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冷云传奇/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
内容
编辑推荐

冷云“八女投江”中的指导员。她是弱女子,更是女豪杰。背着私奔的恶名投奔抗联,忍着丧夫别女的伤痛血战日寇。为了掩护大部队,她与七个姐妹把敌人引向自己,子弹打光了,她们手挽手踏入汹涌的乌斯浑河,直到被河水吞没……

这本《冷云传奇》由王鸿达著,讲述抗日女豪杰冷云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这本《冷云传奇》由王鸿达著,讲述的是:

她由一个追求新心想的师范女学生变成秘密的地下党员。

她冲出和伪警察的痛苦婚姻,背着私奔的恶名投奔抗联。

她是备受战士们尊敬的文化教员,每天在白桦树树皮上写字教大家认。

她丧夫别女,在西征途中,27天粒米未进,仅靠吃野果、山蘑菇维持生命。

为了掩护大部队,她和七个姐妹把日寇引向自己,子弹打光后,手挽手踏入汹涌的乌斯浑河,直剑被河水吞没……

她们正值青春妙龄,她只有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她们是那么年轻,她们走了,把一条河留了下未……

这本《冷云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总序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引子

第一章

 1 “热死啦,热死啦!”

 2 巧遇白长岭

 3 师生聚谈国事

 4 孙汉奇当了警察狗子

 5 “九一八”,“九一八”!

 6 学校沸腾了

 7 上街游行

 8 鬼子来了

 9 寻找抗日队伍

 10 返回佳木斯

 11 回到悦来镇

 12 郑老爹挨打

 13 复课了

 14 智斗宫泽

 15 高梁红了

 16 去沈阳实习

第二章

 17 初识吉乃臣

 18 心心相印

 19 重要的情报

 20 背后的监控

 21 送药上山

 22 投奔抗联

 23 狗特务来调查

第三章

 24 终于上山了

 25 参加抗联的第一天

 26 见到周保中将军

 27 伪军营长起义了

 28 偷袭刁翎镇

 29 中秋节的婚礼

 30 赶制棉衣

 31 建野战医院

 32 为小虎子输血

 33 大盘道伏击鬼子

 34 深山密营里的大年夜

 35 王皮袄牺牲

 36 乔装炸炮楼

 37 孩子出生了!

 38 不幸的消息

第四章

 39 千里西征

 40 攻打楼山镇

 41 五常回师

 42 山林突围

 43 暴涨的乌斯浑河

 44 拂晓前的激战

 45 八女投江

尾声

编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试读章节

晌午过后,天热死人了,连街上跟在卖水毛驴车后面那条卷毛黄狗也“哈哧、哈哧”地伸着长长的舌头,低着头只有喘气的份儿。那水车里的水是刚刚从县城西门外的那口深井里打出的拔凉拔凉的水。走过佳木斯街上的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大门口,那闭着长眼睛的灰毛驴就很懂事地停下了脚步,它的主人小顺子还脸盖着一顶大草帽仰躺在车上打盹儿。

门口有两棵树身很粗、青褐色的阔叶杨,平时会投下一片很大的树荫来,此时都被晒卷了叶子。只有躲在树叶间的知了在没命地叫:“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不一会儿,从里面走出几个上身穿月白斜襟衫,下身穿黑绸裙子的女学生来,她们手里拿着搪瓷缸子、脸盆走到水车前,一个一个接水,接着就仰脖往肚子里喝,“——呀,凉快,好凉快!”喝完就抹了一下嘴巴,吸了一口凉气,那凉气也跟着吸进肚子里去了。

这工夫,小顺子醒了。“这鬼天气,热死人啦。”他在为自己开脱,好像他的贪睡是因为天气热的缘故。他跳下车来,把女学生手里的脸盆一字排开,一边放水,一边同人家搭话:“今年是袁大头的民国啥、啥年啦?”就有女学生回答他:“民国二十年。”

“对,对,民国二十年,我奶奶早就说过的,这不是什么好年景,要出大事的。”女学生面面相觑,不解地看着他。

“你们谁见过咱这圪垯这么热的天?”女学生想了想,摇摇头,这个露着肩头只穿一件马褡的后生还在说,“这就对了,这天气太反常啦,刚刚入伏啊,地里的庄稼都晒死啦,蚂蚱可地上飞。我奶奶说了,蝗虫一多就不是什么好年景,等着瞧吧。”

女学生们脸盆里的水都打满了,她们不想再听他说下去,她们怕水晒温了,得赶紧回宿舍冲凉,就丢下几个铜板给他,端着水从暴晒的门前地里走回学校去了。

毛驴车咣当咣当,晃荡着从街上走过去。

在县城里,家里没有劳力去镇子外那口深井担水的人家都买小顺子的水喝,又赶上这么大热的天,小顺子的卖水生意就更好了。

刚刚热闹了一阵的校门口寂静下来,连大青杨树上的知了也叫累了,停了下来。这个时候校园里可真叫静啊,滚烫的热浪直催得人昏昏欲睡,刚刚洗过的头发很快就干爽了。下午有一节徐子良老师的国文课,之后是董仙桥老师的每周周会课,她们可不想上课打盹儿,徐先生和董先生的课都是她们喜欢听的。

102寝室挨着门廊,冲外面的窗户敞开着,一个剪着齐耳短发、圆脸文静的女生靠在窗边,手捧着一本书静静地读,那是一本很厚的《全唐诗》,敞着的窗子并不见有一丝风吹进来,她白皙的面庞上渗出一层细汗来,她不时用白丝手帕去擦一下。

她叫郑志民,是从距县城90里外的悦来镇考上来的,今年春天入的学。她的各科成绩都很好,尤其喜欢国文。

第一遍预备铃声已打过了,校园里有了动静。郑志民合上书,和刚刚睡醒的同寝的比她大两岁的高明世和比她小一岁的范淑杰往外走。

“郑香芝,郑香芝——”刚刚走到校园里,就听到有人在叫她。郑志民一下子愣住了,在学校里从来没有人叫过她的乳名,不由得循声望去——

暴晒着的校门口立着一个人,他一边站在那里擦着脖子上的汗,一边努力地伸着脖子向里张望着。他是她的小学同学,也是家里早给她定过亲的未婚夫孙汉奇。她犹豫了一下,朝他走过去。

看到郑志民袅袅婷婷地走过来,孙汉奇脖子上的汗越发流得欢了,他恨不能多生出一只手来擦汗。他这个样子就叫郑志民想起小学时他常常拖着长鼻涕的样子来,那时他总是不断地用手背去抹鼻涕,男孩子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孙鼻涕虫”。孙汉奇家是悦来镇上的大地主,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她家里才和他家定的亲。

“你来干什么?”

“我、我到佳木斯街里来办点儿事儿,顺路来看看你。”孙汉奇说。

说着,孙汉奇把另一只手里拿着的包裹递过来,说:“你娘让我给你捎来一顶蚊帐,说天这么热,夜里会用得着的。”

郑志民接过蚊帐来,心里想娘想得真周到。

“你走吧,我们要上课了。”看同学都往这边瞅,她身上有些不自在。

等打第二遍铃时,她就转身走了。

孙汉奇并没有马上离开校门口,他还一直站在那棵杨树后伸脖向里面张望着。看着郑香芝走进那群女学生中间去。看着她们说说笑笑地走进教室去。孙汉奇心里有点儿后悔了,要是小学毕业报考了桦川中学,那样是不是可以常来看她?当然他在悦来镇小学读书时成绩并不好,考也未见得考上。P005-008

序言

以文学形式传英雄不朽

王充闾

每年的9月18日夜晚,北迄黑龙江畔,南达海南三亚,西起喀什的红其拉甫口岸,东到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湾,全中国百多个城市的上空,都会响起长长的汽笛声。这是在警示、提醒国人不要忘记“九一八”这个国耻日。

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黑色的日子是和“满洲国”“亡国奴”这些不幸的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许多人却未必知道,实际上,从东北沦陷之日起,关东大地的英雄儿女们,便从未停止过不屈不挠的抗争。十四年间,先后有30多万关东儿女,或自发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斗争,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抗日的战场。他们不甘做亡国奴,为了民族的自由和尊严,前赴后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载的浴血奋战,直到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部近代以来东北大地上英雄辈出、浩气冲霄的历史——证明了关东大地不只有“屈辱”,还有值得骄傲的战斗荣光,更有无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英雄儿女。

这套丛书展示给广大读者的,就是那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可歌可泣的历史,是那些民族英雄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英勇献身的传奇故事和壮丽史诗。遥想当年,抗日将士们孤陷敌后,内乏粮布,外无援兵,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度过了多少零下40摄氏度的冰雪严寒,度过了多少靠树皮和野草充饥果腹的艰难岁月!十四年间,东北的抗日将士,年年都有雪山要爬,年年都有草地要过,他们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他们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令人想起转战南北的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同样都是亘古未有、中外无双的。这种对祖国对民族忠贞不渝,为自由为解放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们关东大地的灵魂,是传承给子孙后代万古长新的宝贵财富。

今天,我们的青少年,都知道哈利·波特,知道美国大片里的英雄兰博和兄弟连,知道日本动漫里的火影忍者,可是,对于我们自己这块土地上名标青史、光耀千秋的抗日英雄,却少有闻知;有的即便知道点滴,也仅仅限于赵一曼、杨靖字、李兆麟等几位曾见诸课本的杰出人物,而对广大抗日将士则知之甚少;即使是当年一提其名便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些传奇英雄,如周保中、冯仲云、李红光、赵尚志、冷云、邓铁梅、马占山、黄显声,等等,也所知寥寥。他们并不了解,当时有许多民谣、民歌,在口头与报纸上到处传诵不绝:“日本鬼子要挨枪,出门碰上李红光”“小日本子要倒霉,上街遭遇邓铁梅”“铁狮将军周保中,日寇伪军眼中钉”“八女打鬼子,子弹打溜光,冷云她领头,投江不投降”“清华秀才投笔从戎白山黑水,冯仲云教授身经百战成名将”……而更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的关东儿女,“却在白山黑水间枕着青草沉寂了”,他们有的连座坟墓都没有留下。

一位外国思想家有句名言: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而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爱惜与尊敬的民族,则不仅可怜更是可悲的。为了不使“满洲国”和“亡国奴”的悲剧重演,为了让更多的人在毋忘国耻的同时,都能记怀并尊敬我们的抗日英雄,‘为了通过文学形式传播英雄的不朽功勋,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组织东北三省作家和史学家联手创作出版一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第一批为12本,以后还要陆续分批编辑出版,以打造文学精品的严肃态度,为东北大地上更多的抗日英杰立传。这一举措体现了出版者对家乡、对民族、对历史,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担当,功被当今,泽流后世,其志可嘉,厥功甚伟。而参加这套丛书创作的12位作家,怀着对英雄的景仰,着眼于对后辈的责任,忘怀得失、不计酬劳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人类灵魂工程师应有的风范,同样是值得称道的。

文学史与传播学反复证明,传播形式往往直接关系到传播的效果。抗金名将岳飞和抗辽英雄杨家将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是和传统戏剧和演义小说这些艺文载体分不开的。正是通过这些艺文载体,使得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及生动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套“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丛书,尝试用小说的艺术手法直接描写关东大地真实的抗日英杰,塑造他们鲜活、传奇的艺术形象,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可以说是文学创作与出版工作顺应时代要求,联手进行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的一次开创性举措。单就这一点来说,也是应予充分赞许与大力提倡的。

后记

永远不能忘记的牺牲

在编辑这套丛书之前,我们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对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自己所在的这块土地,知之甚少。这块被称作白山黑水的大地,它有怎样的过往?它和我们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我们几乎从未动过念头去探究一下——直到编辑这套丛书,直到“东北抗日”这四个字走进我们的视野。

1931年9月18日夜,在预谋下,沈阳柳条湖附近一段日本人经营的铁路,约有80厘米被炸断。借此,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拉开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序幕,史称九一八事变。4个月后,130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就发生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里。这个名词历史课上我们都学过、背过,甚至考试还考过。每年9月18日夜的9点18分,还会准时听见城市上空沉重的汽笛声,但这个名词却仍然离我们很遥远,甚至遥远得从未真正地牵动过我们的心。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一个概念去记忆,而没有当成一段情感去体会吧!

直到我们走进这套丛书的编辑工作,我们才走进了那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年代,那个遍布着侵略者的血腥杀戮,但更涌现出东北儿女不屈反抗的年代。从选题立项至今,这一年多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仿佛就是一次漫长的穿越,在走访和倾听中,在拂去尘灰的资料里,一位又一位英雄的关东儿女站立起来,他们鲜活的音容笑貌,他们冲锋时的呐喊、他们撤退时的避闪、他们风雪中的瑟缩、他们饥饿时的蹒跚……每一个人的身影都历历在目,牵动着我们的心,他们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在承受着苦难,让我们心疼啊!

很多青少年都有过追星的经历,有着自己崇拜的歌星或影星。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个时候,太多太多的东北人,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东北军官兵、地方官吏和士绅,甚至还有土匪,在“誓死抗日救国”的口号下,走上了抗日的战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父老亲人,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也充满着和我们一样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一人双枪同几百日伪军连番激战,断粮5天仅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血战到最后一息的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候是35岁:

被捕后受尽敌人的酷刑,被日军枪杀前给儿子写下感人遗书的赵一曼女士,牺牲的时候是31岁;

为了掩护大部队,和七姐妹挽手共赴鸟斯浑河的冷云女士。牺牲的时候是23岁;

……

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崇拜的英雄啊!我们怎么能够忘记他们!

可惜我们的能力有限,这套丛书的第一批只能收入12位英雄,他们代表了当时东北各个方面的抗日力量。还有太多值得传写的人物让我们难以割舍,如陈翰章、苗可秀、王化一、高鹏振,等等,这些人物只能列入下一批的出版计划。

被选入的12位英雄,无论是在城市的隐蔽斗争,还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他们所表现出的无畏和英勇,他们生动的个性、传奇的经历本身就那样惊心动魄、悬念迭生。我们希望这套以小说形式记述的英雄故事,能够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历史发生的地方,让读者感受当时的战火硝烟,感同英雄们的情感世界,感佩英雄们的精神灵魂,而不只是在概念上知道和了解这些人物。如果说以往生硬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说教方法,因为不适应今天的时代发展而受到青少年的排斥,我们希望这套丛书因为好读好看的传奇小说的形式,而为青少年喜闻乐见,这也正是我们策划这个选题的苦心。

为了更生动艺术地再现英雄的人生,我们的作家不辞辛劳,一次次体验、寻访英雄经历过的地方。11月中旬,王鸿达先生冒着大风雪,沿着冷云烈士的一生寻迹,到林口县因雪大路滑受阻,他竟不顾危险,几经辗转终于到达“八女投江”的乌斯浑河岸边;胡世宗先生,不远万里来到四川宜宾,亲身感受赵一曼烈士出生成长的环境;孙少山先生在接到写作任务时动情地说:“50年前一个孩子,为杨靖宇的英勇泪流满面,恨不能替英雄去死;50年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能重为杨靖宇立传,我感谢所有给我这个机会的人。”

应该深怀感激的人是我们,感激每一位和我们有着共同心愿,把关东大地的英雄故事传播给后代的人们。

怀着对英雄和历史的敬畏之心,我们邀请了三省的史学专家参与我们的工作,为丛书的史实把关。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作家座谈,无私地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收集奉献出来。罗占元教授捧出收藏多年、秘不示人的资料给作家们分享;吉林省党史研究室的郭红婴同志,在医院的病床上还一次次打电话来为我们提供帮助;杨靖宇烈士的后代马继民和李兆麟烈士的女儿张卓娅知道我们出版这套丛书的计划,给予我们的热情鼓励和指点,成为支持我们工作的动力;发现赵尚志烈士头颅的作家姜宝才,因为赶拍一个反映东北抗联的电视剧而不能参加这套丛书的写作,万分遗憾的他将多年收集的东北抗联素材无偿地提供给我们的作者。

我们在本书前面列出的那些单位,为这套丛书的面世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特别是辽宁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和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也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指导。这些无私的支持和帮助给我们留下的感动和激励,不是一句鸣谢就能表达得尽的。他们都是激励我们将这套丛书继续编好的精神财富。

一直以来,就有一种声音在说,一个民族不要总是揭自己的疮疤。确实,一个民族不能总是沉浸在舔舐自己伤口的阴影里,但是一个民族更不能也不应该轻易地就忘记昨天自己的悲剧——特别是当人家还把你的版图,当做人家的版图写进他们的课本里;当人家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在觊觎着你这里的资源和土地;当人家还在把当年对你的屠戮者奉为神明朝拜的时候——我们自己怎么能够忘记,怎么能够忘记那些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而捐躯流血的人呢!况且,他们面对日寇的残暴统治,宁死也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他们为了正义、自由和尊严而献身的精神,不正应该成为我们关东大地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永恒不朽的灵魂!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上一代人的罪责吗!如果我们的孩子们忘记了他们,难道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罪责吗!这就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也是我们作为关东大地的出版者的职责所在。

现在,就让我们以这套丛书,告慰那些为了东北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过的先辈们吧!英雄不朽!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冷云传奇/红色少年读本抗战铁血关东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鸿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554363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3
16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