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都行脚(民国北京游记)(精)/民国分省游记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旧都顾曲记

北平为余故乡。自民十六以后,屡欲北上,每为事所阻碍,引为大憾。今夏中国经济学社年会,在青岛举行,闭会后,余遂于九月二日赴平。勾留凡二星期,时间大半消磨于剧场中。余于旧剧所嗜极深,自南归后以无戏可听故亦绝口不谈。值本刊编者,嘱为记载,因将耳目所及,拉杂书之,以供本刊读者之谈助。

余抵平之日,值国民空军创立会,假座第一舞台演义务戏。抵平后征囊未卸,便去听歌。余未莅此处,已十三年,戏园情形,与当年仿佛。戏价八元,较前涨高四倍,而戏剧本身之成绩实与此成反比例也。入场时朱桂芳之《蟠桃会》,已成尾声。朱氏武旦,仅亚于阋九,在今日为第一流人物,未能观其技艺,殊为可惜。贯大元之《打棍出箱》,只唱“闹府”及“书房”二段,毫无精彩可言。裘桂仙为配,生色不少;裘氏之唱,不失老辈风范,如董俊峰、金少山之流,皆不足与之并驾也。周瑞安演《拿高登》,专学小楼,惜无似处,然较之十余年前颇有进步。小翠花演《探亲》,口齿玲俐,台步亦大方。马富禄之丑旦,台下捧者极众,究嫌火气太重,远不如当年之张文斌也。此戏后继以苟慧生之《花田错》,作工虽尚活泼,惜无跷工;加以金仲仁之小生,弯腰曲背,观之令人作呕,扫兴殊甚。压轴为程艳秋、谭富英之《牧羊卷》,程艳秋较从前丹桂时代非特未见进步,抑且怪腔迭出,近于外江;谭富英是日甚卖力,颇有可取之处;慈瑞全亦不恶。大轴为杨小楼之《长坂坡》,时已逾十二时,座客无一去者。先上马连良之刘备哭刘表腔,近于外江,号称学贾洪林,其实皮毛亦未学得也。郝寿臣之曹操,念引甚有劲,气魄不恶,惟作工过火,盖与今之侯喜瑞犯同病也。吴彦衡,去前部之赵云,无长足录。刘备逃难一场,以高庆奎饰刘备,尚小云饰糜夫人。杨小楼之赵云,技艺已臻绝境,如下马姿势之美观,掩井之细腻,皆为特色。念白则字字有力,唱腔则简净有味,皆为他人所万不能及者。高庆奎饰此角,较其正工戏为佳。尚小云之作工,颇有进步,中矢后之跑步,甚有工夫,当为瑶卿后之第一人也。王凤卿之关公,直已不能再唱。操琴者为王少卿,不能托腔,偏喜卖弄,而台下彩声如雷,今日顾曲者之程度,于此可见一斑。戏毕已逾二句钟,雇车返旅舍,骡马市大街车水马龙,宛然当年状况也。

富连成为北平著名之科班,已有二十年之历史,在哈尔飞出演。余于五日往观,调查其有无后起人材也。《斩颜良》饰关公者为袁世海,穿花靴子,唱作俗鄙可厌;叶盛兰之《雅观楼》,武工甚有根底,手脚干净,全系大家方数。小生类皆无嗓,而叶氏嗓音甚佳,殊为难得。《庆顶珠》:李盛藻饰萧恩,唱作纯学马连良,乏善足述;陈盛荪之桂英,亦未见出色;叶盛章为王长林弟子,顾曲者至誉之为拴子第二,余初次领教,白口甚劣,作工过于粗野,固不足与长林张黑并驾,且不如傅小山也。大轴为《铁冠图》,未观而出。日来平市戒严,而哈尔飞仍卖满座,亦可见北地嗜戏者之多也。

六日友人万君来访,万君为十余年前老友,欢然道旧,均定九日同往观剧。是日午后戚家约往哈尔飞观荀慧生,虽非余所好,而苦不能谢却。入场方二时,陈喜星演《马鞍山》,吴产衡演《殷家堡》,虽不见佳,尚胜沪伶多多。杨宝森毫无精彩,演《失街亭》令人昏昏欲睡。大轴为荀慧生之《钗头凤》,非新非旧,观之不耐。晚餐后,赶赴中和园,其目的盖在尚和玉之《铁笼山》也。尚和玉之姜维,抬步大方,起打威而不猛,一举一动,皆与锣鼓相应;且出场时,马式甚多,与他人所演者迥异,真难得之好戏。其下虽有贯大元之《斩子》,陆素娟之《虹霓关》,亦复不屑一顾。出园驱车赴哈尔飞,万君已先在。程玉菁演《六月雪》,唱工不在四大名旦之下,惟不走运耳。卧云居士与之合演,嗓音已不及从前,白口甚妙。末出为言菊明之全本《捉放曹》,极卖力,作嫌太火,唱腔有时力趋怪僻,闻之刺耳;惟“宿店”一段,认真唱去,直逼叫天堂奥也。蒋少奎为配曹操,间有可取处,亦属不易矣。P24-27

作者简介
赵国忠,1962年1月生,北京市人。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的发掘整理与考辨,著有《聚书脞谈录》《春明读书记》,编辑有《山水人物印象记》《鸱夷室文钞》《人海闲话》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中文学刊》《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目录

出版弁言

前言/赵国忠

插图目录

颐和园玉泉山游记/胡朴安

钓鱼台/陈学昭

城南访菊记/餐英

旧都顾曲记/春明旧侣

逛晓市/克西

故都庙会情景一般/石玫

北平的车夫/孙洵侯

居庸关纪游/蒋维乔

闲中滋味/钱歌川

房山游记/李书华

危城偶忆/张恨水

景山凭吊录/严既澄

天桥鸟市/张次溪

北平的豆汁儿之类/果轩

香山消夏的回忆/储皖峰

古城困守记/李辉英

故都暂别记/老向

怀念北平/隋树森

忆妙峰山之游/徐讦

碧云寺/张叶舟

清华园之春/班公

故都憧憬/赵君豪

故都行脚/章雨奇

故都的画坛/窦宗淦

再游汉园/柳雨生

故都的杂曲/吕斑

故都之夏/张燕人

故都的风雨/刘曼湖

东西两场访书记/挹彭

故都的讴歌/盛成

北平风光/李长之

不堪回首忆红楼/谢冰莹

故都之旅/孔另境

逛厂甸

团城与北海之游/潘伯鹰

序言

还是今年年初时候,一位西安的书友发网信来,言他们和出版社合作策划了一套“民国游记丛书”,其中的“北京卷”还未找到合适编选人,因我是北京人,熟悉此地情况,征询有无兴趣参与。记得当时我未加思考即爽快答应下来,岂知进入实质性编务后,却有些后悔之前的决定过于草率了,何以至此呢?

再没有比编这本书容易的事了。大凡对民国文坛稍有了解者,总能举出一些关于旧京风物的名家名篇,诸如周作人的《厂甸》、俞平伯的《陶然亭的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冰心的《到青龙桥去》、老舍的《想北平》、沈从文的《进二闸》、刘半农的《北大河》、许地山的《上景山》、朱光潜的《慈慧殿三号》,等等,特别是姜德明先生编辑的《北京乎》《名人笔下的旧京》《梦回北京》梓行后,有人称誉是将描写旧京的散文一网打尽了,现在市面上虽然也有其他编者编辑的此类书,可检索一下入选文章,大体不脱离姜先生编的这三书,似有抄姜编本之嫌。倘若我也来一回“文抄公”,从中拈出三四十篇,凑个十多万字,乃是举手之劳。然而静下心来想想,照此编法,不仅亵渎了书友信任,连如何向出版社交待也成问题。

我决定另起炉灶,并自立了三条标准,其一即是凡人选姜德明先生所编三书的文章,不做重复收入。

第二是力求尽可能多地展现故都的方方面面,只要文章好,即便稍有出格也无妨。换句话说,我不大赞成把游览园林、寻访胜迹的那些纯游记性作品作为本次编书的全部,其实,若那样选反倒容易。一九二七年上海创刊过一种《旅行杂志》,一直坚持到一九五五年才停刊,里面写故都游记的文章很是不少,从中筛筛选选即可编就交差。之所以不这么做,无非是让读者从多角度多方面来了解故都风貌,所谓“游记”仅仅是个“引子”而已,这样书中的内容,不仅要有山水游踪、世态人情、风味小食、建筑风貌,还应包含文化活动、社会变迁以至政治事件等等,比如选人了老向的《故都暂别记》,即是描述了七七事变前后古城的紧张气氛。

第三是所收文章均取自于民国年间的出版物,力争做到文学性、史料性兼顾,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消失的景物,更应重视。比如收入本编张恨水的《危城偶忆》和潘伯鹰的《团城与北海之游》两文,均提到金鳌玉蝀桥,这座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的石桥,即是北海大桥的前身。所谓“金鳌”、“玉蝾”,指桥的两端原有明嘉靖年间所建牌坊,桥东牌坊上的匾额名“金鳌”,桥西的名“玉蝀”,故名金鳌玉蝀桥。而今这两块匾额早已拆除,成为一道消失的风景。再比如收入的沈从文以上官碧署名的《逛厂甸》,不仅可读性强,还是一篇稀见史料,连《沈从文全集》也未见收入。

基于上面三条标准,这大半年来,我把业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到编辑这部书当中,个中甘苦,冷暖自知,夸张点说,再没有比编这一册书让我更费工夫的了。然而,标准是你定的,只能自认倒霉,埋头地干下去,于是就有了这本辑存的《故都行脚》。

本书名为《故都行脚》,借用的是书中章雨奇文章的篇名,当然,不是说这篇文章多么出色,仅是这里的借用,私以为还算恰当。其实,在书中作家小传一栏里,我连这位作者的简历也未能写出,只能暂作阙如了。

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许多朋友给予过帮助,特别是老友谢其章兄,从篇目的人选,到资料的提供,以至作者小传的考证等等,都给与了建议与支持。另一位老友赵龙江兄,应我之请欣然为本书题签,而且写了五六幅来供挑选。我得向他们二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还要感谢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张元卿、王欲祥先生,感谢出版家的宽容,这么放手的允许我由着兴趣,编辑了与纯粹游记体稍有出格的一册北京游记选本,知人之明,并不是哪个编辑都能做到的。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四日

内容推荐

赵国忠编的《故都行脚——民国北京游记》是“民国分省游记丛书”中的一本,此前收入各种北京游记的文章,本书都不选用,而是另辟蹊径,选录了一批鲜为人知的文章,内容既有山水游踪、世态人情、风味小食、建筑风貌,也包含了文化活动、社会变迁以至政治事件。在注重文学性的同时,本书亦兼顾史料性,既着重收录反映已消失的景物、建筑的文章,也收录了一些名家佚文,如收入本书的《逛厂甸》是沈从文的佚文,不仅可读性强,还是一篇稀见史料,《沈从文全集》也未见收录。

编辑推荐

《民国分省游记》是以省以及省级市为单位,用游记来呈现民国历史文化生态之丛书。选文首重史料性,同时兼顾文学性与科学性。科学艺术类考察记,凡记载社会生活较丰富者,均酌情收录。故本丛书所收录之游记,并非皆是传统意义上之文学性游记。

丛书之推出,既想以史料之展示,来复原一些消失之历史细节,也想与读者一道重温先贤观察社会历史之角度与情怀,因此,丛书之核心是呈现细节与情怀,在内容上并不求全。赵国忠编的《故都行脚》是该丛书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都行脚(民国北京游记)(精)/民国分省游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国忠
译者
编者 赵国忠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129711
开本 32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1
出版时间 2016-12
首版时间 2016-12
印刷时间 2016-1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30
CIP核字 2016282332
中图分类号 I266.4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90
13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