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青岛近代城市建筑(1922-1937) |
内容 | 作者简介 金山,1982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04年至2015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学习,2010年取得德国工学硕士学位,2015年取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青岛近代城市发展建设与建筑研究,现任青岛市市南区政协人文历史研究会理事,翻译出版《单威廉与青岛土地法》(2010年),参与编写《大鲍岛——一个青岛本土社区的成长记录》(2012年)。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理想之城 一、城市化的开端 1.规划与功能格局 2.城市肌理 3.建筑语汇 4.建筑与街道 5.山海之城 二、扩张与发展 1.第一期和第二期工事 2.路网布局与街道空间 3.公有建筑 4.开放空间 5.建筑语汇 三、回归与繁荣 1.市政当局与建设主管部门 2.城区空问扩张 3.建筑的多元与繁荣 第二章 市政楷模 一、城市形象的塑造者 1.栈桥与回澜阁 2.水族馆与水产研究所 3.青岛市礼堂 4.青岛市体育场 5.中小学校舍 6.国术馆 7.海军招待所 二、平民精神的温情 1.平民住宅 2.车夫休息亭 三、拥抱自然的公共空间 1.城市与山体公园 2.栈桥与海滨公园 3.海水浴场 四、未完成的梦想 1.中央市场 2.市立图书馆 3.大运动场 五、文化隔离与复兴 第三章 商业传奇 一、中山路上的财富路线 1.庄俊与交通银行大楼. 2.明华大楼 3.亚当斯大厦 二、公园变身银行区 1.中国银行 2.大陆银行 …… 第四章 文化地标 第五章 里院乾坤 第六章 花园范式 第七章 公寓形态 附录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后记 内容推荐 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形成于1897-1914年的德租时代,1914-1922年以及1922-1937年间,在日本和中国市政当局的统治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加强。这一发展阶段的单体建筑及城市建筑类型,不仅在整体上塑造了城市风貌,在人性化的空间尺度也以一种亲切的方式与城市进行着交流。由金山所著的《青岛近代城市建筑(1922-1937)》着重介绍这一时期的城市建筑,并探讨单体建筑以及建筑类型与城市风貌的关系。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岛近代城市建筑(1922-1937)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666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7 |
出版时间 | 2016-12 |
首版时间 | 2016-12 |
印刷时间 | 2016-12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36 |
CIP核字 | 2016291280 |
中图分类号 | TU984.25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