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异化与重塑(网络社会责任生存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概括了网络文化异化的基本表现,认为首先是玷污文化,以有悖人类基本价值标准的伪文化、反文化而大肆泯灭文化之灵魂,将文化审美沦为了大众快感,诱使大学生的虚拟生存实践走向了庸俗化;其次是消解理想,以扮纯卖萌来魅惑大众,将应有的文化导向演变为一种精神迷宫,诱使大学生在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中都迷失了信仰;其三是挫伤创造,以山寨复制精品、以戏仿抄袭创意、以剽窃摧垮原创,致使大学生忽视创新创造乃至渐渐丧失了创造力;其四是混淆历史,热衷恶搞经典以取宠、穿越历史以哗众,遮蔽混淆了历史真实,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迷失精神家园、丧失历史感。
作者简介
林瑞青,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是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新时代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兼任佛山市“四套班子”法律顾问、佛山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佛山市政治理论宣讲团成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持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广东省科研项目5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目录
导论 社会责任:网络文化异化对大学生虚拟生存之吁求
第一节 网络文化异化吁求虚拟生存的社会责任担当
一、研究背景:网络文化异化与社会责任吁求
二、研究主线:网络文化异化境遇下的责任生存实践
三、研究靶向:重点深化与难点突破
四、研究价值:责任生存的理论延展与责任行为的路径开拓
第二节 网络文化异化与网络社会责任问题研究述评
一、国内:基于实践视角的网络道德研究
二、国外:基于哲学视角的网络伦理研究
三、简评:网络文化异化境遇下责任生存问题拾遗
第三节 技术与结论: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观点
一、研究思路:从可能性、可行性到实践性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析、问题探究与跨学科分析
三、主要观点:虚实耦合、责任生存与行为重塑
第一章 网络文化形成:网络社会之出现与网络文化之勃兴
第一节 技术革命:互联网技术之迅猛发展
一、互联网技术革命发生的前置条件
二、互联网技术革命延展的驱动机制
三、互联网技术革命引致的行为重塑
第二节 第二空间:网络社会之划时代形成
一、从局限于现实到拓展现实的技术成熟
二、基于网络分类的更广阔网络社会形成
第三节 现实超越:网络社会之本质与构成
一、对世界格局的现实性超越
二、对社会关系的现实性超越
三、对交往结构的现实性超越
第四节 文化新贵:网络文化之兴起与盛行
一、网络文化兴起的科学技术基础
二、网络文化勃发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三、网络文化勃兴对多元亚文化的催生
第二章 网络文化异化: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畸形生产与传播
第一节 新锐文化圈:大学生网络文化之萌生与勃发
一、作为新锐大学生情感依托空间的网络文字
二、作为新锐大学生情感依托空间的表情符号
三、作为新锐大学生情感依托空间的网络流行语
第二节 引领新思想: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特征
一、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道德认知独特性
二、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道德感知变迁
三、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道德建构逻辑
第三节 生存方式变革:大学生网络虚拟生存与发展
一、虚拟的现实生活——存在于网络空间中
二、现实的虚拟生活——“宅”文化的泛滥
三、半虚半实的生活——网络游戏中的自我建构
第四节 虚拟生存畸变:网络空间大学生之异化生存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之延展类型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之思想延展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之行为延展
第五节 文化基因变异:大学生网络文化之异化生产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生产的内生机制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生产的外部氛围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生产的发育土壤
第六节 文化流毒蔓延:大学生网络文化之异化传播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传播的主体肇因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传播的技术凭借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传播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责任生存:大学生网络虚拟生存与发展之价值选择
第一节 庸俗虐染:网络文化异化之负面价值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误影响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生成的偏误影响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偏误影响
第二节 病根切诊:大学生网络文化异化之基本症结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虚拟特质潜藏的异化风险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资本植入引致的异化必然
三、网络文化遮蔽现实图景带来的异化结果
第三节 拓展深化:大学生虚拟生存发展之当代境遇
一、表征大学生虚拟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教育技术革新
二、教育技术革新引致的大学生教育机遇与挑战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教育的观念更新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教育方式的迭代
第四节 社会融人:大学生虚拟生存发展之基本向度
一、匿名社会与大学生生存、发展
二、社会流动性与大学生责任养成
三、匿名性和流动性对大学生道德进化的要求
第五节 责任生存:大学生虚拟生存发展之价值选择
一、大学生传统道德与现代价值的交叠
二、互联网+传统观念所带来的大学生责任选择
第四章 共生共存:大学生虚拟生存的社会责任践行之可能
第一节 责任归属:大学生虚拟生存的社会责任担当依据
一、于怀疑与不确定中明晰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必须性
二、于虚拟生存中凸显大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必然性
三、于普遍伦理通约中明确大学生责任归属的必要性
第二节 共生共存:构建虚拟生存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大学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
二、构建大学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基本方法
三、构建大学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系统策略
第三节 以文化人:网络优秀文化对大学生的正价值引领
一、优秀网络文化引领对大学生正价值生成的结构图谱
二、当前以文化人在大学生价值引领中的困
导语
本书是林瑞青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网络文化异化境遇下大学生虚拟生存的社会责任践行研究”的最终成果。作者以网络文化异化为背景,从网络社会责任践行视角切入,积极探索了大学生网络文化生产与传播中的价值重塑和行为重塑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异化与重塑(网络社会责任生存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瑞青//范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95678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20-10-01
首版时间 2020-10-01
印刷时间 202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90
CIP核字 2020179442
中图分类号 G641.6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0: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