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诗歌中的心事/闽籍学者文丛 |
内容 | 作者简介 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省长汀县。文学博士。一级作家。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常务副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出版有《文学如何立心》《散文的常道》等著作十几部,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曾获冯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奖项。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新世纪很好人才”。 目录 序 第一辑 为诗歌申辩 乡愁、现实和精神成人——为诗歌说一点什么 诗歌与什么相关 苦难的书写如何才能不失重?——我看汶川大地震后的诗歌写作热潮 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从诗集《出生地》说起 “诗教”的当下意义 诗歌是不知道的,在路上的 写作是身体的语言史 诗歌内部的真相 谁在伤害真正的诗歌 诗歌在疼痛 诗歌在前进 文学身体学 第二辑 理解诗人 回到事物和存在的现场——于坚的诗与诗学 分享生活的苦——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 写出生命的热烈与凉意——论田湘的诗歌 生命的探问与领会——谈谈冯娜的诗 为山水立心 词语的冲突及其缓解方式 走向“综合”的诗——我读哈雷的诗歌 恢复诗歌的精神重量 向下的,慢的——读梁平的《重庆书》 想念一种有感而发的诗歌 读诗:经验与叙事 一种有方向感的写作——关于雷平阳的诗歌 学术简表 后记:对话比独白更重要 内容推荐 《诗歌中的心事》所辑录的都是谢有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写的有关论诗的文章,有些是诗歌专论,有些是诗人或诗集的评论,也包括其在90年代末参与的关于“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几篇争论文章——这场盛大的争论,直接由一本“诗歌年鉴”和关于这本年鉴的评论(《诗歌内部的真相》)所引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歌中的心事/闽籍学者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有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10752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6 |
出版时间 | 2017-03 |
首版时间 | 2017-03 |
印刷时间 | 2017-03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4 |
CIP核字 | 2016313324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