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介书生傅斯年作品精选/书香万里近现代文化大师名篇精品
内容
试读章节

中国文学之革新,酝酿已十余年。去冬胡适之先生草具其旨,揭于《新青年》,而陈独秀先生和之。时会所演,从风者多矣。蒙以为此个问题,含有两面。其一,对于过去文学之信仰心,加以破坏。其二,对于未来文学之建设加以精密之研究。过去文学,乃历史上之出产品,其不全容于今日,自不待智者而后明。故破坏一端,在今日似成过去,但于建设上讨论而已。然以愚近中所接触者言之,国人于此抱怀疑之念者至多。恶之深者,斥为邪说;稍能容者,亦以为异说高论,而不知其为时势所造成之必然事实。国人狃于习俗,此类恒情,原无足怪。然欲求新说之推行,自必于旧者之不合时宜处,重申详绎,方可奏功。然则破坏一端,尚未完全过去。此篇所说,原无宏旨,不过反复言之,期于共喻而已。

本篇所陈,纷杂无次,综其大旨,不外三端。一、为理论上之研究。就文学性质上以立论,而证其本为不佳者。二、为历史上之研究。泛察中国文学升降之历史,而知变古者恒居上乘,循古者必成文弊。三、为时势上之研究。今日时势,异乎往者。文学一道,亦应有新陈代谢作用,为时势所促,生于兹时也。此外偶有所涉,皆为附属之义。

今试作文学之界说曰:“文学者,群类精神上之出产品,而表以文字者也。”此界说中有“群类精神上出产品”之总(genus)与“表以文字”之差(difference)。历以论理形式,尚无舛谬。文学之内情本为精神上之出产品,其寄托之外形本为文字,故就质料言之,此界说亦能成立。既认此界说为成立,则文学之宜革不宜守,不待深思而解矣。文学特精神上出产品之一耳(genus必为复数)。它若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皆群类精神上出产品也。以群类精神为总纲,而文学与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为其支流。以群类精神为原因,而文学与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为其结果。文学既与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同探本于一源,则文学必与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交互之间有相联之关系。易言之,即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之性质皆为可变者,文学亦应为可变者。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为时势所迫概行变迁,则文学亦应随之以变迁,不容独自保守也。今知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性质本为变迁者,则文学可因旁证以审其必为变迁者。今日中国之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皆为时势所挟大经变化,则文学一物,不容不变。更就具体方面举例言之,中国今日革君主而定共和,则昔日文学中与君主政体有关系之点,若颂扬铺陈之类,理宜废除。中国今日除闭关而取开放,欧洲文化输入东土,则欧洲文学中优点为中土所无者,理宜采纳。中国今日理古的学术已成过去,开后的学术将次发展,则于重记忆的古典文字,理宜洗濯;尚思想的益智文学,理宜孳衍。且文学之用,在所以宣达心意。心意者,一人对于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一切心外景象所起之心识作用也。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一切心外景象俱随时变迁,则今人之心意,自不能与古人同。而以古人之文学达之,其应必至于穷,无可疑者。知政治、社会、风俗、学术等应为今日的而非历史的,则文学亦应为今日的而非历史的。晚周有晚周特有之政俗,遂有晚周特殊之文学,两汉有两汉特殊之政俗,遂有两汉特殊之文学。南朝有南朝特殊之政俗,遂有南朝特殊之文学。降及后代,莫不如此。此理至明也。

且精神上之出产品,不一其类,而皆为可变者。固由其所从出之精神,性质变动,迁流不居。子生于母,自应具其特质。精神生活本有创造之力。故其现于文学而为文学之精神也,则为不居的而非常住的,无尽的而非有止的,创造的而非继续的。今吾党所以深信文学之必趋革新,而又极望其革新者,正所以尊崇吾国之文学,爱护吾国之文学,推本文学之性质,可冀其辉光日新也。或者竟欲保持旧观,以往古之文学,达今日之政俗学问。一闻革新之论,实不能容。揆彼心理,诚谓今日以往之文学,造乎其极,蔑以加矣。

P1-3

目录

文学革新申义

社会——群众

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

随感录(四则)

新生活是大家都有一份的

中国狗和中国人

时代与曙光与危机

欧游途中随感录

教育崩溃之原因

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

论学校读经

一夕杂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罗斯福与新自由主义

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我对萧伯纳的看法

万恶之原(一)

心气薄弱之中国人

社会的信条

破 坏

多言的政府

政府与提倡道德

“中日亲善”??!!

地方制度改革之感想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地利与胜利

盛世危言

现实政治

中国要和东北共存亡

漫谈办学

序言

中国近现代文化,在沧海桑田的时代巨变与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大师,他们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那些文化大师的优秀作品,或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或飘逸隽永、清雅幽远,或戏谑怒骂、鞭挞黑恶,或托物言志、抒发情怀。他们的作品激荡着亿万读者的心灵,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文化的殿堂里饱览到那些文化大师的卓然文采,依然能在中华热土上聆听到那些文化大师的铿锵之声。

中国近现代优秀的文化作品,集合了文化大师的智慧、情感与思想。重温他们创作的经典作品,可养浩然之气,可见道义之光,可修身润德,可明志静心。

《书香万里·近现代文化大师名篇精品》丛书,集纳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多位文化大师的优秀作品,内容厚重,内涵丰富,文辞精美,读者可从中获得文学的熏陶、艺术的享受、历史的开悟与智慧的启迪。

为了选编好这套丛书,数十位专家学者缜密思考,精心筛选,最后选定下来的都是文化大师们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蔡元培是近现代文化大师中的杰出者。本书呈现在读者朋友面前的是蔡元培先生一生所创作的文化精品。

蔡元培(1867一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他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还曾担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1916一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一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梁漱溟曾说,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正是因为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才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脚之地,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科学民主的思想得以传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蔡元培不仅是现代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蔡元培作为近现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学术观点,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他的“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纳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蔡元培以时论为主的文章,人们可以看到这位前清翰林的思想历程,可以看到他在世界、人生、历史、社会、民权、文化、中西比较等方方面面的观点。这些文章大多是非学术的,但都蕴涵着作者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以及中和平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尽管我们在选编过程中做了许多思考,但由于时间仓促,文中或有疏漏,恳请读者予以指正。

内容推荐

傅斯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学者和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他一介书生,激扬文字,彰显出一代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足以成为时代的榜样,后世的楷模。舒静庐主编的《一介书生傅斯年作品精选/书香万里近现代文化大师名篇精品》精选了傅斯年的政论、时评、教育思考、历史讲义等方面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感悟到傅斯年先生的敦品、励学、爱国、爱民,为国分忧,为天下苍生生忧的胸怀。

编辑推荐

《书香万里·近现代文化大师名篇精品》丛书,集纳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十多位文化大师的优秀作品,内容厚重,内涵丰富,文辞精美,读者可从中获得文学的熏陶、艺术的享受、历史的开悟与智慧的启迪。

舒静庐主编的《一介书生傅斯年作品精选/书香万里近现代文化大师名篇精品》为该丛书的其中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介书生傅斯年作品精选/书香万里近现代文化大师名篇精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静庐 主编
译者
编者 舒静庐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653560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38
CIP核字 2016220740
中图分类号 C52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170
12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