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箴言新编(精)
内容
试读章节

1.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们多着,而有些人们却一心一意在造专给自己舒服的世界。这是不能如此便宜的,也给他们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眼前,使他有时小不舒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满。(《坟·题记》)

2.我的可恶有时自己也觉得,即如我的戒酒,吃鱼肝油,以望延长我的生命,倒不尽是为了我的爱人,大大半乃是为了我的敌人,——给他们说得体面一点,就是敌人罢——要在他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坟·题记》)

3.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坟·杂忆》)

4.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倘使我没有这笔,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诉无门的一个;我觉悟了,所以要常用,尤其是用于使麒麟皮下露出马脚。(《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

5.其实呢,被毁则报,被誉则默,正是人情之常。(《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

6.那时候我的敌军是专事于吹擂,不务于招兵练将的,攻击我的文章当然很多,然而一看就知道都是化名,骂来骂去都是同样的几句话。(《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7.所以我的经验是:毁或无妨,誉倒可怕,有时候是极其“汲汲乎殆哉”的。(《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

8.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9.民族主义的文学家在今年的一种小报上说,“鲁迅多疑”,是不错的,我正在疑心这批人们也并非真的民族主义文学者,变化正未可限量呢。(《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

10.而且,对于看了我的劝导青年人的话,心以为非的人物,我还有一下反攻在这里。他是以我为狡猾的。但是,我的话里,一面固然显示着我的狡猾,而且无能,但一面也显示着社会的黑暗。他单责个人,正是最稳妥的办法,倘使兼责社会,可就得站出去战斗了。(《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

11.况且即是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斗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如果一味鼓噪,已是《三国志演义》式战法,至于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式的战法了。(《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P2-5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目前影响深远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阎晶明,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出版有《鲁迅的文化视野》《鲁迅与陈西滢》等著作,在《鲁迅研究月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十月》等发表多篇关于鲁迅的论文及学术随笔。现任职于中国作家协会。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目录

选编者的话

一、论斗争策略

二、关于国民性

三、对中国文化之批判

四、对文学艺术的见解

五、对中国新文学的评价

六、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七、关于文学批评

八、关于翻译

九、社会分析与批判

十、青年的使命

十一、理解人生

十二、直面生存

十三、生活感受

十四、对中国各地的评价

十五、对同时代人的评价

序言

动手编一册关于鲁迅言论的书,这一想法由来已久。

十多年前,我开始收集有关“鲁迅语录”的书籍。这类书又以“文革”时期印制的*多。说是印制而非出版,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书并无正式出版单位,多是当时的大中学校学生小组、工厂里以车间为基础的工人小组甚至红卫兵组织以自己的名义编辑印制的,发行范围已不可考,但“语录体”的状况却是差不多的。翻阅这些书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作家里只有鲁迅可以“语录”?为什么鲁迅语录可以按照任何时代的政治要求、文化氛围来编辑?更深入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一句鲁迅的话,或一个文章片段,可以在不同的条目下放置,从而看上去并不完全“牵强附会”?这绝不纯粹是一个文学问题,甚至也不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很好层面上,这是一个语言学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鲁迅的话语具有“超级不稳定”结构,或极具模糊性、流动性的特点?我们能不能从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对鲁迅的语言、文体和表达风格做一次学理上的分析与研究?我所指的是,在我看到的“鲁迅语录”里,大家都可以按照“阶级与阶级斗争”“打倒孔家店”“反对资产阶级”“反抗帝国主义”等条目,去鲁迅杂文里找到对应的句子或片段。这些语言仿佛并非条目所指,又仿佛确实与此相关。我想就这一点而言,中国现代文学目前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作家来了。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表达方式大多直指主题,具有极高的确定性,一句评论时事的话,一种评论社会现象的表达,如果那时事已经消失,那现象也成为旧事逸闻不复存在,与之相关的文字也就失去了效用,扩散的幅度随之下降。鲁迅却是个例外。

但这绝不是一个人可以一时就能解决的学术问题,我只是想到了这个问题,却深知自己无力面对。*后,这些想法就逐渐减化成为编一本自己挑选、自己分类的“鲁迅语录”。因为即使加上“文革”后编辑出版的同类书籍,我以为我们面对鲁迅名言时往往有一种选择上的趋同,这就是,我们仍然按照鲁迅评论社会、历史的态度寻找其中的“硬性”话语,而忽略了他同时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许多论断是针对文学和艺术问题的,他还有很多关于生活、关于个人、关于人生的议论不但有妙趣,而且惹人思。他的言论应该在更大范围、更全面的领域里被人认识。

……

本书的目标不是想编一本可以省略阅读《鲁迅全集》的工具书,真正的目的,或许倒是引起读者阅读鲁迅文章的兴趣,借这些片段摘录而去查到鲁迅原文去整体阅读。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用意是否恰切,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是不敢断定的,也因此,我也希望,即使就本书内容而言,也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鲁迅、对鲁迅所评说的人与事的认识。  我以此冒险的工作,来表达对一位中国现代的伟大作家的致敬,也希望读者能从中理解和了解到他的伟大,激发起对中国、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探索热情,引发出更多关于人生世事的思索和理解。编者所愿若能实现十分之一二,则亦为幸事。

阎晶明

二〇一五年九月十日

内容推荐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伟大的启蒙者和精神导师。他对中国社会、人性、文学艺术、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论断,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历史和时间的打磨,鲁迅的智慧愈发显示出其宝贵的穿透力和强大的生命力。鲁迅研究者阎晶明从个人阅读的角度出发,将鲁迅作品中出现的“箴言”编选归纳分类,其中既有对中国国民性的剖析、中国文化的批判,也有对文学艺术、中国新文学的分析,既有对文学批评、文学翻译的态度,也有对自己作品的自谦或辩护,既有对青年、对同时代人的思考,也有对中国社会情状、对人生的理解。

本书为阎晶明选编的《鲁迅箴言新编(精)》。

编辑推荐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启蒙者和青年导师,他的启蒙理想,表现为毕生致力于使中国的年轻人开启智慧,洞察世相,少走弯路,提高对人生挫折的耐受度,完成有建设性和创造力的人生。

沈从文说鲁迅,“看透坏,不学坏”。阎晶明选编的《鲁迅箴言新编(精)》一书,将鲁迅所看透的“坏”,和鲁迅所不学的“坏”,悉数收尽。

鲁迅这些短小而有力的字句,最适合人在失意或意难平的时候阅读,总有拨云见日般的清朗和洞观。他用清新、强劲的共鸣,代替了廉价、空洞的安慰。鲁迅在世的时候,真诚地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因为若有一天他的观点过时了,就说明这个世界让人失意的地方已经不多了。然而直到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整整80年,他的文字也还是无法过时,宛若就在昨天,专门针对我们当下的处境而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箴言新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阎晶明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81656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7-02
首版时间 2017-02
印刷时间 2017-0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06
CIP核字 2016213559
中图分类号 I210.2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8
133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