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研究/雕龙书系
内容
作者简介
贺卫东,男,汉族,陕西延安人,文艺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访问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部基础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等。在《课程教材教法》《优选教育展望》《上海教育科研》《江苏高教》等学术刊物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编写著作10余部,主持了2013年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语文高考命题与评阅绩效”等重量、省级、厅局级等各类项目10余项。2016年获全国“很好教育硕士导师”称号。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绪论

一、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儒家“诗教”研究述评

第一章 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形成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 先秦礼乐文化与《诗》教的形成

一、先秦礼乐文化与《诗经》审美意识

二、礼乐文化与《诗》教审美思想

三、宗法制文明与《诗》教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诗经》与《诗》教的合流

一、《诗经》之形成与《诗》教审美取向

二、《诗经》之音乐美与《诗》教趣味性

三、“天人合一”意识与《诗》教目的性

四、“志”的多义与《诗》教意义的生成

 第三节 儒家《诗》教美育思想基础

一、“美善相从”的道德性审美取向

二、“中正平和”的人格美追求

三、“尚文尚用”的功用性审美

 小结

第二章 天下归仁:孔子《诗》教美育思想

 第一节 孔子《诗》教的价值立场

一、志于道

二、据于德

三、依于仁

 第二节 孔子《诗》教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自然、社会、自我的统一

二、“温柔敦厚”的性情美育

三、“思无邪”的审美意识

 第三节 “兴、观、群、怨”与《诗》之鉴赏

一、“兴”:审美主体自觉的起点

二、“观”:认知性审美

三、“群”:生命的社会性意识

四、“怨”:审美批评的原始形式

 小结

第三章 “充实之谓美”与孟子《诗》教美育思想

 第一节 “人性善”与孟子《诗》教价值取向

 第二节 仁义:《诗》教审美之本体

 第三节 孟子《诗》教审美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以“诗”育“善”

二、“知言养气”

三、“知人论世”的求“是”美育

四、“以意逆志”与《诗》之接受

 小结

第四章 化性起伪:荀子的《诗》教美育思想

 第一节 荀子用《诗》

 第二节 “性恶”论与《诗》教审美

一、《诗》教目标: “性伪合”

二、诗乐相和: “明礼义而化之”

 第三节 荀子《诗》教审美特征

一、 “隆礼义”与“杀诗书”的现实理性

二、诗者,中声之所止:

三、“礼”“志”统一的美育原则

 小结

第五章 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转承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转承

一、从“以文化成”到“风雅正变”的转与承

二、“吟咏性情”的诗论与《诗》教美育的自觉和坚守

三、宋明理学与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融通

四、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消融

 第二节 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当代中国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

二、当代审美意识的几个特征

三、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小结

结语

一、先秦《诗》教美育思想是礼乐文化的延伸,以关心人生与社会为核心,体现着先秦“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

二、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核心内涵是“中和”之美

三、儒教《诗》教美育思想立足于以善为尺度的伦理道德美学,具有实用美学的特点

四、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在兼蓄中不断得以演化,成为凝结现实智慧的美学母题

五、儒家《诗》教美育思想对于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贺卫东编著的《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研究》对儒家《诗》教所蕴含的美育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抽取,全书从《诗》教的审美文化环境和历史特性,以及诗教与礼教、乐教的关系等方面,剖析了儒家诗教审美思想的形成原因以及审美目的等。本书着重对孔子、孟子、荀子三个最重要的儒家代表的《诗》教美育思想及其历史影响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对《诗》教审美思想的演化予以梳理,演绎了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本书所言美育并非狭隘的学科而是审美教育的含义,因此在撰写中跨越了诗学、文艺学、教育学等学科壁垒,努力着眼于“人”本位的整合研究,旨在改变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方式。

编辑推荐

贺卫东编著的《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研究》从美学的观点审视儒家《诗》教审美思想与《诗经》的美学意识契合点,从而探究了先秦儒家选择《诗经》作为教材的原因。

本书运用了历史的观点对儒家《诗》教的内涵与承传流变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尤其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形态的变化分析儒家《诗》教内涵的演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寻找儒家《诗》教审美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审美功能的意义。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的本义,本书结合先秦诸子本人的身份来研究其思想,因为没有脱离肉体的思想,任何人的心理都与其基本的生活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避架空个人身份言说《诗》教思想的偏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秦儒家诗教美育思想研究/雕龙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卫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521446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22
CIP核字 2017053510
中图分类号 I207.222,G40-092.2,G40-01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