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花夕拾呐喊
内容
试读章节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i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事,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她之所谓“长毛”者,不但洪秀全军,似乎连后来一切土匪强盗都在内,但除却革命党,因为那时还没有。她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P15-18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呐喊

 白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序言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进入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十三岁时家中发生了一场大变故,经济状况出现困顿.十七岁离开故乡到南京求学。二十一岁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并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又发表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著名的批判旧思想、旧道德的小说。1936年,鲁迅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

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和人民而斗争,他始终同人民、同革命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为我们中华民族新文化开拓了aY-确的方向。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杂志上。鲁迅在写这些作品时,正经受着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这时军阀专制和复古主义思潮正呈现上升趋势,新文化统一战线已分裂,鲁迅备感失望、愤恨。因此这些作品以亲切的笔调,沉郁的感情,记述了作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片断经历。作品中虽然看不到革命、斗争,但却能通过个人遭际暴露人情冷漠、丑陋。通过家庭变故、等级教育、境况险恶来揭示社会生活,抨击社会黑暗;通过友朋命运等评论时代风云,这些造就了《朝花夕拾》这部具有特定时代氛围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是令人钦佩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性的文章,作者对往事记录并不单调,而是采用娴熟的文学手笔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他在创作选材上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从他的童年到青年,在这二十多年里,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政治事件。他并没有直接去描述这些大事,而是写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来反映社会风貌和世故人情。《朝花夕拾》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长妈妈”“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人物都极富个性,有血有肉,光彩照人。作者还把他们放在特定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之下,把握、表现他们与时代、社会的内在联系。再则,《朝花夕拾》虽不是抒情散文,但却时时使人感到一种“热到发冷”的感觉。作者融注感情于叙事、状物、写人之中,常常把回忆往事和抨击时弊结合起来,笔锋犀利。作者又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糅合在一起,还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把讽刺的意思流露出来,极富艺术魅力,这些都体现了鲁迅作为一位大家的风范。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十四篇。这些小说大都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小说中所塑造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等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中的典型形象。

鲁迅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并以无穷的魅力,风行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不衰。

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严家炎先生在《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下)中这样评价鲁迅的小说,“作品通过狂人之口,叫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响亮的战斗的声音: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个吃人的制度,必须彻底摧毁!这是五四前夕的第一声春雷,是鲁迅投向旧社会的一颗猛烈的精神炸弹。”因此,《呐喊》无论在鲁迅的全部创作作品中,还是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了解中国社会、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的必读之书。

鲁迅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这次的编校过程中,我们力求保持作品原貌,只对所选作品原文的个别字词进行了修订和校正,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朝花夕拾呐喊》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呐喊》介绍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存亡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些篇章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花夕拾呐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119457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28
CIP核字 2017045333
中图分类号 I210.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7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