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迪威日记(1941.12-1944.10完整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迪威日记(1941.12-1944.10完整版)》收入了史迪威将军从1941年底到1944年10月所写的日记。记叙了他担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期间的经历,较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缅甸的作战过程,并附有日记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介绍。

内容推荐

《史迪威日记(1941.12-1944.10完整版)》所收入的史迪威日记、评论、书信时间为1941年12月至1944年10月,正好反映了史迪威在这段时期内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概括性地记叙了两次缅甸战役的情况和中美英三国间的矛盾与龃龉。这些材料对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将此书翻译介绍给读者的目的。

本书每章开始或每章中间以楷体字呈现的是抗战期间美国驻中国战地记者白修德所写的背景介绍;史迪威的日记和他的评论性文字,以及他与史迪威夫人的通信,由编译者所加的人物、事件简介,在相对应的正文中以卡片的形式呈现;

本书在初版时,由白修德担任编辑者,并由他撰写了背景介绍和前言,本书正文中的脚注也出自白修德之手。

目录

序 言

前 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后 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在华盛顿,史迪威将军得知他被选派去指挥部队对敌人进行第一次打击。

美国的第一份地面进攻计划正在起草,史迪威受命策划这次规模巨大的进攻。一年之后美国发动的北非战役.使这一计划终于成为了现实。

在1941年12月,计划的轮廓尚不清楚。没有人知晓美国贫乏得可怜的资源能否支持如此迅速地制造出有效的战斗力。在令人绝望的时刻,人们不知道历史将给美国多少准备时间;也无人知晓在敌人的战线上,哪一点是美国的打击易于奏效的地方。

这一庞大计划的代号是“体育家一北非”。但北非所指何处,无人能够准确回答,是卡萨布兰卡、迭喀尔、阿尔及利亚还是丹吉尔?总计划中有许多变化因素和替代方案,下属计划都是用颜色来命名的——“黑色计划”、“灰色计划”、“紫色计划”。这些计划既彼此结合,又相互替代,每个计划都从各方面、各个层次上反映出不同兵种、各个盟国所提出的不同利益、不同需要和不同方法。无人知道何时开始行动——是4月,5月,夏末还是初冬。无人可以预料法国人、西班牙人的反应,尤其是敌人的反应。

华盛顿充满着战争中的混乱。史迪威将军的任务是将人员、计划和辎重集中起来,建立一支进攻先遣队。

12月26日

(飞机离开了菲律宾群岛。)

没有人知道我现在去哪儿。1点钟去看杰罗。一直等到4点钟,没有见到杰罗。回到陆军学院。“每个人都在开会”,不是来开会的,就是刚开完会的。今天上午是讨论达喀尔,下午是卡萨布兰卡。

12月27日

见到了杰罗。又有新的指示。现在是达喀尔或卡萨布兰卡。“大人物”(指罗斯福)认为进攻卡萨布兰卡的“时机还不成熟”。来了好消息,在撒丁岛和西西里岛有德军1100架飞机,在摩纳哥有18.5万德军,在北非有8万法国部队,在法国有德军28个师,在西班牙有德军400架飞机,等等。情况很清楚,我们只能干一件事而不是几件,我们需要选择。

同马洛尼察看作战室。很明显我们在珍珠港还有6艘战舰和3艘航母。(“亚细亚民众”号与3艘巡洋舰、21艘船只停泊在苏腊巴亚。为什么没有动作?我疑惑不解。)

给史迪威夫人的信

我们被文件所困扰,我们到处找人,等人。一事无成。晚上我们和约翰·戴维斯[史迪威在中国时的政治顾问]一起吃饭,长时间交谈。今天我们还继续到处跑来跑去,笨拙地处理文件。到了6点钟,我们停下手中的活儿,吃上一份热乎乎的海鲜。然后就去散步。

我对华盛顿的印象是,办事员从自动旋转的大门匆匆忙忙地跑出跑进。手里拿着文件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跑来。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角落里交头接耳。当你开始讲话时,大家都站起来。电话的拨号声和铃声响个不停。屋子里挤满人,秘书在紧张地打字。“请立刻把这个打10份!”“从保险箱里取出那个秘密卷宗。”“黄色计划”(“蓝色计划”、“绿色计划”、“橘色计划”等等)到底搁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在狂抽香烟。大家都把你推给别人。应该有个高嗓门、满脸凶相、手持棍棒的人出来大吼一声:停止!你们这群疯狂的杂种,不许说话!你们不要装出一副勤快的样子!现在你们一半人他妈的在天黑前给我滚出去,其余一半人在这里坐一小时,谁也不许动!这样,他们就会把文件全部烧掉,重新开始。

好吧,跟他们一道觅鬼去吧。现在还没有事儿,一切都在捉摸不定,仍处于“计划阶段”。而我还要在这儿待一段时间。

12月29日

推动这一切运转的力量当然是总统。他爱海军若掌上明珠,而把陆军当后娘生的。珍珠港事件是对他威望和自豪的沉重打击。以至于我们接到命令,不许说海军的坏话。此外,罗斯福对一切军事事物都是外行,容易冲动(感情用事)。不仅如此,他还被英国人迷住了,他们用噱头使他信以为真。由于在夏威夷发生的灾难,我们停止了供给英国人物资。他们所掌握的物资应该是极其众多的,因为几个星期的产品就让我们感到自己……

P16-18

序言

序言

我以一片深情和自豪把我的丈夫——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的文件公布于世,因为他在中缅印战区的经历和1944年11月被从战区召回引起了众多的争论,也因为他一直未被允许公开事实真相,现在我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

史迪威将军是1638年来到新阿姆斯特丹的尼古拉斯·史迪威的后裔。根据记载和家庭史料,这一姓氏可以追溯到t456年。尼古拉斯的后裔中有许多人当兵报效祖国,这样看来,也许他选择了戎马生涯是很自然的。

1900年,史迪威将军17岁时考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04年毕业后,他到驻扎在菲律宾的第12步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布赖恩特·H·韦尔斯将军手下担任第4军负责情报的助理参谋长。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在那里停留了lO年。

1921年,他作为陆军语言留学生第一次被派往中国。在北京学习期间,恰逢美国救济饥荒红十字会出资在山西修建一条公路,于是,他被任命为修路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在山西长期和中国劳工、农民们在一起生活。1927年,在天津任职期间,他以观察家的身份同当时正在进行内战的中国军队一起生活了数月。不久,他被任命为美国驻北京使馆的随从武官。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中国最高军事领导人和高级军官。通过与中国的平民百姓、富豪显贵的接触,史迪威将军加深了对中国基本情况和潜在心理状态的了解。

很少有人能够像史迪威将军那样,带着一只几乎失明的眼睛度过了他的绝大部分伟大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弹药库爆炸,造成了他的左眼瞳孔变形,并发展成为白内障。右眼的视力也非常糟糕,看不清3英尺外的手指,需要矫正,并需长期佩戴眼镜。在重庆艰难的日子里、在缅甸丛林战斗期间,由于照明设备不足,他不得不长期在烛光中工作。对工作的认真和要尽善尽美完成任务的执着对他右眼的损害越来越大。他的一大愿望就是在他的使命完成之前,他的眼睛还能看见他本人的形象。

史迪威将军的战时日记中保存下对那些年代的真实描写。这些日记是他留给自己用的。但对我来说,他的英雄气概犹在,鼓励着我将他的日记公布于众。

史迪威将军在战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的在华使者遇到的主要问题。鉴于只有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自由伟大的民主才能成功地发挥作用,我希望这些日记能够有助于了解美国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从而找到一个既周全又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温尼弗雷德·A·史迪威

后记

后记

史迪威夫人在下面的文字中讲述了史迪威将军返回美国后的故事。

马歇尔将军的办公室通知我,史迪威将军将要返回美国。从我丈夫的信中得知,他不指望在中国再待下去了。我意识到这个消息意味着他结束了在中缅印战区的任职。他们已经为我做好了去东海岸的准备,以便在史迪威将军到达华盛顿时迎接他。

我乘坐博尼斯蒂尔将军的飞机于11月1日到达华盛顿,住在迈尔堡的军官俱乐部内。次日,我被极为秘密地带到机场,在预定的时间——下午3点——“乔大叔的战车”到了。史迪威将军一跳下飞机就朝我走来,他拥抱了我,然后我们进了汽车。我们回头望去,惊讶地发现全部机组人员在飞机前站成了一排,后来我们得知他们事先接到了举止应该如何的命令。“不要讨论关于中国局势的任何问题”。

我们乘车前往军官俱乐部,我打量了乔一番。他眼中的神情很容易看懂,他消瘦而疲惫。我们走下车后,惊讶地发现另一辆车停在了我们的车后。当我们走向我们的套间时,如果我们后退一步,就会踩着紧跟其后的汉迪将军和苏尔斯将军。他们跟着我们进了房间。史迪威将军看了看我,说:“我相信有人想和我说几句话。”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走到了走廊上,直到谈话结束。苏尔斯和汉迪将军对他说,形势是极具爆炸性的。他对任何人都不要说什么,也不要去见任何人。那天晚上,我们在俱乐部的小饭厅吃饭。同我们一起的有史迪威将军的助手卡尔·阿诺德少校和理查德·扬少校。在我们吃完饭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径直坐到了我们桌边。他马上对乔说:

“将军,你打算何时离开华盛顿?”

“你这是什么意思?”乔说。

“就是那个——你何时离开?”

“那就是说这里不需要我——对吗?”

这位年轻人,弗兰克·麦卡锡,承认是这样。乔说:“好吧,我同马歇尔将军谈完话后就离开。”

“对不起”,麦卡锡上校说,“马歇尔将军今晚离开华盛顿,几天内不会回来。”

“我知道”,乔说,“但我在见到他之前不会走的。顺便说一句”,他补充说,“你们为我在利文沃思准备好房间了吗?”

麦卡锡上校脸红了,起身道了歉。

我们坐着谈了一会儿,乔对年轻人做了几句评论,我就不重复了。然后我们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住在街道拐角的马歇尔将军来到我们房中,我又走出去了一会儿,这次谈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同样的话:“要一言不发——这可是爆炸性的。”乔已经对整个事情和犯罪般的气氛厌烦透了。他更乐意启程去卡梅尔。

次日我们乘飞机离开了,打算在达拉斯小歇。飞机在洛夫机场降落,我们受到了希金斯上校的迎接,他为机场没有舒适的住宿条件感到难堪。因为我们事先打电报在达拉斯一家旅馆订了房间,所以并没有在意他的不安。然而,我们吃惊地得知希金斯接到了华盛顿的直接命令,飞机上的任何人都不得离开洛夫机场。由于身心都已疲乏不堪,我们尽可能很宽容地接受了命令。他们给我单独找了个房间。姑娘们十分聪明,招待得很周到。史迪威将军和机组人员睡在了过往乘客临时住房内。门口有一名宪兵守门,以确保不会有人来采访他。

次日上午,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很晚才起飞。但我们终于靠近了卡梅尔。当我们飞过萨利纳斯谷地美丽的原野并感受到它宁静的气氛时,史迪威将军开始哼起了曲子。他离家乡越来越近了。我们在卡梅尔上空绕了一圈,以便让他俯瞰一下他的家园——世界上他最热爱的地方——他把身子向后一靠,叹了口气。我担心,他的心里、头脑里装满了事情,他能休息吗?

11月6日,星期一中午,我们降落在了德尔蒙特机场。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回乡之日。我们的3个女儿在那里迎接着我们。当他们的父亲走下飞机时,我发现她们在看到他憔悴、疲乏、忧伤的外表时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在隔绝了几天之后,经陆军部同意,他在卡梅尔的自己家中接待了新闻和摄影记者的采访。那是他应召回国之后的第一次新闻采访。关于中国他没有谈一个字。本书在某种意义上说便是他的第一份公开报告。

威妮弗雷德·A·史迪威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文字是他为自己写的,是他内心激情的流露,用命令的13气加上尖刻辛辣的话言写成的这些文字,只表现出了他多方面性格中的个侧面。在这里面反映不出他对朋友的慷慨大度、和蔼可亲、热情友好和持久的忠诚。这许许多多的记载似乎与他的本性相去甚远,但又是对他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雄浑魄力、雷厉风行极其自然的补充。

——白修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迪威日记(1941.12-1944.10完整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史迪威
译者 林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2068
开本 32开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3270384
中图分类号 K837.125.2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0
14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