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给孩子听做给孩子看(与2-6岁孩子安心相处的秘密)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亚马逊上市即稳居家教类排行榜TOP10;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齐名,畅销并影响全美父母的经典之作。

全美最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专家、美国父母最贴心的育儿顾问贝奇·布朗·布劳恩经典作品首次引进出版。

如何与2-6岁的孩子打交道?如何应对孩子这些令人抓狂的行为?最关键的是——如何让孩子成为你想让他成为的人?

在《说给孩子听,做给孩子看》中,作者告诉你答案。

内容推荐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旅行,迷人的、激动人心的、丰富多彩的、处处充满挑战的旅行,丰富了你的人生,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真的真的,美好的风景背后藏着多少艰难险阻?这样的旅行,注定是艰辛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健康快乐、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首先要做到,因为孩子是你最好的一面镜子。

《说给孩子听,做给孩子看》的作者贝奇·布朗·布劳恩可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空谈者、理论家。她是教育专家;但她也曾养育过 “精力旺盛”的三胞胎,和我们一样,她也是妈妈;她还是美国成千上万个父母的知心育儿顾问,在和孩子相处这件事情上,似乎没什么问题能难倒贝奇,她总能帮父母将育儿的困惑、艰辛与麻烦化繁为简,出其不意地轻松解决问题。

《说给孩子听,做给孩子看》中每一个主题下,不仅有贝奇多年经验的分享,更有非常具体的行动建议,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是儿童成长中必经的主题。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知道如何更好地陪孩子经历这些成长中的小美好与小挫折。

目录

作者序

第一章 做父母是件甜蜜的事

 与你孩子沟通的要点

第二 章 孩子根本不听话!

 怎样帮助孩子遵守规则

第三章 “妈妈,都是他的错!”

 兄弟姐妹相争的问题

第四章 “吃了饭就可以吃甜点吗?”

 孩子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第五章 “不要抠鼻子!”

 培养孩子的礼貌和社交礼仪

第六章 “妈妈,你这样不公平!”

 日常养育的几个常见问题

第七章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性教育启蒙

第八章 “妈妈的头发为什么会掉?”

 和孩子谈论严重的疾病

第九章 “为何我的金鱼要倒进马桶?”

 和孩子谈论死亡

第十章 “来,爸爸妈妈有话跟你说。”

 和孩子谈离婚

第十一章 “我们家会发生火灾吗?”

 和孩子谈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等问题

试读章节

在每个孩子成长的某些阶段,都会出现许多让大人抓狂的事情:拒绝好好穿衣服、无端地尖叫,随意破坏东西、乱扔玩具、打滚耍赖、欺负小-伙伴……可以说他们热衷于各种令人讨厌的行为,这些行为令家长感到烦恼、焦躁甚至愤怒。我听到父母们抱怨最多的就是“这孩子根本就不听话”,我非常认真地问他们:“给孩子检查过听力吗?”回答几乎都是:“听力没问题,他就是不听话!”

“不听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一个特点,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听”的问题,其实孩子能听懂,他就是故意不服从你,而孩子不听话总是有原因的,只不过绝大部分父母都不会主动去弄清楚。但如果你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才是你更该关注的。

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他们需要学习行为规则,就好像新手司机需要学习交通规则一样。我们都知道,遵守交通规则能保证行车安全,而行为规则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因此也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孩子的生活充满尝试、探索、超越,他们喜欢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挑战,不断从失败中找到解决办法,这是孩子们为了长大所必须要经历的。以下的事情是不是你的孩子经常干呢?

我把食物扔在地上会发生什么呢?

我用塑料锤敲打玻璃桌会有什么声音呢?

如果我拒绝去桌子边上吃晚餐,爸爸会有什么反应?

跟妈妈说“不”总是管用吗?

还有一个原因也促使孩子“不听话”:孩子想吸引你的注意,得到你的关心。有时,你没有主动地去关注孩子,而是被动地关注,例如严厉地责备,这也让孩子感觉舒服,起码,他被你注意到了。

想想常见的魔术贴,你和孩子就像是魔术贴的两面,你就是毛茸茸的那一面,而孩子则是带粘钩的那_面,只要孩子醒着,他总想尽力黏着你,如同魔术贴那样。

孩子能使出各种招数:反抗、令人讨厌的行为,或者就是“不听话”,这些都能让你注意到他,有时孩子们需要的就是你完全关注他。坦白说,那种循规蹈矩的孩子,他总是乖乖地坐眷,一步也不离开你,从不犯错,也从不挑衅,我怀疑他将来根本不能展翅高飞,更不可能挖掘自己的能力。父母可能不喜欢孩子“不听话”,讨厌孩子犯错误,但是这些对于一个孩子的自我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冲动控制

还记得卡通人物猪小。弟吗?当他身陷困境,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就会有两个人物跳出来同时劝他:小天使站在他右肩上,身穿白袍头顶光环,说:“猪小弟,做一只乖小猪吧,你想吃那只苹果吗?可是那样不好哦,记住你妈妈说的哦。”而小恶魔则站在猪小弟的左肩上,它头上有角,一手持叉,腹部肥肉不时从魔鬼衣服里挤出来,他高喊:“嘿,猪小弟,快去,吃掉那个苹果,别管你妈妈怎么说的,吃掉它!”

是的,每个孩子的内心里都住着小天使和小恶魔,小天使代表着哪些是可以做的事,小恶魔则代表着孩子在冲动驱使下做的事情,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或者无法控制的事。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十次有九次,他内心的小恶魔战胜了小天使,说明他就算听懂了大人的话,也无法控制自己,这种情况下他就是“不听话”的。

事实上,2~3岁的孩子还不能控制他们的行为,所以内心的小恶魔十分强大,3~6岁的孩子也常常冲动冒进,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这样帮助孩子控制冲动行为

孩子需要花些时间来学习如何控制冲动情绪,你可以这样帮助他

1.帮孩子作决定。

你是不是意识到了,对孩子要求越多越不能让他停下来,这种情下直接断了孩子的念想好了,比如可以将孩子带到别的地方,或者干把吸引孩子的东西拿走。你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想碰碰那台机器但爸爸跟你说了别碰它,因为它比较危险,你还操作不了,我要把机放高些。”

2.别冲孩子大喊大叫。

很多父母认为大声喊叫可以让孩子停止他们的错误行为’,也许第一次有效,但之后孩子就会当没听见了,事实上,轻言细语比大声喊叫效果好得多。记住,控制不了内心的冲动并不是孩子的错,他们还不够成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强烈的愿望。

3.对孩子寄予合理恰当的期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能够达到目标,而你才不会失望。一般来说,不到4岁的孩子无法控制冲动的情绪,而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你得合理地期望他控制自己,要求不能太高。(不服从的后果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讲到。)

4.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首先你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触犯规则,是不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也可能是他根本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然后才能帮孩子成功地控制情绪。

还有许多原因也影响着孩子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比如生气、疲劳、紧张,当然,还有“糟糕环境因素”。P39-42

序言

“贝奇,请告诉我应该跟孩子怎么说?”

在过去的37 年里,我无数次听到来自年轻父母的这种请求,无论是在家长研讨会上,还是在个人咨询时,或者是绝望的父母打来求助电话时,父母们都希望得到最实用最直接的帮助,恨不能我的建议立刻就能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产生效果,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作为父母,一想到孩子,你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幸福的光彩,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断总是像放电影一样在你脑海里闪过:第一次抬头、翻身、爬行,摇摇晃晃地迈出第一步,第一次冲你微笑,第一次叫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美妙旅程,你经常回顾孩子的成长,你感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但等你的孩子超过2 岁,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时,你开始经常埋怨育儿的艰辛。

其实,我和丈夫一起养育我们的三胞胎的时候(两个男孩一个女孩,现已成人),我也需要帮助。没错,我自己是一名教师、幼儿园负责人、儿童发展专家,我以为我应该知道该如何教育我的孩子,但是熟知理论和实际地养育自己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那个时候我也非常渴望有人帮助我,回答我的问题,告诉我应该跟孩子如何说、如何做。

做父母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不仅是身体上非常疲惫,神经也时常绷得紧紧的,还要不停地应付孩子的各种问题,各阶段不同的问题!我的丈夫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十分渴望周一的早上快快来到,因为他知道,工作再辛苦,也比带三个孩子要轻松得多,尽管他非常爱孩子们。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旅行,迷人的、激动人心的、丰富多彩的、处处充满挑战的旅行,丰富了你的人生,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谁又知道,美好的风景背后藏着多少艰难险阻!这样的旅行,注定是艰辛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健康快乐、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最靠谱的办法就是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首先自己要做到,因为孩子是你最好的一面镜子。情绪健康、乐于交往的成年人将会引导他们的孩子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你千万不能因为有了孩子而从此一切只为了满足孩子,却忽略了自身的需求,因此照顾好你自己非常重要。这意味着你需要抽时间散步、继续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和朋友吃饭、读书思考,或者向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寻求必要的帮助。你做这些,不仅能满足你的自身需求,对你的孩子也好处良多。

时常也有一些父母跟我反映他们的孩子有点儿异常,一般来说是感知整合失调(第一章会有介绍),父母往往非常焦虑,但这种问题并不是养育方式造成的,而应该向儿科医生求助。绝大多数的孩子身心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而这种“正常”是诸多的变化构成的,真的,对孩子来说,没有所谓的正常。从这个角度看,儿童发展专家认为大多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问题都是意料之中的。而作为父母,你只看见你的孩子的问题,却并不十分清楚绝大多数孩子的问题;你的朋友或者邻居,可能更多地和你聊孩子可爱的一面,不太可能和你说太多的“家丑”,或者说令他们十分困惑的养育之事。事实就是如此,一个“正常”的孩子,在各年龄段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行为表现,令父母感到困惑。而本书要讨论的就是大多数父母的各种困惑,如孩子挑食、顶嘴、发脾气、哭闹等,也会讲到你该如何与孩子聊性、死亡、灾难等话题。

本书中你看不到“容易”这个词,养育过程中最容易的事就是爱,爱你的孩子,这不需要任何书告诉你,因为,正是爱,推动着你不断去解决育儿路上的各种问题。

本书中,我作为一个儿童教育专家的实践经验或许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育儿困惑,告诉你各年龄段孩子的一些典型行为是怎样的,该如何应对,也会教你如何引导孩子面对一些严重的事件或者话题,比如家庭成员罹患严重疾病、父母离婚等,谈论这些事本身就很难,尤其是对你来说,因为你的经历可以让你预见后果,而孩子则不会,对他而言,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新的学习。

养育孩子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和过去的父母一样,你喂养、关爱、教育孩子,而不论哪个年代的孩子,都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这种环境不仅仅是不危险,更源于有限制、有范围、有父母引导的日常生活,并且,孩子需要的“你”,除了你本身,还包含你爱他的方式、你对他的关注。就如印度谚语所说:孩子还小时,帮他们扎根;等他们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不再随时随地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了。而事实上,你是不可能满足孩子的全部需求的,这是好事,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习延迟满足。孩子两岁前,可以说他就是宇宙的中心,他的任何需求都会即时得到满足,两岁之后,随着孩子的社会交往进一步增多,在和小伙伴交往的时候,他需要学习做一个“局外人”,需要懂得,不是每时每刻所有的焦点都在自己身上,不是所有的需求都会立即被满足,也就是说他必须学习非常重要的一课——延迟满足。你得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性,这个过程将伴随孩子的哭喊和抱怨,同时孩子也将会学习到同样重要的一课——承受挫败和失望。孩子会因为失败或者失望而情绪失控,大发脾气,这个过程也非常考验你,因为没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哭闹不休,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你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是的,在我看来,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父母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所以,孩子学习这些至关重要的课程的效果并不取决于他的年龄和教育,而是取决于他们亲爱的父母。

以我自身的体验,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努力尝试成为一个可以给别人养育建议的人,因为在我的观念中,教育孩子实际上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我想起一个来向我咨询孩子睡眠问题的妈妈,她10 个月大的孩子夜里还不能睡整觉,我同情她的辛苦,她尝试做一切事情以改变孩子的睡眠问题,忍耐一切。我告诉她:主要问题不在孩子,如果你准备好了,你会发现孩子也就会睡整觉了。

本书中,你会看到一些新的育儿话题,比如该如何和孩子聊灾难、离婚等话题,因为这些事情现在比较普遍。这些话题你有什么看法?你会如何引导孩子,是顺其自然还是避而不谈?无论怎样,你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至于要不要和孩子聊,聊多少,以什么方式,要看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

孩子需要经历许多不那么容易和快乐的事情才会慢慢成长起来,而面对各种事情时,孩子的反应可能会令你感到苦恼,这正是本书要讲述的,在书中你会找到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问题解析过后我会给你具体的应对技巧,比如大多数孩子都会遇到的挑食问题、行为举止的问题、手足之间的问题,以及不那么普遍的面对父母离婚、遭遇灾难的问题。每个章节着重对年轻父母所关心的某一个问题展开分析,你需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需求,采用部分或者全部建议。另外,我建议你从第1 章开始阅读,这一章围绕你和孩子的沟通展开,是其他所有章节的一个基础。

尽管本书针对的是2~6 岁孩子的父母,但2 岁以下、6 岁以上孩子的父母也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建议。书中的案例都是真实的,给出的建议是可操作易执行的,是在过去几年里被来向我咨询的家长实践过的,极具参考价值。我希望你能从中获益,请把本书放在你的书架上或者床头柜上,有机会就反复阅读,我很高兴我所提供的正是你所需要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真的非常精彩,年轻的父母们将会在细读本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自己。我非常乐意将此书推荐给所有父母,的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瑞威特·鲍尔斯,加利福尼亚州西好莱坞市早期教育中心学校校长

贝奇是一位很优秀的儿童观察者,书中有大量日常养育难题的实用解决方案,可读性强,文字严谨而幽默,这本书值得推荐给所有的父母。

——罗伯特米·兰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博士,儿科医生和助理儿科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给孩子听做给孩子看(与2-6岁孩子安心相处的秘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贝奇·布朗·布劳恩
译者 张朝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0519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京权图字01-2010-7439
版权提供者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USA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