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莫怀戚小说文化论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莫怀戚小说叙事的地域文化特征

 第一节 “莫怀戚现象”与重庆地域文化性格

一 在精神内质上他无疑是一个乡土作家

二 “莫怀戚现象”与重庆地域文化性格

三 乡土经验乡土人伦与小说叙事的关系

四 重庆乡土品格的经验意义和精神意义

 第二节 小说叙事中浓重的乌托邦乡土气息

一 小说叙事的“及物性”品格与实证精神

二 乡土风物乡野情韵与男女习性的文化隐喻

三 “地方经验主义”的太阳和月亮及其他

四 素朴自由的乡野生活与乡土文化感受

第二章 莫怀戚小说的叙事伦理与立场

 第一节 人性的“隐蔽性”与叙事策略转变

一 别有旨趣的“中国推理小说的新品种”

二 “莫氏推理小说”的叙事策略与伦理指向

三 小说的江湖本质与“庙堂文化”是疏离的

四 搞清小说叙事本质,才能明白小说的本分

 第二节 小说家的职分和小说叙事本质的确认

一 小说家何以在身份认同上面出了问题

二 小说必须有自己的逻辑和自己的伦理

三 遵循小说的民间叙事逻辑和叙事纪律

四 现代表征下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

五 传统“侠义神魔”小说的现代升级版

第三章 莫怀戚小说叙事的语言与质感

 第一节 用自己的语言构筑小说叙事的边界

一 “在小说中我一直与语言一道私奔”

二 “别人一定无法企及”的极乐世界

三 音乐语言和小说语言内在的融通性

 第二节 细心把握好叙事和语言的关系尺度

一 语言世界营造优先于叙事策略和目的

二 精心构筑起一个语言狂欢的叙事天地

三 “想象的语言”和“想象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 莫怀戚小说语言的“本体论”意义

 第一节 从“文学本体论”到“语言本体论”

一 擅于使用“莫式语言”的“方言作家”

二 小说写作的实质其实就是“写语言”

三 叙事节律中洋溢着语言自身的乐感

 第二节 语言创造要依循“日常生活”的逻辑

一 用现实和日常材料创造出神奇的世界

二 语言是小说内在文化品质的自然呈现

三 热爱世俗物象体现小说家的道义立场

四 语言能够带给读者以陌生冲击与震撼

第五章 莫怀戚小说历史叙事的主体意识

 第一节 个人叙事觉醒与重构历史的内心冲动

一 怎样避免小说“掉到它自己的历史之外”

二 “计划生产”模式之外的个体经验和记忆

三 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叙事性“知识体系”

四 历史态度和战争审美趣味是怎样形成的

 第二节 让历史功利意志服从文学的伦理意志

一 “没有一滴雨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

二 让生活自身来言说,让人性自身来回答

三 个体立场私人经验和小说的“野史精神”

第六章 莫怀戚小说历史叙事的重庆品格

 第一节 真正的小说家其实也是“历史学家”

一 小说中世俗生存状态和历史文化心理

二 历史叙事细节的重庆性格和重庆面貌

三 历史无常和偶然中人是无助和无辜的

四 永远尘封在内心深处的“自己的历史”

 第二节 他发现历史具有的“二重人格”属性

一 面对“历史的阴影”与“现实的阴影”

二 “就像一艘沉船”在“不断往下堕落”

三 若离开了荒谬就找不到“真理感”了

四 平庸的荒诞和神圣的荒诞在相互缠绕

第七章 莫怀戚小说“身体叙事”的特点

 第一节 “小说的问题应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

一 “无身体写作”中的“身体文化”悬疑

二 小说叙事中的个人“身体主权”问题

三 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双重规训下的身体

四 沦陷于民族主义美学趣味中的女性身体

五 个人犯罪怎样变为“正义的文化行为”

 第二节 关于身体和性的价值判断和符号预设

一 性的想象与话语的文化规定性相关联

二 女性身体叙事中的城乡二元对立情状

三 “性”是身体文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四 文化回复到“物质主义”的肉身本质

第八章 莫怀戚小说“成长叙事”的特点

 第一节 特殊文化历史语境中人的“成长”问题

一 “成长”作为文学和文化主题进入叙事

二 颠覆和改写了传统的“成长”叙事逻辑

三 孤独成了一种无法逃避的“成长”经验

 第二节 “成长”剧本的编写者是谁这非常重要

一 这是一种“没有选择权的身份认同”

二 “人与世界一起成长”的一种荒诞模式

三 身体出走是表象,灵魂出走才是真相

四 “具体步骤都没有错但是整个做错了”

第九章 莫怀戚小说中的“告别”与“回归”

 第一节 “告别人性”要比告别任何圣物更可怕

一 “告别”即“出走”,“出走”即“回归”

二 形形色色的“出走意念”与男女“出走者”

三 具有高度主体觉醒和肉体自觉的“出走者”

四 感人的“哲学”情怀与清晰的“行动”逻辑

 第二节 他贡献了一种全新的“回归”叙事逻辑

一 “出走”意味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

二 既无“高位策划者”又无“低位演出者”

三 “出走叙事”中两种角色的错位与互换

四 “性能力”丧失隐喻精神掌控能力丧失

“我的灵魂需要休息”

 ——追忆重庆人民永远的文学恋人和灵魂知音莫怀戚先生

一 “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二 让“个人经验”照亮自己的文学道路

三 “人和小说究竟怎么个活法才更像人和小说?”

四 他在社会化过程中重新获得生命的“弹性”

五 “人的行动就是对人的绝佳注释”

六 莫怀戚是一个本质意义上的“人民作家”

莫怀戚小说作品主要篇目一览

后记:我是怎样成为“莫怀戚研究专家”的

内容推荐

莫怀戚是一个具有“文化地标”属性的优秀小说家、一个对于区域文化建设具有创造性贡献的知识分子。他以大学教授的身份和平民作家的立场和视角,从事自由意义上的写作,使他和他的小说成为了重庆乃至西部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莫怀戚小说文化论》作者张育仁以同事和至交的双重身份长期从事莫怀戚小说的研究,并且围绕与小说相关的诸多重要问题与莫怀戚展开过深广的文化探究,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独有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莫怀戚的乡土小说、侦探推理小说、都市言情小说以及侠义小说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的系统阐释。书中对其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和艺术审美特征、小说叙事伦理的建构与叙事策略的选择、历史自觉意识的苏醒以及历史叙事中重庆文化性格的凸显等,诸如此类的精神流变及文化隐情都作了别具一格又颇具启示意义的探寻和揭示,认为不仅在精神走势上体现了小说家鲜明的个性“成长”特征,而且反映了重庆人“成长”的文化个性和嬗变轨迹,特别是那种以敢于反抗诗性失落、人性退化为地域文化特征的侠义精神,在莫怀戚的小说世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妙趣横生的展演。

编辑推荐

《莫怀戚小说文化论》作者张育仁以同事和至交的双重身份长期从事莫怀戚小说的研究,并且围绕与小说相关的诸多重要问题与莫怀戚展开过深广的文化探究,记录和积累了大量独有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莫怀戚的乡土小说、侦探推理小说、都市言情小说以及侠义小说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多侧面的系统阐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莫怀戚小说文化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育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87906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6196848
中图分类号 I207.4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