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仰望天山(第六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暨天山笔会作品集)
内容
试读章节

多色调语音——新疆的包容

2016年7月,因参加“西部散文家论坛”远赴新疆。算起来,这是我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第四次来到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仍有耳目一新之感。

真的,尽管这片土地也很古老,却永远不会衰老。每次来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比如说,仅就新疆的语言而言,就是有许多话要说的。我所指的当然不是有自己语言的少数民族同胞,而是操汉语的新疆人。自从我第一次来这里,就觉得新疆人的普通话很好听,回来后还对他人赞不绝口。也可能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除却经过训练的电台播音员那纯正的普通话而外,我对满口京腔的普通话并不觉得特别受听,倒是觉得以新疆汉语为代表的大西北普通话别有一番韵味。啥味儿?是淳厚、挚诚而且浸染着中亚情致,但又是汉语的普通话;尾音有大西北(如青海、甘肃)的共同特点,却又是新疆独具的西域色调。我觉得这种色调只有在广阔的沙漠、戈壁、蓝天、白云的共同陶冶下才能逐渐合成,它可能略带边僻之气,但绝不鄙俗。闻之爱听,品之亲近。有文化,有内涵,是有声的边陲标牌。

当然,我也注意到,这里不仅有新疆味的普通话,也有为数不少的“顽同”保持外省口音的新疆人。最多的好像是四川与河南的,间或也能听到山东人的土腔。我头一回来新疆时,就在兵团的居住区碰到过为数不少的胶东老乡,而且大多是妇女同志,她们主要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来此,而且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不禁使我想起那些年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机要处工作时,亲手译发的电报中,中央电令山东在部分地区动员农村年轻妇女支援新疆。她们一般二十岁左右,以胶东半岛的莱阳、莱西、招远、文登等县居多。她们进疆后,许多人在劳动中与兵团战士建立了感情而成婚,至今也算是“老新疆”了。

这次也巧,竞又遇到了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乡“女同志”,那是一天上午开会前,我在宾馆不远处的马路上散步,随便进了一家小超市,无非是想看看边疆城市的超市有何特点。进门后,顾客并不算多,有的在买过东西后还与相熟的售货员闲谈。一位身体健硕的老年妇女操满口胶东话正在说着家长里短,声调高昂,还引得别的售货员发笑,我情不自禁地问那老乡:

“您是山东人吧?高寿?”

“俺老家是山东招远的,今年84了。”

84,比我岁数还大,十有八九是20世纪50年代支边的那一拨。我还没开口,老乡又开了话匣子:“俺招远出金子,全国产量第一;还出大官儿,在部队里的更多。”

这位老乡此言不虚,招远市盛产黄金,自北宋开采至今,以县为单位居全国首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经险阻运往延安,为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于“大官”,她指的想必是一位曾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位担任过中央军委委员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看来这位老乡虽然离故乡多年,但仍经常关注那里的一切,对于那里的出众的人和事,流淌着溢于言表的自豪感。纵然身居他乡,且儿孙满堂,但对自己的出生地,那种由基因衍生出的命脉之根仍然梦萦魂牵,这对任何有良知的人,好像是没法替代的本能。不仅是这位老一辈进疆的老乡,即使在这次我所接触到的年轻文友,他们也都津津乐道于自己与数千里之外的地域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有的说自己的姥姥家在青岛,有的说自他爷爷那辈就来到新疆,他虽然从未回到祖籍,但从画报和图片上一看到海滨胜景蓬莱阁,便禁不住眼含热泪……甚至还感觉到“纵是异乡语音近,虽属初遇胜故知。”

也真是奇了,就在此次活动中去达坂城采访,在乘电瓶车到林中景区参观时,我与身旁文友交谈,而身后一不相识的与会代表突然问我:“您是山东黄县人吧?”我愕然而答:“是呀,您怎么知道?”她说:“因为我父亲说话就是这样的,几乎一点不差,所以我判断……”

原来,这位中年女士是来自重庆江津区的一位中医院的医生,她的父母是数十年前自山东黄县来四川支边,一直未回原籍,她本人则是在四川出生的,未回过原籍,而她父亲虽也知道黄县现已改称为龙口市,却谆谆教她填表时仍写“黄县”,以表不忘故土之意。我说这跟我的心情一样,我至今仍写黄县,只在后面的括弧中注以“今龙口市”。这位小同乡笑了,她说她在重庆几十年也未遇到一个黄县人,却在新疆无意邂逅了真正的同乡,真是一种巧遇。我说这种概率真是太小了。整个重庆市的黄县人也不会超过100人,甚至不超过10人。看来,只有在新疆这方神奇的宝地上才会有此罕见的际遇。

谁说不是呢?新疆不仅能包容四面八方的居住者和色调各异的语音,而且还能使四面八方的乡亲在这里相会,让色调不同的语音操持者在这里“认亲”,哪怕是稍纵即逝也好。真个是“海洋包容无涯际,笑影一掠都是缘”。P3-4

目录

序 仰望天山

第一辑 多彩的语音

 多色调语音——新疆的包容/石英

 当花海遇上夏风/张立华

 峡谷中的天山/熊红久

 风过达坂城/蒋光成

 西大桥的脸(外一篇)/陈漠

 迷人的南山牧场/张新华

 一个人、一首歌和一座城/柳亚军

 草原二题/阿依努尔·毛吾力提

 相遇不期而然/李红

 轮台怀想/朱纪臻

 南山之美/钱龙宁

 白水的微笑/王新梅

 我并不想自诩为亚洲的中心(外一首)/秦毅

 芦苇在飞翔/赵航

 在那遥远的地方/高玉涛

第二辑 风中的鹰舞

 天山物语(外一篇)/唐利春

 库车印象/龚培德

 仰望慕士塔格峰(外二篇)/邢秀玲

 喜欢新疆/刘雪梅

 风中的鹰舞/程静

 乌鲁木齐周边/刘力坤

 达坂城的坚硬与柔情/张惜妍

 树的温度/杨春

 天山大峡谷寻梦/王信国

 八千里路云和月/张帆

 麋鹿之乡的楚吾尔王子/李振翔

 印象达坂城/纪荣朵

 戈壁上的风(外一篇)/晚亭

 天山爬地松/唐平亮

 会唱歌的石头/胡岚

 一曲风情达坂城(外一篇)/邓玉霞

 峰之南(外一篇·三首)/范蕊

 我的城/段蓉萍

第三辑 达坂城之恋

 达坂城的石头风吹不走/范志民

 赛里木湖醒着/雨馨

 走进烽燧山/杨剑冰

 我的维吾尔族兄弟(外二篇)/金科

 多彩新疆/蒋大海

 新疆半月游记(外二篇)/岳定海

 在西去的列车上/郭明兴

 走进天山/杨正平

 对新疆歌曲的随想/万郁文

 达坂城走笔/冯荣光

 达坂城之恋/曾静

 西部边陲的达坂城/凌子

 达坂城的穿越/高一航

 寻找生命的界碑/郎德辉

 追寻达坂城的姑娘和小伙/李云

 心若有爱请到达坂城来/李佩红

第四辑雪峰在上

 爱的门票/冉正万

 倾听达坂城(外二篇)/张华北

 雪峰在上/辛茜

 神山博格达/谭曙方

 长满阿凡提的大地/乔忠延

 达坂城的风/孙继泉

 邂逅温泉(外一篇)/武夫安

 达坂城,在风的摇篮中醒来(外一篇)/韩秀媛

 我,哪儿都不去/李炳锋

 天边,有我最美的歌/胡芳芳

 在达坂城古镇/陈忠

 谁的等待,恰逢花开/温洁

 漫步在东白杨沟的冬天里/张玫

序言

天山是用来仰望的,就像散文是用来抒情的。当散文遇到天山,那种被提升的状态,宛若云雾,在雪峰间缭绕,恰似苍茫,在大地上漫漶。这是疆域所赋予的情感生发,也是历史所蕴含的生命光泽。新疆是一个打开的盛宴,装得下所有的惊喜和礼赞。

2016年6月26日,第六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隆重开幕,来自全国20个省的120多位散文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散文的创作手法,一起拓展散文的发展途径,各抒己见,悟及他人。这种倾心聚力的推动,必然使散文的走向,更加旷达,更加辽远,散文的容量与广博的地域,相互衔接,相互抵达。一如花芥遇到土壤,一如牧歌回归草原。

6月的新疆,是歌者与旋律的心神互助,是舞者与鸿雁的展翅翱翔。这里的辽阔,配得上你的眺望,这里的高耸,扶得起你的仰叹。

穿越天山大峡谷,感受原始丛林的静谧和一山四季的清凉;凝视千年冰川,顿悟岁月的久远和人世的沧桑;走进南山牧场,远观珍珠般的牛羊,近融少女般的花香;躺在厚草甸上,看神来之笔,以云为墨,书写蓝色华章;听急促马蹄,飞驰而来,一群“刁羊”的汉子,像腾空的雄鹰,彰显力与美的较量;由远而近的喧哗,是“姑娘追”的浪漫,马背上的爱情,被一只温柔的皮鞭,抽打出一世的情缘;而菊花台,就是上苍赐给人间的花园,那些盛开的菊花,一句一句,汇聚成一篇,星空的祈文;白杨沟的瀑布,用清澈的呐喊,画出了巨大的惊叹号,既是对天山的恭拜,也是对游人的炫耀。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梦境,一旦进入,便染上一生的眷顾。

走进达坂城,与一首情歌约会。王洛宾早已驾着马车离开了小镇,但长辫子的姑娘和甜美的西瓜,成为散不去的牵挂。是一个人成就了一首歌,还是一首歌塑造了一个人,这已经不重要了,在达坂城,永远居住着一位歌者,每一位到过此地的游客,都为他留存了一个空间。我们住在他的音符上,他住在我们的缅怀里。

仅仅打开了首府的两扇窗子,就已经目不暇接了,这只是璀璨新疆的太仓一粟。好在此次采风活动,有更多的散文家们,将不同的景致一一呈现。这部将近40万字的作品集,也只是发现新疆的一个起点。

天山在看着你,错过了新疆,你的人生将留下一片,面积最大的遗憾。来这里不需要勇气,只需要起立。

是为序。

内容推荐

《仰望天山(第六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暨天山笔会作品集)》,是乌鲁木齐市文联在2016年8月组织的第六届中国西部散文节过程中,参会的作家创作的一批以描写赞美乌鲁木齐风光景物的稿件。稿件由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编辑,熊红久主编完成。该书经市文联组织专家审稿,散文文字优美、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乌鲁木齐风光的喜爱之情,全文亦有独特的思想表达。

编辑推荐

天山是用来仰望的,就像散文是用来抒情的。当散文遇到天山,那种被提升的状态,宛若云雾,在雪峰间缭绕,恰似苍茫,在大地上漫漶。这是疆域所赋予的情感生发,也是历史所蕴含的生命光泽。新疆是一个打开的盛宴,装得下所有的惊喜和礼赞。熊红久主编的《仰望天山(第六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暨天山笔会作品集)》表达了对乌鲁木齐风光的喜爱之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仰望天山(第六届中国西部散文家论坛暨天山笔会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编者:熊红久
译者
编者 熊红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995090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7-05
首版时间 2017-05
印刷时间 2017-05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32
CIP核字 201710183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60
18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