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宋词通论(精编版)/北斗丛书 |
内容 | 作者简介 薛砺若(1903-1957),名光泰,字保恒,砺若是他的号。1903年3月生于霍邱县薛集乡,1957年10月病逝于合肥。薛砺若出身于一个农村地主家庭,1918年,他考入安庆省立靠前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作为安徽学生声援“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年仅17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政法系。在北京大学他受“圆通广大兼容并包”的传统学风的影响,开始将自己的爱好转向学术研究上。《中国词学史》《宋词通论》就是在这一时期酝酿准备的。1927年他与后妻姚研华结婚后在北京租赁小屋一问,粗茶淡饭,闭门谢客,潜心于他的词学研究及写作。在完成《中国词学史》之后,1935年又相继写作出版了《宋词通论》《两代词人传略》两部书。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作家及其词集 第二章 宋词中所表现的一个宋代社会素描 第三章 宋词作风的时间分剖 第四章 北宋与南宋词风的一般比较和观察 第五章 宋代乐曲概论 第二编 宋词第一期 第一章 晏、欧以前的作家 第二章 北宋初期四大开祖 第三章 一般作家 第三编 宋词第二期 第一章 柳永时期的意义与五大词派的并起 第二章 一般作家 第四编 宋词第三期 第一章 集大成的周邦彦 第二章 天才的徽宗赵佶与最大女诗人李清照 第三章 一般作家 第五编 宋词第四期 引言 政治环境的两大反映 第一章 颓废的诗人 第二章 愤世的诗人 第三章 柳永期的余波 第六编 宋词第五期 引言 第一章 风雅派(或古典派)的三大导师 第二章 一般附庸作家 第三章 辛派词人 第七编 宋词第六期 引言 本期词风的特征 第一章 南宋末期三大作家 第二章 一般附庸作家 第三章 哀时的诗人 内容推荐 薛砺若著的这本《宋词通论》以论述宋词的发展轨迹、评述宋代各名家得失为主要内容,倡“龙头论”重视大词人作用,并以此化分了宋词的分期,作者认定的宋词龙头为:柳永、苏东坡、姜白石。其作笔调优美,颇有学术功力。 编辑推荐 薛砺若著的这本《宋词通论》共分为七编,主要内容包括:作家及其词集;宋词中所表现的一个宋代社会素描;宋词作风的时间分剖;北宋与南宋词风的一般比较和观察等。 总体来说,作者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且达到了其以词史的角度展现“如赤日中天、娇花放蕊”的宋代之词风演变的目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词通论(精编版)/北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薛砺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9944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17-01 |
首版时间 | 2017-01 |
印刷时间 | 201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44 |
CIP核字 | 2016150317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36.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