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热象冷观(一种法理性的辨与思) |
内容 | 作者简介 朱国平,湖南新邵县人。法学学士、军事法学硕士、法理学博士,先后从事军事审判、行政执法督察、检察法案研究工作。 目录 一、私力救济的自由与限度——于×以杀抗辱是否正当防卫的析解与拓展 二、错恶止于此,且记且前行——对幺×同志或恨或爱皆不易 三、以不义御不义也是不义——香港七警入刑之法律技术主义解读 四、毋以道德良善损害法律正义——析评雅戈尔动物园老虎吃人的应然法则 五、枪?啥是?!谁定?!别那么任性!!——我国刑法意义之枪支认定标准的多维审视 六、曹德旺“也跑了”,且惊寒秋一叶——有关当前国内投资环境的思量 七、被搓揉碎的理想图景——《我不是潘金莲》的相与根 八、实诚,不该是行政执法的稀缺品质——以汉寿交警违规抓拍及其辩白为考察对象 九、审判逻辑的精致度与说服力——关于贾×龙案主裁判文书的形式析评 十、“从旧兼从轻”究竟何解?!——兼与赵秉志、陈兴良两位教授商榷 十一、焉有政府被讹之理?!——论处敲诈勒索政府罪的法理归谬 十二、“快播”之罪止于此,关乎彼——兼与张明楷、陈兴良两位教授商榷 十三、律师“挑食”,毋得持道德之名——律师拒受委托之正当性析辨 十四、禁摩限电:算的什么账?!秀的什么态?!——主以深圳为例的正当性驳评 十五、有效辩词写法之我见——以陈×天律师之从犯无罪辩护词为标本 十六、“快播案”的控辩之道与邻近启示——主与控辩审三方共商互勉 十七、孰不可忍!孰必须忍!!——主与耿直哥商榷银川“1·5”纵火案嫌犯之辩护权 十八、别了,李嘉诚先生;别了,罗天昊先生和李克济先生——写在李嘉诚“跑”与“不跑”抑或“跑不了”之际 十九、艺术?技术!公诉作为司法认知手段当去人格化——与雷光醒先生并鲁罡先生煮酒 内容推荐 法律与道德、司法和舆论的分歧乃至冲突已屡见不鲜,这种分歧与冲突并非全是无价值或者负价值的,但要彰显和实现彼此之间分歧与冲突的正价值,无论是何者都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基本信仰:在明确且捍卫自己的评价领域的同时,充分尊重他者的独立与自治。《热象冷观(一种法理性的辨与思)》作者朱国平围绕社会热点争议问题展开评论,从法理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问题,进而上升到立法建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热象冷观(一种法理性的辨与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国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7105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17-07 |
首版时间 | 2017-07 |
印刷时间 | 2017-07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0 |
CIP核字 | 2017155829 |
中图分类号 | D9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