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骨头泥砖屋(走近欧姬芙)
内容
编辑推荐

欧姬芙,美国著名画家。创作不断,画展多多。本书用了百余张图片,图文编排相互辉映。它用堪值收藏的精致文本,试图揭开美国20世纪最具盛名的女画家欧姬芙的神秘面纱。

内容推荐

欧姬芙,美国20世纪最轰动艺坛的女艺术家。本书用了百余张图片,图文编排相互辉映,用堪值收藏的精致文本,试图揭开这位美国20世纪最具盛名的女画家欧姬芙的神秘面纱。

目录

序:缘起

第一章 走入欧姬芙的画里

第二章 阳光草原农家女的画愿

第三章 291画廊

第四章 神秘女子写真集

第五章 放大的花

第六章 魅惑之地

第七章 幽灵牧场

第八章 圣诞夜在圣塔菲

第九章 阿必Q

第十章 八十岁的时尚模特儿

第十一章 你是我的手、脚和眼睛

第十二章 最后的日子

附录(一) 欧姬芙大事年

附录(二) 本书提及的新墨西哥州景点导览

试读章节

欧姬芙出生的那一年,正逢当时美国最长的吊桥(5989英尺)——布鲁克林桥开始启用,时任美国总统的是克里夫兰,而巴黎艾菲尔铁塔仍在建造中,两年后才宣告完工。

她已经不大记得童年的细节,但她依稀记得一片亮光,黎明时分从地平线升起的灿烂夺目的骄阳,七彩光芒高高洒在大草原上,目睹那一刻,她小小的心灵被震摄住了。

一八八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二,欧姬芙在阳光草原降临人世。上有哥哥弗朗西斯(Francis),下依年长序为妹妹艾妲(Ida)和安妮塔(Anita)、弟弟阿列西司(Alexius),以及妹妹凯瑟琳(Katherine)和克劳蒂亚(Claudia),手足共七人。欧姬芙在七个小孩当中排行第二。

她生命中最初的十二年都在美国中西部威斯康新州的阳光草原(Sun Prailtie)、父母的农场上度过。她挚爱的父亲叫弗朗西斯·卡利克图斯·欧姬芙(Francis Calyxtus 0’Keeffe),名字取自耶稣会圣徒。他们是从爱尔兰来的天主教徒,于一八四八年故乡发生饥荒之际移民美国,以务农为生,这户人家的农庄占地百亩。欧姬芙后来画了那么多的植物、花卉、叶子和树木,有可能跟她的农家经验有关?

看她早年的照片,五官细致,可是一对眼睛有些分得太开,前额也略嫌高,可是她有柔细的肌肤,脸上常飘着一抹恍惚的神情,气质比一般女孩显得清雅高贵。

她的个性黑白分明,不轻易受人摆布。到她年岁渐长,若朋友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就算过去交情再好,她也立刻与对方绝交,从此永不往来。

从她九岁起,每逢礼拜六,欧姬芙偕同妹妹安妮塔、艾妲坐马车前往阳光草原的一座村子里,向老师习画。欧姬芙一点一滴地利用艺术家使用的材料,来学习他们对空间、光线、和颜色的运用技巧。当时的学生大都以普朗(Ptang)编写的绘图课本为主,欧姬芙手上就有一本,她把它搁在床边,随时翻看。

小小年纪便开始学画,并不是家里发现她们有美术才华。

在十九世纪,女孩子学画画是理所当然的。不单是欧姬芙的母亲,连她们的曾祖母也都上过绘画课。习画,不只是培养优雅气质而已,甚至乡村农妇也从中学到装饰家庭的美学,对家具、油漆墙壁的颜色,到花园造景等美学素养,皆可从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欧姬芙在自己房里的淡灰色梳妆台和床头板顶端,亲手绘上三色紫罗兰的图案。这应该算是她后来“花之人生”的伊始吧!

从此,欧姬芙试着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画,她经常整个人陷入了恍惚状态。一回她推开窗,看到窗外原野一片雪地月光,感动之余,她很想将此幕白色意象入画。

“可是,我不知道该用何种方法来描绘雪景。”她说:“干脆在画面上留白。”留白——空白,倒也似雪的颜色。

男裸体模特儿

一九0五年之夏。

这一天,如果你来到墨守成规的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可能会撞见正值十七岁花样年华的女艺术家匆匆跑出校门。欧姬芙逃跑的原因,是被一名裸体男子吓着了。

人体结构和写生课是艺术学院新生的必修课程,而课堂上总会安排男性裸体模特儿上场。欧姬芙第一次上这门课时,未免有些吃惊。从古希腊时代起,如何以画笔呈现男性人体的比例和曲线,以及其中蕴涵的力与美,对艺术家而言,深具挑战性。不过,从前艺术学院向来不招收女学生,因而不会有任何问题发生。

纽约大学现代艺术教授琳达·娜琪灵(LindaNochlin)在一八七一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何至今仍未出现伟大的女艺术家?”顿时引起社会大众的注目与争议。她有段文字提到:“在学院内使用男性模特儿,是导致女学生被拒绝入学的原因。”纵使到一八九三年,伦敦皇家学院的人体写生课仍不允许女学生选修。

直到欧姬芙的时代,热爱艺术的女学生才终于有机会进入学院殿堂深造。尽管如此。但在一九。五年的芝加哥艺术学院,作风仍相当保守,人体结构和写生课竟是男女同学分开上。讲台上的男模特儿,身上裹一条缠腰布,遮掩住生殖器。

“上那一门课,令人痛苦不堪。”欧姬芙后来回忆道。

欧姬芙从未向人解释,那天的男裸体模特儿为何令她难以忍受,以至于急急冲出教室外的原因。

威廉斯堡

在她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之前,欧姬廿一家已从中西部迁移至南部雠士尼亚洲。

父亲法兰克选择搬到威廉斯堡落户,显然是个错误的决定。

威廉斯堡一度是华丽典雅的英国殖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大学城。然而在一九0三年欧姬芙家来到此地时,风光已不再,人口仅剩千人不到,建筑物老朽破旧,看不出从前曾经有过繁华盛景。直到20世纪年代,美国富豪洛克菲勒(Rockefeller)家族出钱出力,才将它整修恢复原貌。

初抵新地方,欧姬芙一家人很快便发觉无法适应威廉斯堡的生活。他们离开阳光草原的理由,是为了避免染上肺结核病;在十九世纪,想要避开传染病的侵袭,最好的办法是迁到另一个地方去。法兰克从一本杂志里天花乱坠的广告得知,威廉斯堡的气候是多么暖和,甚至还夸张地宣称城里“完全没有肺结核病的影子”。没想到,他果然受骗了。

实际上,威廉斯堡是任何坏气候都不缺——闷热、潮湿、恶臭——正是肺结核病菌快活生长的好地方。

放弃原有的稳定产业,迢迢来到南方的没落小城,欧姬芙家的日子显然大不如前了。阳光草原的农庄连同土地、牲畜和农具,以一万二千美元脱手。这笔钱在一九0三年虽谈不上大数目,但也足够让他们从头开始。

像极了很酷的男孩

父母亲的乡下人气质似乎也传到儿女身上。

自欧姬芙入学却桑圣公会中学(Chatham Episcopal Institute)的第一天起,在同学的眼里。她便是一个粗线条的女孩。班上其他七名女生全是典型南方美少女打扮,长而卷的秀发如云,前发梳高,以束腹和膨膨裙衬出苗条的身材,每个人看起来娟秀优雅。有的女孩还随身携带一把小阳伞,避免阳光晒黑了她们娇嫩的肌肤。

欧姬芙则不然。她穿的是剪裁随意的深色长裙,搭件外套,像基督教会(Quaker)信徒那般简朴。她深棕色的秀发全拢到脑后,绑成马尾,露出光洁的鹅蛋脸。她甚至不穿束腹,也不穿膨膨裙或衬裙。当然她也没有带伞的习惯。阳光,始终是她的最爱,所以她从不戴帽子或手套。终其一生,她拒绝墨镜、遮光玻璃、及任何阻挡阳光的物品进入她的生活。当她第一天上学时,由于打扮和皮肤黑的缘故,同学们还以为她是哪一家的女佣呢!

至于说话的腔调,大部分的女孩都操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而新来乍到的欧姬芙说起话来,却是简洁清晰的中西部。

“我说‘门’就是‘门’(door),”她语带讥讽地:“不像她们说成了‘母鹿’(doe)。”  另一位女同学对欧姬芙当时的印象很深刻,她说,因为她的打扮与众不同,“乍见之下。像极了外表很酷的男孩子!”

唯一例外是,她永远都穿长裙,至生命终了。

P13-20

序言

多年来,我不断地揣想,乔琪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虽然我无缘亲眼见到她。但她的身影我不知已看过多少回。尤其她的晚年,每一幅照片皆有相同的特征:那刻满岁月痕迹的脸庞,粗硬的发丝在脑后挽成髻,身上一袭黑长袍,整个人仿若是从泛黄老照片中走出来的一幅银色剪影。老,竟也入了美的范畴,这印象我永远忘不了。

那是夏天,他们一行三人来到亚利桑那和犹他两州交界的Canyon de Chelly附近(电影《不可能的任务2》开头,汤姆·克鲁斯攀岩的地方)。摄影大师安瑟·亚当斯帮他们拍了一系列黑白照。其中有一幅,戴宽边帽的牛仔卡克斯(OrvilleCox)低首垂眉,表情有些儿无可奈何;站在一旁的欧姬芙抿嘴笑了,害羞地,斜乜着眼瞧他。安瑟·亚当斯摄下此珍贵镜头。

“她微微笑了,大地豁然进裂开来。”(When Georgia 0’Keeffe smiled,theentire earth cracked open.)——是摄影家安瑟·亚当斯(Ansel Adams,1902一1984)形容欧姬芙的笑容。安瑟·亚当斯的年纪小欧姬芙十五岁,高瘦个儿,留一把黑胡子,原来是学音乐改行当摄影家,以钢琴家充满流动韵律的手拍摄不少加州优胜美地(Yosemite)的风景。

欧姬芙的笑法像什么呢?嗯,那种笑法在我看来意味着,她知道某些奥秘,也许是幻梦?是想象?历险?魔术?虚影?或是遥远的美?这一切我却摸不着边。而我只知道,在她晚年逐渐老去的躯壳里,那活力仍然充沛仍然丰盈,把生命的墨汁用力挤到剩下最后一滴为止。

我年纪很小很小的时候,住在乡下,偌大的三合院里有个亲戚长辈是画家,他的房里挂了一幅又一幅自己的画,墙的一角却有一朵放大的红花的海报,风格跟室内其他的画完全搭不起来,看来不像是他画的。亲戚的画作也许是数量太多了,我记不太清楚个别画作的主题,而那幅红花看过一眼却始终忘不了。而今,我也有收藏一幅同样的海报,摆在我的工作室里。

欧姬芙在世时不仅是美国最轰动艺坛的女艺术家,且因她在偏远的新墨西哥过着遗世独立的生活,居然成为女性主义者的偶像。多少年来,崇仰欧姬芙的人数不胜数,可是,无人能真正揭开其神秘面纱。在世人的印象里,欧姬芙是个相当孤立的女人。她生前已把朋友写给她的信全部毁弃,连自己不满意的画作也毫不吝惜地扔了。她鲜有谈及她的作画对象及创作来源,也一向与艺术圈保持距离。她曾说过,所有对她论长道短的亲人全在撒谎,她也阻止别人撰写任何有关她的文字。在一篇短短的自述中,她写道:“我在哪儿出生,我在哪儿居住,我怎么样过活,一点都不重要。”

这样的一个女子。何以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画家?她是如何崛起的?她为何离群索居?她营造了怎样的神秘感?为什么她的画能吸引许多非艺术爱好者?作为一个画家,她的自律原则又是什么?她用鲜艳亮丽的色彩画下抽象造型、花、建筑物、骨头、山丘、树木、云朵、天空以及石头,这些主题的象征是什么?她是如何创造出独特的“世界性的视觉语言”(universal visual lan一guage)?在本书中我试着将欧姬芙碎碎片片的一生缝缀成一方华丽的彩布时,顿然发现这个女人一生所经历的,远远超过生命本身……

几年前,我在台湾和大陆同时出版了《瀑布上的房子——追求建筑大师莱特的脚印》一书,今年又把笔尖带到女画家欧姬芙。

想当然耳,有那好奇的读者问我:“成寒,你为什么会对这两位建筑和艺术失师感兴趣?”

有好几个原因。

我就是偏爱欧姬芙和莱特的作品。

在晚年时光,有个叫璜·汉默顿(Juan Hamihon)的年轻小伙子陪在欧姬芙身旁,照顾了她生命最后十四年,而璜的妻子安娜玛丽(Anna Marie)和我碰巧是同一学校的校友——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这是地缘关系。我在美国西南(South一west)——亚利桑那州,念了五年书;而莱特的西部大本营也在亚利桑那。至于欧姬芙待了长达四十年的新墨西哥州,也隶属美国西南。记得有一回,我的德国同学克里斯塔佛念物理博士班,教授派他暑假赶往罗色拉摩斯国家实验室(LosAlmos National Laboratorv)做研究,一大清早,天未亮,这小子居然背包一背,跨上野狼机车直奔,他告诉我只要骑七八个小时就会到达圣塔菲,若不是半路上在一个叫温斯洛(Winslow)的小镇发生零件故障的话。

他说,到了圣塔菲,已是黑暗的夜晚,昏黄的月光。

二0O六年七月 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骨头泥砖屋(走近欧姬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9130
开本 24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72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6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