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滨涯村万户府见证--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劲编著的这本《滨涯村万户府见证--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记述了海南海口市滨涯村,即古代称琼州的万户府公元1278—1378年发生的传奇故事:1278年蒙古军队打到海南,之后仓猝撤回大陆,遗下一万多抓来随军服务的劳工难民。这群人留在海南,克服万难,对蛮荒的海岛开展大规模垦荒开发,遂被任命为兵屯万户府。

内容推荐

1278年,蒙古军队打到海南。因无粮食可抢,加上水土不服,虫瘴交困,部队仓促撤回大陆,留下一万多名抓来随军服务的劳工难民。他们来自中原各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只能自发组成没有名称的生产自救组织,以滨涯村张家为联络地,克服万难,对蛮荒的海岛开展大规模垦荒开发(遂被皇帝任命为兵屯万户府)。几十年间,他们把海南建设成生产先进、文化繁荣的全国粮食和纺织业生产基地。他们在这片天涯海角,曾奇迹般地开创了震古烁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而在1368年至1378年期间,海南又陷入社会动乱中。民族矛盾日深,成为生产落后、人民恐慌不安的边陲地区……《滨涯村万户府见证--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客观记述了这段海南传奇历史。

《滨涯村万户府见证--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由张劲编著。

目录

一、序

 挖掘海南历史的有心人/ 陈祝栋

二、滨涯村万户府见证

 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

后记

附录一 海瑞安息在滨涯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海南耕织两业处于全国最先进的地位

蒙军遗弃海南的一万多名难民,经战火离乱之苦,深知和平安居来之不易。他们吃苦耐劳,安心屯田。他们带来中原生产技术,在万户府各级领导安排下,目标明确,计划周到,重点突破,先解决温饱,接着烧砖瓦,建住宅,有计划地大兴水利,带领原岛上居民,普遍种棉花、桑麻、水稻,促进了耕织两业史无前例大发展。在元朝,首先,在海南出现棉、丝布与粮食、禽畜为主的集市场所,这在大陆是少见的。中原朝野突然发现:海南成为全国棉花生产和纺织业最先进和最多最好的地方。许多历史学家疑惑不解:大陆和海南,同在蒙古人治下,为何有些差别?蒙古人到中原来,不论军队或牧民,不从事生产,仍以掳掠侵占为获得财富手段,对社会生产破坏性很大。海南则由一万多名难民自由开拓屯田,专心生产,更知团结原住民和黎胞的重要性,有和平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是最根本的。据历史记载:黎族同胞出峒六百二十个,户口四万七千,使全岛人口增加到九万二千二百多户。这是历史重大事件,结束了长期以来民族隔阂情况:海南黎族同胞第一次编入户籍统计人口,使海南有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

大力兴办水利,也是屯田事业发展的保证,史料记载:元朝海南水利建设对屯田事业发展起到了根本保证。元朝期间,仅在琼山县义丰地区(南渡江下游,琼山市东北大林一带)建水利设施就有十八处,增加熟田千余顷。张大还在琼山云龙一带,带领兵屯户垦荒一千多亩。张大还带儿子国赐及兵屯者一百多人到雷州围海边和河边造田。但是,在雷州开垦成功,种养却没有收获。因蒙古军民抢劫成性,种养收获时就来抢劫。兵屯人员抵挡不住,撤回海南。大批雷州民众也逃来海南。海北海南兵屯万户府只管海南兵屯,海北兵屯只能废弃。事实上,连雷州路安抚司也名存实亡。

2.万户府造就了海口市

元朝以前,没有海口市。该处是连接海边一片滩涂。1277年,原南宋任命的琼莞安抚使名叫张应科,他来海南调动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他在海边沙滩近海处,搭建房屋,做为支前留守人员住宿和物资暂时留放之所。但他犯了战略错误,把临时组织起来的没经训练的农民全部调往徐闻和蒙军决战,虽然个个舍身拼命,这一仗打得非常惨烈,可说蒙宋交锋最后一仗。宋军义兵全部壮烈牺牲,张应科也战亡。蒙军轻易地过海,消灭了支前留守人员,获取了支前物资。1278年,蒙军撤回大陆之后,海边茅屋弃而无用。此后数年,大陆逃亡来海南的人渐多。有时几家甚至举村逃来,都在海口沙滩停息。海边的茅屋已是杯水车薪。万户府张大的儿子张国赐受父命带几十个青年,斩竹割茅,在海口沙滩处赶做简易篷寮,给南逃来的难民居住。此后,海口逐渐成水陆交通关口,有人自建房屋,小货栈、客栈,元代几十年间,海口市自然形成了。

3.中原文化在海南大片开花结果

唐宋以来,被贬到海南的官员和知识分子,对海南发出开拓的先声,但毕竟人少力薄。而大规模开发则是蒙古人战争移民,强迫一万多名大陆人随军来琼开始的。难民中有原宋、辽、金的官员,王公贵族,有社会上各类知识分子,有能工巧匠,有医卜僧道,他们带来中原文化精华,他们在万户府、在各军、各兵屯所充任骨干力量,在各个岗位上发挥其才干的同时,把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工艺才学传给别人,包括他们的子孙和当地居民。许许多多的无私奉献者,都默默地工作,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海南开发史,而不愿留下名字。元代海南各地出现的私塾、家学、拜师学艺等多种文化技艺传授方式,大片开花结果,都得益于这些难民中无名氏的开创。

元朝以前,大陆有人来海南做官做事是常事,海南人到大陆做官做事则少见。元朝结束,明朝开始,于百年间,则有大批海南人到大陆做官做事,并向南洋发展。海南土生土长的各类人才拔地而出。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时代,海南有高水平的人才,奉献国家和世界。这些都是先驱者们在苦难中无私奉献栽培的花果。

P9-11

序言

挖掘海南历史的有心人——序张劲先生的《滨涯村万户府见证: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

陈祝栋

张劲先生系我在广东省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老同事,他在财经工作委员会工作,我在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有时在一起探讨文化方面的课题。二十一年前,他退休返回家乡海南省海口市定居,有时也返回湛江看看,见面也谈谈社会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事,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张劲先生退休后,一方面研究《易经》,一方面研究历史,他的论文《学易锁谈》被郭兆昆、张少鸿主编的《中国数术学论文精选》选载,他的新作《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也将面世,可喜可贺。作为一名老同志,退休后继续发挥余力,为社会作贡献,正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践行者。

张劲先生的《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以历史的眼光,细腻的笔调,史记的材料,记述着海南省海口市滨涯村,即古代称琼州的万户府1278年至1378年海南的百年传奇故事:1278年,蒙古军队打到海南,因无粮食可抢,加上水土不服,虫瘴交困,部队仓促撤回大陆。遗留下一万多名抓来随军服务的劳工难民。他们来自中原各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只能自发组成没有名称的生产自救组织,以滨涯村张熘家为联络地,克服万难,对蛮荒的海岛开展大规模垦荒开发(遂被皇帝任命为兵屯万户府)。几十年间,他们把海南建成生产先进、文化繁荣的全国粮食和纺织业生产基地。他们在这片天涯海角,曾奇迹般地开创了震古铄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而在1368年至1378年期间,海南又陷入社会动乱中,民族矛盾日深,成为生产落后、人民恐慌不安的边陲地区。

张劲先生的书中还附有关于滨涯村与明代大清官海瑞墓的史料,也值得人们一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很多历史学者认真研究考察我们国家和各地方的历史渊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相信热心研究中国历史和海南历史的人们,看了张劲先生这本传奇,也一定有所收获。这也是张劲先生退休后深入研究海南历史作出的贡献。

泱泱华夏,人才辈出。让我们继往开来,传承历史文化乃民族之好事美事,是为序。

2012年初冬草于广东湛江

后记

《百年传奇》脱稿了。但感觉并不轻松。一块石头仍重重压在心上。

民族矛盾,是世界性问题,和皇权意识牢固结合,危害尤甚。

五千年前,炎黄结合的民族,打败了黎族,占领中原。黎族逃往南方。他们散居在云贵高原和广西。有的进入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一部分到了海南。他们是聪明、勤劳、勇敢、天性善良的民族。

七百多年前,蒙古军队把一万多名随军服务的劳工难民(有汉族、金族、辽族)抛弃在海南荒野。如果当时黎族同胞对他们颇加无礼,他们就活不了。但善良的黎胞展开宽广的怀抱,接纳并救活了他们。和他们共同开发海南,把海南建成领先全国的农业文明社会。黎族同胞对纺织业有独到的卓越的贡献。这都是公认的,有历史记载的。明朝建立,黎族同胞支持万户府知事张贤率部(连同海南共同劳动的成果)归附明朝。想不到朱元璋却派军队讨伐海南,残杀热烈欢迎的人群。特别是对黎族同胞,见到尽皆斩杀。整个明朝一代,不断追杀他们。还从大陆迁来苗人,“以夷制夷”,隔山监视。在山口安放毒箭毒镖,阻杀过路黎胞。古今中外,都无甚于此。至清代和民国,政府仍视黎族为异类。日帝侵琼时,国民党两个保安团退入山区,粮食补给已加重黎胞的负担,但他们并未感恩,仍随意进山寨捉猪、拿鸡、牵牛。更有甚者,国军司令王毅竟然下令枪杀不肯交口粮的黎胞。有几个山寨,男女老幼全部被枪杀。有个青年女孩,从山下担水上山,回家见到全家被杀在门口,放下担子大哭,凶手也不放过……山区汉族居民目睹惨状,都说国军比日本鬼子还坏。可是,我们正史,从未披露。这是为什么呢?

一位老者曾对我说过,能知错并承担责任的人,是勇敢的人,善于进步的人,值得信任的人;也是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我相信。

我又想起二战后的德国,人民也是受害者。但他们却大智大勇,承担战争赔偿,建立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对子子孙孙进行赎罪教育。国家领导人还当众下跪承担责任。他们感动世界,受世人尊敬!他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滨涯村万户府见证--海南百年传奇(1278-1378)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9008
开本 32开
页数 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28
CIP核字 2013278072
中图分类号 K296.65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