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摩登法律人(近代上海法学教育研究1901-1937)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近代中国最摩登的都市——上海,通过梳理1901至1937年间上海法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勾勒参与法学教育个体的人物形象,解构政府、学校、教师及学生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再现校园内外的斗争、博弈与妥协,展示彼时法学教育不为人知的画面,既力图阐述晚近上海法学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又期冀表达对当下法学教育建设的关照,从以史为鉴的视角诠释现代法律人培养这一主题。
作者简介
沈伟,1987年生,上海人,法学博士,现任上海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教育、法律史。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参与编撰《南洋公学特班学生日记作文选编》、《朝阳法科讲义(第七卷)》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燎原之星火:上海法学教育的萌生
第一节 “译书尤为兴学之基址”:清末法学教育与上海
一、近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启蒙与上海
二、管中窥豹:南洋公学特班的法学教育
第二节 “补助国立各校之不及”:民初上海的法学教育
一、私立法校与转瞬即逝的兴学热潮
二、山雨欲来:整顿与上海法学教育市场
第二章 法校的江湖:上海法学教育的勃兴
第一节 百花齐放:20世纪20年代法校群像
一、昙花一现的国立大学
二、过江之鲫的私立大学
三、独树一帜的教会大学
第二节 各取所需:法学教育的外衣下
一、文凭、市场与法校
二、传教士与失意政客
三、游刃于制度间隙中
四、以利为生的“学店”
第三节 脱颖而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
一、另辟门户:从厦大到大夏
二、私立大夏大学的法学教育
第三章 刀俎与鱼肉:上海法学教育的挑战
第一节 1929年的《大学组织法》
一、高等法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二、最后的契机:整顿前的新增法校
第二节 漩涡中的沪上法校
一、呈请立案还是面临取缔
二、“收入囊中”的研究院
三、无处学法律与函授学校
第三节 剪不断,理还乱的众生
一、伸向校园的手
二、迷路的法学生
三、张耀曾的忧愁
四、穷光蛋沈钧儒
第四章 一花一世界:东吴大学的法学教育
第一节 兰金与卜舫济的“法”“政”之辩
一、失之交臂:兰金与卜舫济
二、以法科为名的“神学院”
第二节 他山之石:中国的美式法学院
一、美式法学教育的生根
二、刘伯穆的“遗产”
三、“东吴系”的教员
第三节 洗净铅华:卸妆后的法学院
一、所谓的名师团队
二、所谓比较法教学
三、孔令仪的成绩单
第五章 须弥与芥子:上海法学教育比较观
第一节 法学教育中的“海派”与“京派”
一、招生的层次
二、多元的师资
三、荟萃的课程
四、法商的结合
第二节 殊途同归:上海法学教育的走向
一、外国法的退热
二、律师工厂诞生
三、杏坛的变形记
第三节 弦歌不辍:上海法学教育的离歌
一、十字路口:沪地法校何去何从
二、最后一课:战火下的新兴法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索引
后记
导语
本书在行文上有二条思路:一是描述近代上海法学教育从萌芽到成熟,至凋零的历史变迁,还原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演变;二是将研究的视角投射于教育内容及参与教育的个体,考察不同参与者的表现,反映法学教育现代化于不同受众的影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摩登法律人(近代上海法学教育研究1901-1937)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70472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2020-08-01
印刷时间 202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568
CIP核字 2020089413
中图分类号 D927.51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