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世界文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激励了无数人的佳作,问世以来几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保尔的话来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内容推荐

作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的原型,但并不是自传。本书描写保尔·柯察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的儿子,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生活,把对旧生活自发的反抗改变为自觉的阶级意志。保尔的成长不是“性格的自我发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忆自己一生时所说:“钢是在熊熊大火和骤然冷却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另外,保尔同冬尼娅的爱情纠葛,同丽达磊落的友谊,以及对达雅诚挚的感情也表现了保尔精神世界的纯洁,表现了小说人物的特殊素质。

目录

生命的赞歌——代序/001

主要人物表/005

上 部

第一章/003

第二章/017

第三章/031

第四章/053

第五章/067

第六章/081

第七章/111

第八章/134

第九章/154

下 部

第一章/169

第二章/190

第三章/223

第四章/257

第五章/285

第六章/300

第七章/313

第八章/330

第九章/345

试读章节

保尔很内行地把手风琴放在膝盖上,然后,猛然一拉,风箱像扇子似的拉开了,手指在琴键上飞速一滑,立刻奏出了欢快的舞曲:  喂,小苹果,  你往什么地方滚哪?  落到省肃反委员会手里,  你就别想回来啦。  托普塔洛立即随着那熟悉的旋律,跳了起来。他像雄鹰展翅似的扬起双手,飞快地绕着圈子,做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豪放地用手拍打着皮靴筒、膝盖、后脑勺、前额,接着又用手掌把靴底拍得震天价响,最后是拍打大张着的嘴巴。  手风琴不断用琴声鞭策着他,用急骤奔放的旋律驱赶着他。他顺着圆圈,像陀螺一样飞快地旋转起来,一面交替地伸出两条腿,一面气喘吁吁地喊着:“哈,嗨,哈,嗨!”  一九二○年六月五日,布琼尼骑兵第一集团军经过几次短促而激烈的战斗,突破了波兰第三和第四集团军结合部的防线,把堵截红军的萨维茨基将军的骑兵旅打得落花流水,开始向鲁任方向挺进。  波军司令部为了堵住这个缺口,急急忙忙拼凑了一支突击部队。五辆坦克在波格列比谢车站刚卸下火车,马上就开赴作战地点。  但是骑兵第一集团军已经绕过敌军准备反攻的据点扎鲁德尼齐,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波军后方。  波军急忙派出科尔尼茨基将军的骑兵师,跟踪追击布琼尼骑兵第一集团军。波军司令部判断,骑兵第一集团军突进的目标是波军后方战略重镇卡扎京,这个师便受命从背后对骑兵第一集团军进行袭击。但是这个作战行动并没有改善波兰白军的处境。虽然他们第二天就堵住了战线上的缺口,在骑兵第一集团军后面重新把战线连接了起来,但是强大的骑兵第一集团军已经插进敌人的后方,摧毁了他们的许多后方基地,正准备向波军的基辅集群发起猛攻。各骑兵师在运动过程中,破坏了沿途许多铁道和桥梁,以便截断波军退路。  骑兵第一集团军司令从俘虏的口供里了解到,波军有一个集团军的司令部设在日托米尔——实际上,战线的司令部也设在这里——于是决定拿下日托米尔和别尔季切夫这两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行政中心。六月七日拂晓,骑兵第四师就向日托米尔进发了。  保尔代替已经牺牲的库利亚布卡,在这个骑兵连的排头骑着马前进。战士们不愿意放走这样一个出色的手风琴手,集体提出了要求,保尔就被编入了这个连队。  快到日托米尔的时候,骑兵摆开了扇面似的队形,快马加鞭,冲了过去。银色的马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大地在呻吟,战马喘着粗气,战士们屹立在马镫上。  马蹄下的大地飞快地向后奔驰,一座到处是花园的大城市,向他们迎面扑来。骑兵穿过郊区的花园,冲到了城中心。  “杀呀!”——像死神一样令人毛骨悚然的喊声在空中震荡。  惊慌失措的波军几乎没有进行什么抵抗。城里的卫戍部队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  保尔伏在马背上向前飞驰。在他旁边骑着一匹细腿黑马的,就是那个跳舞的托普塔洛。  保尔亲眼看见这个剽悍的骑兵战士挥起马刀,毫不手软地劈下去,砍倒了一个还没有来得及举枪瞄准的波兰兵。  马蹄有力地踏在石头马路上,发出一片得得的响声。突然,在十字路口出现了一挺机枪,架在路中央,三个穿蓝军装、戴四角帽的波兰兵,弯着腰守在机枪旁边。还有一个波兰军官,领子上镶着蛇形金绦,一见红军骑兵冲过来,就举起了手里的毛瑟枪。  这时,托普塔洛和保尔都已经勒不住战马了,他们迎着死神的魔爪,径直向机枪冲过去。军官朝保尔开了一枪,但是没有打中,子弹像一只麻雀,嗖的一声从他的脸旁飞了过去。那个军官被战马的胸脯撞出去老远,脑袋磕在石头上,仰面朝天倒下去了。  就在这一刹那间,机枪迫不及待地发出了疯狂而粗野的狞笑声。托普塔洛就像被几十只大黄蜂蜇着似的,连人带马摔倒了。  保尔的战马竖起前蹄,吃惊地嘶叫着。它带着保尔,猛地一蹿,越过死者的尸体,一直冲到机枪旁边的波兰兵跟前。  马刀在空中画了一个闪光的弧形,砍进了一顶蓝色的四角军帽里。  马刀又高高地举了起来,准备向另一个脑袋砍去,但是,那匹跑得性起的战马却蹦到一边去了。  这时候,骑兵连的大队人马像一股奔腾的山洪,涌向十字路口,几十把战刀在空中不停地挥舞着,左右砍杀。  监狱的狭长走廊上,喊叫声连成了一片。  挤得满满的牢房里,那些受尽折磨、面容憔悴的犯人骚动起来了。城里在进行巷战——难道真是自己的队伍从什么地方打回来了吗?真的就要得到自由了吗?  枪声已经在监狱的院子里响起来。走廊里传来了奔跑的脚步声。突然,一个亲切的、无比亲切的声音喊道:“同志们,快出来吧!”  保尔跑到紧锁着的牢门跟前。几十只眼睛从小窗里向外张望。他用枪托猛砸牢门上的铁锁,一下接着一下。  “等一等,我来炸开它。”米罗诺夫拦住保尔,从衣袋里掏出一颗手榴弹。  排长齐加尔琴科一把夺过手榴弹,说:“快住手,疯子!你怎么啦,傻了吗?钥匙马上就拿来。  砸不开,就用钥匙开嘛!”  这时人们用手枪把狱卒押到走廊上来了。  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欢乐得发狂,一下子挤满了走廊。  保尔打开又高又大的牢门,跑进了牢房。  “同志们,你们都自由了!我们是布琼尼的队伍,我们师把这个城市占领了。”  一个妇女眼泪汪汪地扑到保尔身上,抱着他嚎啕大哭起来,就像保尔是她的亲儿子似的。  波兰白军在这座石头牢房里囚禁着五千零七十一名布尔什维克,随时准备把他们拉出去枪毙或绞死,另外还关押着二千名红军政治工作人员。现在他们都得救了。对于骑兵师的战士们来说,这些人比任何战利品,比任何胜仗都要宝贵。  而对于这七千多名革命者来说,暗无天日的漫漫长夜,瞬息之间变成了阳光灿烂的六月天,多么温暖啊!多么快活啊!多么幸福啊!P.142-145

序言

的赞歌——代序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苏联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他因创作了自传体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一举成名,并驰誉国内外。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光辉形象,展示了苏维埃夺取政权、保卫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作品于一九三三年问世之后,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得到了一致的好评,赢得了千百万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因此于一九三五年荣获了苏联党和政府的最高奖赏——列宁勋章,从而实现了他平生最大的愿望: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当一个人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还能以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们服务。

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沃沦省奥斯特罗什县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早亡,母亲在富人家当厨娘,哥哥在铁路工厂里当钳工。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只读了三年小学,年仅十二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被迫弃学去打工谋生。先是在车站材料库里为机车锯木柴,后来又到发电厂里当了一名小火夫。十月革命后,年仅十四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投身于革命洪流,志愿参加了红军,亲身参加过反对德国占领军、波兰白匪军和剿灭以彼得留拉为“总头目”的形形色色的匪帮的斗争,在战争的烽火硝烟和枪林弹雨中,锻炼成为一名钢铁般勇敢机智的侦察员。

一九二零年八月,在同波兰白匪军的战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头部中了弹片,伤势非常严重(为他后来双目失明种下了祸根),使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一九二一年由部队复员而转入地方工作。他一九一九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四年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从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五年,他一直从事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先后担任边区共青团区委书记、民兵大队的政委、家乡共青团区委书记、伊斯亚斯拉夫共青团区委书记,后来又被选为伏林斯克州委员会的委员。

一九二六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由于旧伤复发,又加之在地方上辛勤忘我地工作而积劳成疾,导致全身瘫痪,后来又双目失明,只好离开工作岗位,辗转病榻长达九年。卧病期间,他仍然从事着宣传工作,领导了一个党小组的学习。在这几年中,他还读完了共产主义函授大学。

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幼就非常喜欢读书,在转入地方工作以后,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劳累,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他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即使身卧病榻,遭受病魔残酷折磨的时候,他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从不间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先后五次以旺盛的青春活力,钢铁般顽强的斗志,坚定的革命信念,无比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大无畏精神,而战胜了死神。他把笔作为武器,把文学创作当作自己的新的工作岗位,从而又回到了革命的队伍,在自己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事业拼搏和奉献。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又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生命又焕发出新的光彩,直到心脏停止跳动为止。

在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他又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里诞生的》。按照原定计划,这部小说共有三部,遗憾的是,刚完成第一部,病魔便残酷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只走过了三十二年短暂的人生旅途,便告别了他无限热爱的祖国、人民和革命事业。但是,他却留给他的祖国,他的人民,他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一笔珍贵的财富——一部传世不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留下了一个永远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的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保尔·柯察金。

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不仅是一位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无产阶级英雄,一位无产阶级作家,他还是一位热爱和平,渴求和平,保卫和平的伟大战士。一九三六年,就在他逝世前不久的乌克兰共青团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也就是说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他还发表了广播演说,发出了他热爱和平,渴求和平和保卫和平的呼声:

我们的旗帜是和平。我们在进行着震惊世界的创造性劳动,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的文学艺术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我们的人民都在孜孜不倦地渴求知识和忘我地劳动,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和平建设者的国家所拥有和充满的一切。

和平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我们国家的上空。这面辉煌灿烂的旗帜,是全人类的希望。

……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热爱和平,我们要建筑一座无比辉煌壮丽的共产主义大厦,但是,如果法西斯疯狗敢于进犯苏联的领土,那我们全国人民都会奋起来保卫我们神圣的领土。

残酷的历史事实,竟被这位热爱和渴求和平的战士言中。

一九四一年,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了猖狂的侵略,就在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没有亲身和我们在一起战斗,但是他的作品却帮助了我们和人类的死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

在来自前线的一封又一封的书信中,同志们都写着保尔·柯察金和他们一起在前沿阵地上战斗。

在执行战斗任务之前,常常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集体朗诵,为的是再一次回忆起保尔·柯察金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是如何善于克服困难的。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里,珍藏和陈列着许多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里诞生的》,这些书有的书页已被战火烧焦了,被子弹打穿了,有的还染上了牺牲的烈士们的鲜血。

这些书和前线的战士们一同闯过了战争的枪林弹雨,这些书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参加者的旅伴……

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馆长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

拉伊萨·奥斯特洛夫斯卡娅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之后,更确切地说在战胜和粉碎德国法西斯之后,苏联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的艰苦岁月里,在进行和平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这本书的感召和启迪之下,又涌现出了千万个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英雄人物。就是在今天,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仍然是乌克兰人民、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偶像和楷模。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本在中国出现以后,这部光辉的著作所受到的礼遇,不亚于在它的祖国所受到的欢迎的程度。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后期,在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中,这部书同样产生了巨大的神奇力量,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中也涌现出了千百万个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英雄人物,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依然是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心中的偶像和学习的典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神奇的感召力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用极其朴素而又生动的语言,用异常真诚而又坦率的感情,用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塑造出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虽然他的个性鲜明、倔强、坚强而又坚忍不拔,但他又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对他无限热爱和忠于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对学习的刻苦钻研,对工作的严肃认真和勤奋进取;他对朋友的真诚无私,对爱情的坦率坚贞;他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和坚强的意志,对困难和病魔的顽强搏斗,等等的描述,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英雄人物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劳动中,在时代的洪流中锻炼出来的,成长起来的。因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向人们揭示出一个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如果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如果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热爱自己的青春年华;如果你热爱生活,又渴望生活;如果你的心中永远想着祖国和人民,永远忠于人类的进步事业;那么你就会刻苦地学习、忘我地工作,永远搏击进取,你就会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乃至于生命,就会使你的青春年华放射出光彩,就会使你的生命放射出光彩,你就可以成为时代骄子,你就可以成为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式的人物!

最后,让我们以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借保尔之口,在家乡吊唁烈士寄托无尽哀思时,所说的那段名言作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吧: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是的,这段名言,这个人生座右铭,犹如茫茫的人生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或航标灯,照耀和指引着那些奋发有为之人,在这片汪洋大海中劈涛斩浪的奋勇向前,驶向自己所憧憬的光辉彼岸!它又如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一枝火炬,照耀和指引着那些勇于探索和进取之人向着自己所向往的光辉顶点跋涉和攀登!

让我们永远牢记:生命不是为了索取,而是为了奉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英雄在岁月的风雨中成长。

生命在时代的洪流中放歌。

愿生命永远都放出核能。

愿生命永远都光芒闪烁。

愿生命焕化为友谊的磁场。

愿生命放射出爱情的电波。

英雄的灵魂永不朽。

生命的歌声永不落。

田国彬

二零零二年八月

北京寓所神驰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世界文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译者 田国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1974
开本 32开
页数 35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