月18日夜的9点18分,还会准时听见城市上空沉重的汽笛声,但这个名词却仍然离我们很遥远,甚至遥远得从未真正地牵动过我们的心。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一个概念去记忆,而没有当成一段情感去体会吧! 直到我们走进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我们才走进了那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年代,那个遍布着侵略者的血腥杀戮,但更涌现出东北儿女不屈反抗的年代。从选题立项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仿佛就是一次漫长的穿越,在走访和倾听中,在拂去尘灰的资料里,一位又一位英雄的关东儿女站立起来,他们鲜活的音容笑貌,他们冲锋时的呐喊、他们撤退时的避闪、他们风雪中的瑟缩、他们饥饿时的蹒跚……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历历在目,牵动着我们的心,他们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在承受着苦难,让我们心疼啊! 很多青少年都有过追星的经历,有着自己崇拜的歌星或影星。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个时候,太多太多的东北人,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甚至还有土匪,在“誓死抗日救国”的口号下,走上了抗日的战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父老亲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也充满着和我们一样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一人双枪同几百日伪军连番激战,断粮5天仅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血战到最后一息的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候是35岁: 被捕后受尽敌人的酷刑,被日军枪杀前给儿子写下感人遗书的赵一曼女士,牺牲的时候是31岁; 为了掩护大部队,和七姐妹挽手共赴鸟斯浑河的冷云女士。牺牲的时候是23岁; …… 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英雄啊!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他们! 可惜我们的能力有限,这套丛书的第一批只能收入12位英雄,他们代表了当时东北各个方面的抗日力量。还有太多值得传写的人物让我们难以割舍,如陈翰章、苗可秀、王化一、高鹏振,等等,这些人物只能列入下一批的出版计划。 被选入的12位英雄,无论是在城市的隐蔽斗争,还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们所表现出的无畏和英勇,他们生动的个性、传奇的经历本身就那样惊心动魄、悬念迭生。我们希望这套以小说形式记述的英雄故事,能够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历史发生的地方,让读者感受当时的战火硝烟,感同英雄们的情感世界,感佩英雄们的精神灵魂,而不只是在概念上知道和了解这些人物。如果说以往生硬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说教方法,因为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发展而受到青少年的排斥,我们希望这套丛书因为好读好看的传奇小说的形式,而为青少年喜闻乐见,这也正是我们策划这个选题的苦心。 为了更生动艺术地再现英雄的人生,我们的作家不辞辛劳,一次次体验、寻访英雄经历过的地方。11月中旬,王鸿达先生冒着大风雪,沿着冷云烈士的一生寻迹,到林口县因雪大路滑受阻,他竟不顾危险,几经辗转终于到达“八女投江”的乌斯浑河岸边;胡世宗先生,不远万里来到四川宜宾,亲身感受赵一曼烈士出生成长的环境;孙少山先生在接到写作任务时动情地说:“50年前一个孩子,为杨靖宇的英勇泪流满面,恨不能替英雄去死;50年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能重为杨靖宇立传,我感谢所有给我这个机会的人。” 应该深怀感激的人是我们,感激每一位和我们有着共同心愿,把关东大地的英雄故事传播给后代的人们。 怀着对英雄和历史的敬畏之心,我们邀请了三省的史学专家参与我们的工作,为丛书的史实把关。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作家座谈,无私地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收集奉献出来。罗占元教授捧出收藏多年、秘不示人的资料给作家们分享;吉林省党史研究室的郭红婴同志,在医院的病床上还一次次打电话来为我们提供帮助;杨靖宇烈士的后代马继民和李兆麟烈士的女儿张卓娅知道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计划,给予我们的热情鼓励和指点,成为支持我们工作的动力;发现赵尚志烈士头颅的作家姜宝才,因为赶拍一个反映东北抗联的电视剧而不能参加这套丛书的写作,万分遗憾的他将多年收集的东北抗联素材无偿地提供给我们的作者。 我们在本书前面列出的那些单位,为这套丛书的面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特别是辽宁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和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也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指导。这些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激励,不是一句鸣谢就能表达得尽的。他们都是激励我们将这套丛书继续编好的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就有一种声音在说,一个民族不要总是揭自己的疮疤。确实,一个民族不能总是沉浸在舔舐自己伤口的阴影里,但是一个民族更不能也不应该轻易地就忘记昨天自己的悲剧——特别是当人家还把你的版图,当做人家的版图写进他们的课本里;当人家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在觊觎着你这里的资源和土地;当人家还在把当年对你的屠戮者奉为神明朝拜的时候——我们自己怎么能够忘记,怎么能够忘记那些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而捐躯流血的人呢!况且,他们面对日寇的残暴统治,宁死也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他们为了正义、自由和尊严而献身的精神,不正应该成为我们关东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永恒不朽的灵魂!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上一代人的罪责吗!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责吗!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也是我们作为关东大地的出版者的职责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以这套丛书,告慰那些为了东北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过的先辈们吧!英雄不朽! 编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兆麟传奇/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燕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55441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6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少年(9-14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32 |
宽 | 15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