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积极公民身份与社会建设
内容
作者简介
王小章,1966年生于浙江德清。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曾在《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潜意识的诠释》《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从“自由或共同体”到“自由的共同体”》《走向承认》《中国社会心理学》《公民权研究手册》等十余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三等奖二三次。1991年4月至2017年3月任教于浙江大学,2004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教授。
冯婷,1975年生于浙江诸暨。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曾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社区与社团:国家、市场与个人之间》等数部。现为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流离的个体与趋于涣散的社会
一现代个体的诞生及共同体的解体
二新一波个体化与“风险社会”
三转型中国的个体与社会
第二章公民身份:一种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制度
一现代公民身份及其起源和发展
二现代公民身份以个体为本位谋求个体与社会的平衡发展
三马克思与现代公民身份制度:批判、肯定与超越
第三章从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
一社会革命:从上层机构到基层社会
二从梁漱溟到费孝通:社会建设的中国探索
三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社会建设为重心”
第四章走向以积极公民身份为核心的社会建设
一何谓社会建设
二积极公民身份及其条件
三积极公民身份的威胁
四市民社会、能动社会和“福利社会”:以社会建设促成积极公民身份
五不平等、不确定与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双重任务取向
第五章制度、结构、心态——社会建设的实践层面
一制度调整
二结构转型
三社会心理调适
附录1现代性视域下的社区与社团
附录2论怨恨:生成机制、反应及其疏解
附录3论焦虑——不确定性时代的一种基本社会心态
后记
内容推荐
《积极公民身份与社会建设》讲述了个人通过社会力量而完成自身的解放,这是马克思向我们揭示的社会发展方向,也是今天的社会建设应致力的价值目标。社会建设需立足于社会现实而推动“抽象的公民”复归于“现实的个人”、复归于每个人的现实社会乍活。一个有活力、有生机的社会需要公民积极主动地行使公民权责,而公民行权担责的意识和能力,需要通过切实的社会建设来促成。今日中国需要努力促成积极的公民身份,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的安全、自由、幸福、成长与社会的整合、团结、有序、生机之间的平衡协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积极公民身份与社会建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小章,冯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113212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000
出版时间 2017-10-01
首版时间 2017-10-01
印刷时间 201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1,K0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3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