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学与意境(精编版)/北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我们先再认清这歌德之谜的真面目:第一个印象,就是歌德生活全体的无穷丰富;第二个印象,是他一生生活中一种奇异的谐和;第三个印象,是许多不可思议的矛盾。这三种相反的印象,却实是互相依赖,但也使我们表面看来,没有一个整个的歌德,而呈现无数歌德的图画。

首先,有少年歌德与老年歌德之分。细看起来,可以说,有一个莱布齐希大学学生的歌德,有一个少年维特的歌德,有一个魏玛朝廷的歌德,有一个意大利旅行中的歌德,与席勒交友时的歌德,艾克曼谈话中的圣人歌德。这就是说,歌德的人生,是永恒变迁的。他当时朋友都有此感。他与朋友爱人间的种种误会与负心,皆由如此。人类的生活,本都是变迁的。但歌德每一次生活上的变迁,就启示一次人生生活上重大的意义,而留下了伟大的成绩,为人生永久的象征,这是什么原故?因歌德在他每一种生活的新倾向中,无论是文艺政治科学或恋爱,他都是以全副精神,整个人格,浸沉其中。每一种生活的过程里,都是一整个的歌德在内。维特时代的歌德,完全是一个多情善感,热爱自然的青年,著《伊菲格尼》(Iphigenie)的歌德,完全是个清明儒雅,徘徊于罗马古墟中希腊的人。他从人性之南极走到北极,从极端主观主义的少年维特,走到极端客观主义的伊菲格尼,似乎完全两个人。然而,每个人都是新鲜活泼原版的人。所以,他的生平,给与我们一种永久青春,永远矛盾的感觉。歌德的一生,并非真是从迷途错误走到真理,乃是继续地经历全人生各式的形态。他在《浮士德》中说:

“我要在内在的自我中深深领略,领略全人类所赋有的一切。最崇高的、最深远的,我都要了解。我要把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的胸心,我的小我,便扩大成为全人类的大我。我愿和全人类一样,最后归于消灭。”

这样,伟大勇敢的生命肯定,使他穿历人生的各阶段,而每阶段,都成为人生深远的象征。他不只是经过少年诗人时期,中年政治家时期,老年思想家科学家时期,就在文学上,他也是从最初罗珂珂式的纤巧,到少年维特的自然流露,再从意大利游后古典风格的写实,到老年时浮士德第二部象征的描写。

他少年时反抗一切传统道德势力的缚束,他的口号“情感是一切!”老年时尊重社会的秩序与礼法,重视克制的道德。他的口号“事业是一切!”在对人接物方面,少年歌德是开诚坦率、热情倾倒的待人。在老年时,则严肃,令人难以亲近。在政治方面,少年的大作中瞿支(Goetz)临死时口中喊着“自由”。而老年歌德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残暴深为厌恶,赞美拿破仑重给欧洲以秩序。在恋爱方面,因各时期之心灵需要,舍弃最知心最有文化的十年女友石坦因夫人而娶一个无知识教育、纯朴自然的扎花女子。歌德生活是努力不息,但又似乎毫无预计,听机缘与命运之驱使,所以有些人悼惜歌德荒废太多时间,做许多不相干的事,像绘画,政治事务,研究科学,尤其是数十年不断的颜色学研究。但他知道这些“迷途”、“错道”,是他完成他伟大人性所必经的,在“迷途中努力,终会寻着他的正道”。

歌德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迷途”与“正道”,表现于一个最司令人注意的现象,这现象就是他生活中历次的“逃走”。他的逃走,是他浸沉于一种生活方向,将要失去了自己时,猛然的回头,突然的退却,再返于自己的中心。他从莱布齐希大学身心破产后逃回故乡,他历次逃开他的情人茆利德利克、绿蒂、丽莉等,他逃到魏玛,又逃脱魏玛政务的压迫,走入意大利艺术之宫。他又从意大利逃回德国。他从文学逃入政治,从政治逃入科学。老年时且由西方文明逃往东方,借中国印度波斯的幻美热情,以重振他的少年心。每一次逃走,他新生一次。他开辟了生活的新领域,他对人生有了新创造、新启示。他重新发现了自己,而他在“迷途”中的经历,已丰富了、深化了自己。他说:

“各种生活,皆可以过,只要不失去了自己。”

歌德之所以敢于全心倾注于任何一种人生方面,尽量发挥,以致有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自知不会完全失去了自己,他能在紧要关头逃走,退回他自己的中心,这是歌德一生生活最大的秘密。但在这个秘密背后,伏有更深的意义。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之。

P4-6

作者简介
宗白华,雅号“佛头宗”,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艺术化。他将中国体验式美学推向了很好。
目录

《艺境》序

歌德之人生启示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徐悲鸿与中国绘画

哲学与艺术——希腊大哲学家的艺术理论

悲剧幽默与人生

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

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我和诗

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清谈与析理

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为第三次全国美展写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略论文艺与象征

艺术与中国社会

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美从何处寻?

美学的散步

康德美学思想评述

关于山水诗画的点滴感想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形与影——罗丹作品学习札记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序言

《艺境》序

画史上对唐朝画家张璪有着下面的记载:

张璪,字文通,画松特出古今。能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作生枝,一作枯干。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楞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毕宏画名擅于时,一见惊叹,异其唯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所受。璨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璨尝自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云。

当我写这集子里一些论艺小文时,张璪的人格风度是常常悬拟在我的心眼前的。他的两句话,指示了我理解中国先民艺术的道路。他的那篇《绘境》,可惜失传了,否则定有精微的议论,供我们咀嚼。今天,我收集过去三十多年来一些浅薄的论文,敝帚自珍,不足以张公一哂。但我也想冒昧地题名叫做《艺境》,表示我对他的追怀和仰慕。

(1948年6月,南京)

内容推荐

《美学与意境》作者宗白华先生一生美学思想的结晶。在意境理论、诗学理论、艺术创造理论和艺术辩证法等方面,都发表了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由此形成了其完整的美学思想。书中有论书法、论中国画、论人生等等众多方面的文章。

编辑推荐

《美学与意境》是宗白华先生一生美学思想的结晶。在意境理论、诗学理论、艺术创造理论和艺术辩证法等方面,宗白华先生都发表了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由此形成了其完整的美学思想。内含《歌德之人生启示》、《悲剧幽默与人生》、《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等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学与意境(精编版)/北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宗白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92396
开本 32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6
CIP核字 2016097181
中图分类号 B83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