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弗洛伊德/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

这本吧《弗洛伊德》(作者于晓波)是其中一册,是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专著。

内容推荐

这本吧《弗洛伊德》(作者于晓波)是其中一册,是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专著。

《弗洛伊德》分为弗洛伊德理论的历史背景;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患者临床资料的获得;精神分析疗法的不足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重要概念的解释

二、弗洛伊德理论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生平

一、志向远大的寻梦少年

二、早期的学术生涯

三、生命中最辉煌的岁月

四、最后的搏斗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二、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

三、弗洛伊德主要著作导读

第四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一、患者临床资料的获得

二、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三、精神分析疗法的不足

四、精神分析案例精选

第五章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

一、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积极评价

二、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消极评价

试读章节

费希纳(Gustay Theador Fechner,1801—1887)是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他继承了赫尔巴特的意识阈概念,但二者对于阈限的理解又有所不同。赫尔巴特更为看重观念的强度,费希纳则侧重于考察观念需要具备多大的力量才能使自己上升并保留在意识阈之上。他主要从物理量与感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出发,力图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方法移植到心理学中来。费希纳认为人的心理就像一座冰山,其大部分藏于水面以下,那里有一些观察不到的力量对它发生作用,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意识是由藏于其下的潜意识所推动一样”,费希纳直接称潜意识为心理能量。弗洛伊德借鉴了费希纳的冰山比喻,并且更加明确地将潜意识视为意识乃至整个人格的动力源泉。另外,费希纳基于他的心理物理学解释了愉快和不愉快产生的原因,这对弗洛伊德后来提出的“恒定原则”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精神分析的著作中,弗洛伊德曾多次称赞费希纳的重大发现并公开承认自己从中获益匪浅。

叔本华的影响

弗洛伊德与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在很多概念的描述上极为相似,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概念上。

首先是关于无意识的论述。叔本华把无意识看作是非理性的,他把人一切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都纳入到非理性的无意识之中。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并非处于有意识理智的控制之下,而是被无意识的本能冲动所控制,意识的角色仅仅是个“外交部长”。这一观点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如出一辙。

其次是关于性欲的论述。叔本华认为,性欲是一种最强烈而难以控制的欲望,是生存意志的核心,甚至人类都可以看作性欲的化身;人们在性行为中可以忘记自我,并能够体验到某种幸福和解脱。学者们常常把叔本华的有关思想称为性欲决定论,这一点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观点极为相似。

最后是关于本能的论述。叔本华一方面强调生存意志是所有生物的终极目标和最强的本能,另一方面又彻底否定了生存意志。他认为,所有具有生存意志的物种都在自相残杀,主宰地球的人类也不能例外。生和死是生命的两种必然的极端表现,死亡是生命的债务,也是生命的解脱,人们应该不再有需要、灭绝个体、灭绝种族,最终达到虚无与极乐的神圣境界。不难发现,叔本华的生死观和弗洛伊德有关生与死的两种本能学说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

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弗洛伊德和叔本华在思想上存在诸多共同点,但前者否认其学说受到后者的太多影响,因为前者声称他是在比较晚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后者的著作的。

尼采的影响

尼采(F.W.Nietzsche,1844—1900)是德国现代著名哲学家,他对弗洛伊德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对深层心理的探究上。尼采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体,意识只是其中一个细小的部分,心理活动中的绝大部分属于无意识领域,无意识才是人的心灵的最真实所在。这无疑影响着弗洛伊德潜意识概念的形成。

其次,表现在对梦的理解上。尼采认为,与真实生活相比,梦才是人最为内在的本质。他还指出,梦对于人们有着巨大的意义,例如,一定程度上,梦可以满足个体白天食物的缺乏,还可以弥补个体精神的空虚等等。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象征性满足,这一点无疑是受到了尼采的启发。

最后,尼采曾经提出“替代”、“遗忘”、“升华”等概念,对弗洛伊德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尼采认为,替代是原来无法满足的冲动在某种其他类别的对象上得到释放,升华是原来粗鄙的冲动转移到精致的冲动上,遗忘主要是对过去经验的抑制。弗洛伊德在论及自我防御机制(self—defensive mechanism)时也谈到了上述三个概念,其定义与尼采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p14-16

序言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丛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的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心理学家结合的产物。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的。具体来说,时代的进步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心理学家利用这些条件完成了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后,哲学已经为心理学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概念;生理学领域的成就为心理学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心理物理学的发现为心理学准备了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最终,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才把心理学从哲学的娘胎里催生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肯定时代精神的同时,我们无法抹煞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作为心理学后继者的参照,这些人为什么会从事心理学研究?他们是如何为之坚定不移、辛勤付出的?读者或许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巴甫洛夫是一位“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心理学家。他在从消化系统的生理研究转向神经系统的心理研究时,曾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他的决心。经过长达30多年艰苦卓绝的研究探索,巴甫洛夫终于建立了完整的条件反射学说。这种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是值得心理学后继者学习和借鉴的。

第二,心理学家对信念的坚守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他生前就遭人非议,而他死后仍难逃诟病。即使这样,也不能否定精神分析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功劳。如果没有弗洛伊德对“力比多”的坚定信念,就可能不会出现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心理学研究者首先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和科学哲学观都会影响到心理学研究者的热情和研究取向,甚至决定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原则的形成。所以,今天看来,心理学发展史上任何一个理论流派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当然,这些心理学思潮的形成都离不开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研究信念的坚守。

第三,心理学家对实证研究和理论思维的态度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门学科的进步,既需要科学的实验求证,也离不开严谨的理论思维。心理学也是这样,构造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心理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实验是为证实心理学理论而存在的。例如,格式塔心理学的似动和顿悟实验。但是,当前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寻找和发现问题。研究者试图把心理学理论建立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结论之上,或者说把心理学实验作为发现心理学理论的唯一有效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理论更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代心理学再没出现像詹姆斯、马斯洛、科勒这样的心理学大家,也没有出现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这样的心理学理论,这与当代心理学重视实验求证,偏废理论思维不无关系。丛书在介绍这些心理学家的章节中列出了“理论背景”板块,一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理论思考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丛书每本书介绍一位心理学家。编者制定了详细的编写原则和体例要求。丛书作者大多直接从事有关某一心理学流派、或某一位心理学家的理论研究工作。他们在准确把握这些思想理论的前提下,多方面收集材料,力争使内容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诚然,丛书编者和作者的观点难免会有偏颇、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叶浩生

2012年8月22日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弗洛伊德/世界著名心理学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晓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53121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2012193398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