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西里柠檬/灯塔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爸爸,快跑

当我还是个胎儿,子宫比种子还小的时候,我常常因为恐惧体内的小小黑暗而动不动就哭鼻子。那时候的我小极了——全身皱皱巴巴,小小的心脏跳得飞快。那时候,我的身体不知道什么是语言,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

妈妈告诉我说,我的不懂语言的躯体就像信件似的抵达了人间。妈妈独自在半地下的房子里生下了我。那是夏天,闪烁如砂纸的阳光勉强照进房间。只穿上衣的妈妈在房间里苦苦挣扎,没什么抓挠,便握住了剪刀。我看见窗外行人的腿。每次生出想死的念头,妈妈就拿着剪刀猛戳地板。几个小时过去了,妈妈没有用剪刀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是剪断了我的脐带。我刚刚来到世界上,妈妈的心跳声突然消失了。寂静之中,我还以为自己耳朵聋了。

出生之后,我早看见的光只有窗户般大小。于是我醒悟,那东西存在于我们的外部。

当时爸爸在哪里,我不记得了。爸爸总在某个地方,却不是这里。爸爸总是很晚回家,或者不回来。我和妈妈紧紧相拥,怦怦跳动的心脏贴得很紧。我赤身裸体,神情严肃,妈妈伸出大手,反复抚摸着我的脸庞。我喜欢妈妈,却不知道怎样表达,所以总是眉头紧锁。我发现了,我越是板着脸孔。妈妈越是笑得开心。当时我就想,也许爱并不是两个人一起笑,而是一个人显得滑稽可笑。

妈妈睡着了。我好孤独。世界如此安静,阳光依旧照耀着那边的地板,仿佛分手恋人寄来的彬彬有礼的书信。彬彬有礼,这是我有生以来对世界产生的早的不快。我没有口袋,于是握紧了拳头。

每当我想起爸爸,我总会想到一个场面。爸爸在奋不顾身地奔跑,不知跑向什么地方。爸爸穿着粉红色的夜光大短裤,瘦骨伶仃,腿上长满了汗毛。爸爸挺直腰板,抬高膝盖奔跑的样子真是可笑极了,就像恪守别人置若罔闻的规则的官员。我想象中的爸爸十几年来都在马不停蹄奔跑,然而表情和姿势却是恒久不变。爸爸在笑,涨红的脸上露出满口黄牙,仿佛有人故意在他脸上贴了糟糕的画。

不仅爸爸,我觉得所有运动中的人都很滑稽可笑。每次见到小区公园里对着松树手舞足蹈的大叔和边拍手边走路的大婶,我总是感觉很害羞,也许正是出于这个缘故。他们总是那么认真,那么热诚,好像为了健康,就应该滑稽点儿。

我从来没见过爸爸奔跑的样子。尽管如此,爸爸在我心里却是个经常奔跑的人。也许是因为很久以前妈妈给我讲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幻想。早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妈妈把搓衣板放在两腿之间,使劲揉搓起了泡沫的衣服。搓洗着衣服,妈妈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气,好像很气愤的样子。

妈妈说爸爸从来没有为她跑过。妈妈要分手的时候,妈妈想见面的时候,妈妈生我的时候,爸爸也没有跑来。别人都说爸爸是贵人,妈妈却认为他是傻瓜。如果妈妈下定决心只等到今天,爸爸肯定会赶在天回来。爸爸回来得很晚,却总是形容憔悴。看到这个迟到生羞怯的眼神,妈妈常常会主动开玩笑。爸爸既不辩解,也不自吹自擂,他只是带着干巴巴的嘴和黑黢黢的脸“回来了”。据我猜测,爸爸可能是那种害怕被拒绝的人;也许是因为内疚不敢回来,因为内疚而导致状况更加内疚的人;后来因为真的内疚,索性成了比坏人更坏的人。我并不认为爸爸是个善良的人,是他自己要成为坏人。也许爸爸真的是坏人,明明自己做错了事,却让别人觉得过意不去。世界上可恶的就是明明自己很坏,却又假装成可怜的人。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但是,我无法知道爸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爸爸留下的只有几件事。如果说事实能说明某个人的话,那么爸爸分明就是坏人。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就真的不理解爸爸了。反正重要的是,我这个慢吞吞的爸爸也曾经竭尽全力地奔跑过呢。当时爸爸为了赚钱来到首尔还没过几个月。

来到首尔后,爸爸找了份家具厂的工作。现在想想,像爸爸这样的人竟然为了赚钱而背井离乡,这真是咄咄怪事了。不过,爸爸也只是走了一条很多人都走的路罢了。爸爸在那里偶尔和妈妈通信。爸爸写得更多。因为妈妈对爸爸独自去首尔的事很恼火。有一天,妈妈找到了爸爸租住的房子。这是妈妈跟素来不和的外公大吵之后的愤然出走。妈妈拿着从信封上抄来的地址,摸索着弯弯曲曲像迷宫的路,竟然找到了爸爸租的房子。妈妈无处可去,打算在这里暂住几天。爸爸的算盘却不是这样。从妈妈来首尔的当天开始,爸爸就展开了无穷无尽的求爱攻势。爸爸正值青春热血,又跟自己喜欢的女孩同室而眠,这样做也不足为奇。后来的几天里,爸爸时而恳求,时而发火,时而吹嘘,如此反复不辍。渐渐地,妈妈也觉得爸爸有点儿可怜了。也许就在那一天,也只有那一天,妈妈心想:“我这辈子都愿意忍受这个男人的负担”,结果,妈妈接受了爸爸。不过有个条件,必须马上去买避孕药,才能同床共枕。

从那以后,爸爸就开始奔跑了。从月亮村的高处到有药店的市,爸爸总是全力以赴地奔跑。爸爸像憋着尿似的满脸通红,笑得嘴巴几乎咧到了耳朵根儿。狗见了爸爸也吓得失声尖叫,于是整个村庄的狗也都跟着齐声狂吠。爸爸跑啊跑啊,面红耳赤,长发飘飘,跨过台阶,穿过黑暗,速度比风还快。爸爸跑得慌慌张张,不小心被煤灰绊倒,浑身沾满白花花的灰尘。但是,爸爸猛地站起,继续玩命奔跑,虽然不知道现在猛冲而去的地方终会通往哪里。

爸爸这辈子,还有什么时候这样猛跑过吗?每当想起爸爸为了和妈妈睡觉而一口气冲下月亮村的情景,我就想对看不见我也听不见我说话的爸爸大喊:“爸爸!真没想到你这么能跑啊?!”

妈妈说那天爸爸跑得太急了,结果也没问清楚避孕药的服用方法。爸爸灰头土脸地跑了回来,妈妈问应该吃几粒。爸爸搔着头皮说:“好像说是两粒……”后来的几个月,妈妈每天都乖乖地吃完两粒避孕药。她说那几个月总是觉得天昏地暗,恶心呕吐,有点儿反常。后来妈妈问了医生,把避孕药减到每天一粒,然后在白铁罐里融化冰块,拿到月光下清洗私处。冰冷的感觉让妈妈直打寒噤,甚至忘记了吃药的事。妈妈怀孕了。看着妈妈隆起的腹部,

爸爸的脸色渐渐变得苍白,终于赶在做爸爸的前一天离开了家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据说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地方,跑步都是受欢迎的运动。跑步是由走和跑两种形态复合而成的全身运动,能对心肺系统造成适度刺激,从而提高心肺持久力。跑步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和高速度,也不受场所和气候的限制,这是跑步运动的优势。重要的是,跑步也是需要较强持久力的运动。别的暂且不说,可是离我而去的人在远离我的地方长久奔跑,我究竟应该如何接受他的理由和力量呢?

爸爸离家出走是为了跑步,我宁愿这样相信。他不是上战场,不是迎娶别的女人,也不是为了到某国沙漠里埋输油管。他只是离开家门的时候没有戴手表。

我没有爸爸,其实只是爸爸不在这里罢了。爸爸还在继续奔跑。我看见身穿粉红色夜光短裤的爸爸刚刚经过福冈,经过加里曼丹岛,奔向格林尼治天文台。我看见爸爸刚刚转过斯芬克斯的左脚背,走进帝国大厦的一〇号卫生间,翻过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瓜达拉马山脉。即使夜黑如磐,我也能分辨出爸爸的身影。这是因为爸爸的夜光裤总是闪闪发光。爸爸在奔跑,只是没有人喝彩。P81-86

作者简介
《世界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家专门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的重要文学期刊。1953年7月,《世界文学》创刊,当时定名《译文》。1959年1月起,更名为《世界文学》。历任《世界文学》主编有茅盾、曹靖华、冯至、陈冰夷、叶水夫、高莽、李文俊、金志平、黄宝生、余中先,现任主编为高兴。《世界文学》以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为宗旨,全面、客观地为读者展示现当代外国文学的本质面貌,着力介绍世界各国很很好的文学作品。《世界文学》已出版三百七十七期,译介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文学作品。许多享誉世界的名家名作都是首先经由《世界文学》译介,才被我国的出版社与读者所了解、熟悉。 六十五年,近四百期,日积月累,《世界文学》译介过的很好作家和很好作品难以计数。那里有一代代作家、译者和编辑的心血和足迹。
后记

二十一个与孤独有关的故事

作家是捕捉人类心灵活动的高手,大到内心的波涛汹涌和瞬息万变,小到意识的触角在瞬间的细微震颤,心灵的种种画面和色彩都在作家的笔下展露无遗,既让我们有明察秋毫的洞悉,又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文学的魅力和阅读的快乐理应以此为前提。应该说,除了快乐、幸福、愤怒、悲伤等清晰明确的情绪表达,人的情绪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平静模糊的灰色地带,其底色往往是不明朗的。而孤独,常常就会使人的情绪呈现出这样一种不明朗的底色。这本以《西西里柠檬》为题的短篇小说集,精彩纷呈地聚集了二十一个与孤独有关的故事。

孤独的字面意义指一个人的独处,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们因某种处境而生发出的内心体验,也就是一种主观上与他人或社会隔离疏远的感觉和体验。在人类情绪的排列中,孤独更多的是表现负面和反向的情绪,它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左右我们眼里呈现的世界,让人感到寂寞、郁闷、焦虑、空虚、无助、冷漠甚至绝望,所以心理学家弗洛姆会认为,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也许正因如此,孤独成了文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与此相关的作品中,古今中外的作家为我们展现出了孤独与人类的相伴,对人类的摧残,甚至是吞噬。

孤独常常与爱密切相伴,成为文学中最常见的相关主题。在《西西里柠檬》中就有这样的故事:孤傲的爱米丽为独自陪伴死亡的爱人而与世隔绝,将爱与孤独的境界都推向了极致。在“不贞的妻子”渴望爱的眼里,孤独让世界呈现出了一幅多么丰富精彩的景象:长途汽车上一只瘦小的苍蝇,脸盆里的细沙,土墙上垂下来的发霉的蔷薇花,寒冷的夜空中随意飘荡又终归熄灭的星星……一切都因孤独而起。象征爱的“西西里柠檬”被心爱的女友所丢弃,深感被侮辱、被打败的长笛手密库乔完全被身处异乡暗夜的孤独所吞没;而缺失父爱的小女孩,在孤独中竞想象出一个奔跑的爸爸的形象。当然,令人陷人孤独的不仅仅有爱,还有成功与才华、衰老与疾病、失败与贫穷、另类与守旧等等,甚至还包括无聊与空虚。于是,我们在这本书里还可以看到因疾病衰老而孤独生活着的“渐渐凋谢的父亲”,看到不能在“音乐会”上打动观众而气绝身亡的歌者,看到贫穷的混血儿阿里的无助和孤独,看到写作才华不被认可的“天才”佐因卡的孤独,看到职业成功但无法回到真实世界的“演员”的孤独,孤独者还有曲高和寡的“跳芭蕾的吉小姐”,还有落寞孤独的“海上缉私人”,而认为“衣服就是生命”的拜物主义者甚至说购物是孤独的选择。可以说,这是孤独者的肖像画廊。 但是,纪伯伦也曾睿智地告诉我们:“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正是有了孤独,才有了它伴随着的回忆和自省、想象与向往,才会让我们努力在黑暗与绝望中寻找光明和希望。谁也不能否认,人的潜意识深处有我们称之为非理性的冲动和情感诱因,它会像精灵一样引导着我们的思绪飘飞起舞,也会像恶魔一般追击绞杀我们的理性,让我们需要以智慧和勇气与之抗争。孤独,便是人们意识深处这样一个精灵,它可以把人引向深渊绝境毁之灭之,也可以变为锻造锤炼之火使之升腾涅槃。我们也从中看到,正是在与孤独的角力中人的力量是如何得以彰显壮大。

秉着经典作家译家和当代作家译家兼顾的宗旨,编者从《世界文学》三百余期杂志中“打捞”出本册中的二十一个短篇小说,可谓是沧海之一粟,篇幅所限,从内容范围和时间跨度上说都留下了大大的遗感。就像此书即将付梓的四月,我们只能从窗外刚刚绽放的几枝玉兰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这世界将会是何等的繁花似锦。所以,我们寄希望于读者从这些简短的篇什中感受文学深沉而恒久的力量与魅力,体会《世界文学》历代编辑人为读者奉献文学精品的初心。也可以说,我们会因为热爱文学的彼此而不再孤独。

苏玲

2018年4月5日

目录

失败的假设

不贞的妻子

西西里柠檬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爸爸,快跑!

紫罗兰谷地

天才

演员

渐渐凋谢的父亲

衣服就是生命

红发艾丝缇

导游

音乐会

阿里的跳绳

抽签

跳芭蕾的吉小姐

海岛缉私人

您睡觉的夜里

红毛汉拉汉

编后记

序言

在众多中成为唯一

自一九五三年在北京创刊,《译文》,后改名《世界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唯一一家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杂志。唯一,本身就构成一种绝对的优势,因为读者别无选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透过这扇唯一的窗口,不少中国读者第一次读到了众多优秀的外国作家的作品。可以想象,当《译文》以及后来的《世界文学》将密茨凯维奇、莎士比亚、惠特曼、布莱克、波德莱尔、肖洛霍夫、希门内斯、茨威格、哈谢克、福克纳、泰戈尔、迪伦马特、艾特玛托夫、皮兰德娄等等世界杰出的小说家和诗人的作品用汉语呈现出来时,会在中国读者心中造成怎样的冲击和感动。同样可以想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当人们刚刚经历荒芜和荒诞的十年,猛然在《世界文学》上遭遇卡夫卡、埃利蒂斯、阿波利奈尔、海明威、莫拉维亚、井上靖、毛姆、格林、莫洛亚、博尔赫斯、科塔萨尔、亚马多、霍桑、辛格、冯尼格等文学大师时,会感到多么的惊喜,多么的大开眼界。那既是审美的,更是心灵的,会直接或间接滋润、丰富和影响人的生活,会直接或间接打开写作者的心智。时隔那么多年,北岛、多多、柏桦、郁郁等诗人依然会想起第一次读到陈敬容译的波德莱尔诗歌时的激动;莫言、马原、阎连科、宁肯等小说家依然会想起第一次读到李文俊译的卡夫卡《变形记》时的震撼。审美上的新鲜和先进,心灵上的震撼和滋润,加上唯一的窗口,这让《世界文学》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让《世界文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人视作理想的文学刊物。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外国文艺》《译林》《译海》《中外文学》《外国文学》等外国文学刊物涌现时,《世界文学》不再是外国文学译介唯一的窗口,而是成为众多窗口中的一个。当唯一成为众多时,《世界文学》又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优势?事实上,我的前辈们已经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案。如果让我稍稍总结一下,我想基本上有这些经验:第一点,编辑的素养和能力;《世界文学》的编辑一般都既要有研究能力,也要有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是研究型和创作型相结合。有了这样的编辑队伍,也就能做到第二点,选题的深入、精准和权威。由于编辑都能掌握和研究第一手资料,同时又背靠着一家研究所,因此,《世界文学》的选题大多是在深入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的。就这样,我们最先译介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赫尔塔·米勒、门罗、赫拉巴尔、克里玛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外国作家。而选题的实现,又需要第三点,也就是一支优异的译作者队伍。总之,有一流的编辑,一流的选题,一流的译作者,刊物自然而然也就是一流的。

理想的文学刊物,应该是有追求的,有温度的,有独特风格和独立气质的;理想的文学刊物,应该同时闪烁着艺术之光、思想之光和心灵之光。理想的文学刊物,应该让读者感受到这样一种气息、精神和情怀:热爱、敬畏和坚持。事实上,坚持极有可能是抵达理想的秘诀,是所有成功的秘诀。理想的文学刊物应该让读者感受到从容、宁静和缓慢的美好,应该能成为某种布罗茨基所说的“替代现实”。理想的文学刊物,应该有挖掘和发现能力,应该不断地给读者奉献一些难忘的甚至刻骨铭心的作品,一些已经成为经典,或即将成为经典的作品。卡尔维诺在谈论经典时,说过一段同样经典的话:“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理想的文学刊物就该有这样的“特殊效力”。理想的文学刊物还应该有非凡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将一大批理想的作者和理想的读者团结在自己周围。当唯一成为众多时,如果能做到这些,一份刊物就会保持它的权威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就会起到引领和照亮的作用,就会以持久的魅力吸引读者的目光,就会在众多中再度成为唯一。当唯一成为众多时,我也深深地知道,要真正做到这些,会有多么艰难,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六十余年,近四百期,日积月累,《世界文学》译介过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究竟有多少,实在难以计数,肯定是一片茂密的林子。在那片林子里,有一代代作家、译者和编辑的心血和足迹。即便困难重重,只要文学情怀不变,我们就唯有坚持,唯有前行,唯有把每一天、每一年都当作新的开端,一步,一步,不断走向高处,更高处。

《世界文学》杂志主编 高兴

内容推荐

威廉·福克纳著的《西西里柠檬》是灯塔书系中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从《世界文学》杂志创刊以来近四百期中精选出二十一个以“孤独”为主题的经典名家短篇。这里有形形色色的孤独灵魂,堪称一条跨越百年的孤独者群像画廊;疾病缠身的老父亲在孤独的生活里渐渐凋谢;缺失父爱的小女孩在孤独中渐渐幻想出一个奔跑的爸爸;自视甚高的歌者因在音乐会上无法打动观众而气绝身亡;孤傲的女孩为陪伴死去的爱人甘愿与世隔绝,在孤独中谱写爱的绝唱;默默无闻的男演员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融入真实的生活;视衣服为生命的拜物主义者却说,购物不过是出于孤独的选择……一切皆因孤独而起,却因孤独而美得不可方物。

编辑推荐

威廉·福克纳著的《西西里柠檬》是灯塔书系中的一部以“孤独”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囊括了皮兰德娄、欧·亨利、福克纳、加缪、舒尔茨等20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家笔下形形色色的孤独者,堪称一间孤独者的群像画廊。孤傲的爱米丽为陪伴死去的爱人而与世隔绝,在孤独中谱写爱的绝唱;在“不贞的妻子”眼中,长途汽车上一只瘦小的苍蝇、脸盆里的细沙、土墙上垂下来的发霉的蔷薇花、寒冷的夜空中随意飘荡又终归熄灭的星星……一切都因孤独而起,却因孤独而美得不可方物;象征爱的“西西里柠檬”被心爱的女友丢弃,深感屈辱和挫败的长笛手被身处异乡暗夜的孤独所吞没;而缺失父爱的小女孩,在孤独中竟想象出一个奔跑的爸爸。

孤独的人都是相似的,而陷入孤独的理由却千差万别。于是,我们在这本书里还可以看到因疾病衰老而孤独生活着的“渐渐凋谢的父亲”,看到不能在“音乐会”上打动观众而气绝身亡的歌者;看到贫穷的混血儿的无助,看到才华不被认可的“天才”的落寞,看到事业成功但无法回到真实世界的“演员”的寂寥,而认为“衣服就是生命”的拜物主义者甚至说购物不过是寂寞的选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西里柠檬/灯塔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译者 苏杭
编者 苏玲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87315
开本 32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8-06
首版时间 2018-06
印刷时间 2018-06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368
CIP核字 2018044912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3
13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