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就这么一路飘飘忽忽地传过来,一直钻进米兰的心里……
程玮编著《两根弦的小提琴(周末与米兰聊天)》是“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的续集。
德国夏天的傍晚,从远处的树林里传出一阵似曾相识的音乐。这神秘的乐声在晚风里飘飘忽忽,深深钻进米兰的心底。米兰循声找去,认识了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子吟秋。吟秋是一个音乐神童,也是一个孤独内向的女孩子,她的心底藏着种种秘密……
图书 | 两根弦的小提琴(周末与米兰聊天) |
内容 | 编辑推荐 音乐就这么一路飘飘忽忽地传过来,一直钻进米兰的心里…… 程玮编著《两根弦的小提琴(周末与米兰聊天)》是“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的续集。 德国夏天的傍晚,从远处的树林里传出一阵似曾相识的音乐。这神秘的乐声在晚风里飘飘忽忽,深深钻进米兰的心底。米兰循声找去,认识了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子吟秋。吟秋是一个音乐神童,也是一个孤独内向的女孩子,她的心底藏着种种秘密…… 内容推荐 《两根弦的小提琴(周末与米兰聊天)》由程玮编著。 《两根弦的小提琴(周末与米兰聊天)》简介: 德国夏天的傍晚,从远处的树林里传出一阵似曾相识的音乐。这神秘的乐声在晚风里飘飘忽忽,深深钻进米兰的心底。米兰循声找去,认识了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子吟秋。吟秋是一个音乐神童,也是一个孤独内向的女孩子,她的心底藏着种种秘密…… 从9000多年以前贾湖古人在兽骨挖出的小孔里吹出的第一个音符,一直到这异国他乡的缠绵琴声,这中间有着怎样的传说、怎样的辉煌? 目录 第一章 神秘的琴声 第二章 悠远的音乐 第三章 拉二胡的白衣少女 第四章 妈妈老师的音乐课 第五章 小树林里的高山流水 第六章 这个女孩叫吟秋 第七章 唱歌的星星 第八章 三个成语典故 第九章 路边的广告 第十章 两根弦的小提琴 两根弦的小提琴(代后记) 试读章节 刚刚进入夏天,蔷薇街的天空就已经被橡树茂密的枝叶彻底遮住了。走在蔷薇街上,米兰觉得自己好像行走在一条细长的林中小道里,四周全都是深绿浅绿的一片。夏天是德罔最美好的季节。早晚很凉快,即使到了正中午,天气也没有像国内的夏天那么热。最美好的是,入夏以后,天黑得一天比一天晚了,让人觉得突然多出了很多的时间,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吃过晚饭,米兰匆匆忙忙地向妈妈报告了一卜去向,就赶紧出门直奔爱丽丝家了。 妈妈一定觉得奇怪。这是因为这么多年来,米兰一般都是在白天的时候去爱丽丝家,不是在上午,就是在下午。吃过晚饭以后,米兰去爱丽丝家,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当米兰出门的时候,妈妈的眼睛在她身上扫描了好几遍。或许,妈妈根本就不相信米兰是去爱丽丝家。但妈妈没有多问。经过这么多年,她已经学会了尊重米兰的隐私。米兰也没有多解释。她知道,她越解释,妈妈就越不相信。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妈妈随便发挥她丰富的想象力去吧。 米兰心里明白,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这个周末没有回来。而中国那边现在已经是深更半夜,妈妈找不到人视频聊天了。米兰一出门,妈妈一个人在家一定无聊透顶。虽然米兰心里对妈妈有点抱歉,但她还是非常想去爱丽丝家。 爱丽丝是一个德国老奶奶,住在离米兰家不远的蔷薇街上。这几年,米兰一直喜欢周末的时候到她那里去,跟她聊聊天、说说话。 米兰昨天接到爱丽丝的一封信。爱丽丝属于这个世界上很稀有的那一部分人。她没有手机,也没有电子邮件。当她有事找米兰时,她会正儿八经地写一封信,贴上邮票,通过邮递员投进米兰家的信箱里。在现在这个年代,像米兰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很少有人能收到这样的信了。 爱丽丝在信里写,如果米兰有时问,请她在星期六傍晚6点到7点的时候到她家去。爱丽丝用一张很漂亮的信纸,写下很漂亮的字,就写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 这封信让米兰好奇了一整天。她猜想,也许爱丽丝今晚在她的花园里举行一个夏季烧烤派对。德国的夏天是花园派对最流行的季节。德国人喜欢在太阳还没完全下山的时候,在花园里生火,慢慢地烤着香肠和肉排,一直吃到月亮在夜空升起来。这样的派对,一定很热闹。米兰是个喜欢热闹的女孩子。 米兰一路小跑走到爱丽丝花同的木栅栏门前面,还没走进花同,她已经闻到了松木燃烧以后发出的好闻的烟味。临街的花园里没人,她绕到屋子的后面。在屋后的大平台上,一只巨大的烧烤炉里一堆松木正在熊熊燃烧着,时不时进出几个火花,溅得老远。 爱丽丝一个人坐在火堆旁,她披着一条薄薄的披肩,银色的头发在晚霞里闪闪发亮。 “爱丽丝您好,我来得太早了吗?”米兰走过去,有点不好意思地问。爱丽丝以前告诉过她,去别人家做客,去得太早和太晚,都是不礼貌的。 爱丽丝转过脸来,惊奇地扬起眉毛,说:“为什么这么说?小米兰,你来得正好。” 米兰朝四周看看,问道:“今天没有别的客人吗?”米兰还以为爱丽丝请了很多客人呢。 “没有。我今天就等你一个人。坐下吧,小米兰。”爱丽丝指一指对面的藤椅,对米兰说。 米兰在火堆旁的另一张藤椅上坐下。她有点好奇,不知道爱丽丝让她在这个时候来干什么。 爱丽丝往火堆上扔了几块松木,说:“等一会儿太阳下去以后,我们烤蘑菇吃,我想你会很喜欢的。”爱丽丝不吃肉,是素食者。 火堆边放着一个大盘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一个个大蘑菇。蘑菇已经精心去掉根,留下的小坑里放着盐、橄榄油,还有绿色的香料,让人看了很有胃口。虽然米兰刚刚吃过晚饭,但她的胃里马上就为这些蘑菇腾出了一个空地方。 “刚才,花园里来了一只鹿,很小的鹿。”爱丽丝说,“它已经连续来了好几天了,它喜欢吃掉在树下的苹果。” 现在米兰明白了,原来爱丽丝是让自己来看小鹿的。爱丽丝屋后的花同和城市森林中间就隔着一片空旷的草地。经常有小动物穿过那片草地,跑到爱丽丝家的花同里来玩。它们一定认为这是个很安全的地方。米兰说:“小时候我看过小鹿班比的电影。那小鹿好可爱。”P1-7 后记 这是“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的续集。 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人,充满自信地告别父母,走出国门,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在陌生的人群中生活、学习。但是,面对外面的世界,他们的心理并没有完全准备好。因此,我为他们写了“周末与爱丽丝聊天”这一系列。这个系列着重介绍了西方的礼仪礼节,并且对父母、对家庭、对金钱、对美丽、对爱情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随着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逐步低龄化,我开始意识到,在网络世界和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们,他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外部世界和外部文化的了解。他们知道黑格尔,知道康德,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老子、庄子。他们欣赏梅纽因,欣赏莫扎特,但他们不一足知道,我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动听的乐器,有着最打动人心的音乐。 他们缺少一种植根在本土文化上孕育而成的自信。没有这样一种自信,他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 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人,首先得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反复思索的问题。当然,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个共解。但是,探索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我把这样的思索,写进了这个“周末与米兰聊天”的系列。这可以看做“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的第二个系列. 现在,让我们放慢脚步,深呼吸几次,安静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 已经有多长的时间,你没有静心投入地听音乐了?我说的不是戴着耳机在马路上边听边走,或者在人头挤挤的地铁里合上眼睛,独自进入你自己的音乐世界,甚至也不是坐在音乐厅的观众席上,和你周围的人随着旋律同悲同乐。 不,我说的不是这个。 我说的是,你一个人在一个月光清亮的晚上,独自坐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看,只是让如歌如潮的音乐像空气一样包围你,携带着你缓缓升向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离天堂很近,离邪恶很远。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做了。遗憾。 我们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学会了在同一时间里做着几件不同的事情:我的电脑在下载,或者上传文本;厨房的咖啡器正在往咖啡杯里滴着浓香的咖啡;我在电话里跟朋友说着话,一只手还提着喷水壶,在为室内植物浇水……这时候门铃响了,快递员送来一个包裹,我一边讲着电话,一边在签收单上签字,也没有忘记在接过包裹时,向男孩一样的快递员点头表示感谢。 我们处在一个变迁的边缘,我们即将逝去传统和仪式的传承。我们认为一个人从从容容地只做一件事,是一种浪费。比如,看着咖啡怎么一滴滴地注满咖啡杯。比如,看着清水慢慢地注入植物根部。比如,看着蓝天里羽毛一样的云彩在缓慢地移动……我们已经忘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们的注意力被外面的世界分割得支离破碎。我们关心着伊拉克、阿拉伯和朝鲜的局势;我们关心着美国某个州的洪水或台风;我们关心着歌星、影星、明星的绯闻轶事……其实,这些事情跟我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可是,我们很少倾听自己的内心,关注一下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把自己已经忘记了很久很久。 在从前,“井底之蛙’’是一个贬义词,用来讽刺那些坐井观天,不知道外面世道沧桑的目光狭窄的人。可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应该经常学着做一做井底之蛙,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和诱惑,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看着自己头顶的那一方天,仔细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仔细想一想,我究竟是谁?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当然,这并不是我现在想说的。 我想说,绵延几千年伟大的中华文明,是足以让我们每个龙的后代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高昂地抬起头来的。 在很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到德国进修。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我一个人走在柏林的街头。来往的行人都穿着厚厚的大衣,行色匆匆。那时候中国还很穷,第一次来到眼花缭乱的西方世界,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巨大反差使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和自卑。我的情绪由初到德国的兴奋和惊喜,落到了最低点。 这时候,我无意中走过一家挂着红灯笼的中国餐馆,里面隐隐传出的音乐让我停住了脚步。那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在这以前,我几乎从来没有耐心听完过一曲完整的中国民乐。可在那个冬夜,这首曲子让我记起了故乡,记起了我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我在寒风里站了很久,一直到听完了这首曲子。 听完以后的一瞬间,我觉得我的后背突然挺得很直。我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理直气壮。那时候,我明白,我来自的那个地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地方。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和西方世界同样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它的后代,有着足够的理由为它自豪。这不再是一句听俗了的台词,这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不断地提醒和重温你自己从哪里来,会让你清醒而自信。 因为你终于明白了,你是谁。 其实,这也不是我最想说的。 我想说,任何一种文化的承接和传扬,不仅仅停留在技巧和学问上。这样的层次太浅薄了。一种文化真正意义上的薪火相传,其实是一种精神和内涵,是一种风骨和灵魂的承接和传扬。 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吟秋虽然到德国学习小提琴,并且获得了小提琴比赛的大奖,其实她的灵魂始终属于那两根弦的小提琴,属于中国文化。她有些孤僻,有些神秘,但当她最后安静自如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时,你会突然明白,这是一个在异域的土地上,在陌生的文化氛围里,挺直了脊梁的年轻的中国人。她没有那种浅薄轻狂,不可一世;也没有那种匍匐在地,诚惶诚恐。 我们呼唤和期待这样一代中国人。 说到底,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很单纯。我只是想让你们在匆忙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安静下来,倾听一下吟秋的琴声。这把从吟秋的爷爷那里传到吟秋手中的二胡,是我们中国古老的也是美好的乐器之一。 啊炳的《二泉映月》是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呻吟和咏叹。这么美好的音乐,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忘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两根弦的小提琴(周末与米兰聊天)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程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68199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2014000320 |
中图分类号 | I287.45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