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边缘人的呼喊与细语
内容
作者简介
    杜力,文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文学。本人已获得的科研立项:博士后面上二等资助(2014M561432)、博士后面上一等资助(2016M590375)、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6CWW025)。本人已在CSSCI期刊发表中世纪研究论文4篇,有2篇论文入选A&HCI数据库。
目录
目 录绪 论节 西欧中世纪女性写作的基本概况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一、 国内文献综述二、 国外文献综述第三节 选题范围和意义章 西欧中世纪晚期女性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节 城市的复兴与社会文化的繁荣第二节 中世纪晚期宗教信仰领域的变革一、 教会权威的盛极而衰二、 异端思想与世俗宗教运动三、 新神秘主义思潮的兴盛第二章 贝居因运动:女性之城的盛与衰节 贝居因运动的兴起与历史背景第二节 贝居因运动的修行模式第三节 贝居因写作与新神秘主义思潮第四节 贝居因运动的衰微第三章 梅希蒂尔德:边缘人的言说与自我建构节 梅希蒂尔德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边缘人的书写第三节 俗语写作的文化建构意味第四节 从边缘到中心一、 对圣餐仪式的颠覆性重述二、 重构救赎之链第四章 海德薇希:在爱中与神相遇节 海德薇希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在爱中认识上帝并与上帝合一一、 爱与理性:灵魂寻觅上帝的双眼二、 在爱中体验神秘合一第三节 以爱为阶梯的灵性升华之途一、 海德薇希对于传统神秘主义的反思二、 灵魂上升之旅的双重路径第五章 玛格丽特·波蕾特:救赎之镜节 玛格丽特·波蕾特的生平与创作第二节 从世俗之镜到神性之镜第三节 破除虚妄的救赎之镜一、 对自由与高贵的重新定义二、 自我湮灭的灵魂复归之旅三、 对教会权威的质疑与颠覆四、 反传统的多元主体之镜五、 对个体理性的召唤第六章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道德视域中的性别与政治节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生平与创作一、 皮桑的早年生活和宫廷写作二、 玫瑰论战:性别与文学的双重论战三、 君主之鉴:政治与伦理的双重诉求第二节 作者身份的寓言一、 女性作者身份的焦虑与中世纪的作者理论二、 《女性之城》:在隐性自传中完成作者身份的建构三、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幻象》:从君主之鉴到人类之鉴第三节 互文中的性别博弈一、 厌女症、神话与记忆二、 《奥泽致赫克托尔的信》:对经典神话的多元阐释三、 《女性之城》:在神话与历史中重塑女性身份第四节 女性社会身份的重构一、 《淑女的美德》的写作背景二、 女性的政治身份与社会职责三、 女性经济身份的价值与意义四、 《贞德之歌》:民族身份的觉醒结语 丰盛的遗产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推荐
    《边缘人的呼喊与细语:西欧中世纪晚期女性作家研究》以欧洲中世纪晚期(13—15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四位女性俗语作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贝居因修女梅希蒂尔德、海德薇希和玛格丽特·波蕾特的宗教作品的研究,来探讨中世纪晚期的女性神秘主义者如何借助新兴的俗语神学思潮,来为宗教信仰领域的边缘人争取话语权。接受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洗礼的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是中世纪晚期重要的世俗女作家。本书将对皮桑创作的一系列涉及性别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讨被父权制社会边缘化的女性人文主义者如何通过文学创作来介入这一时期的社会公共事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边缘人的呼喊与细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87774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89000
出版时间 2017-10-01
首版时间 2017-10-01
印刷时间 201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05.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