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中西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研究的论作选集,根据研究内容分为10个单元:比较文学理论、译介学、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上)、跨学科研究(下)、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化学等,既有经典性、代表性的名家论作,又有新近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其中有学界名家的新作,如钱林森先生2015年发表的论文《18世纪法国传教士汉学家对〈诗经〉的译介与研究——以马若瑟、白晋、韩国英为例》,也有较为年轻的学者的代表性论文。本书稿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其出版对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领域的教师教学、学者治学也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陈瑞红,女,1971年出生,山东巨野人,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奥斯卡·王尔德与英国唯美主义研究,已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学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2012年曾到王尔德当年就读的牛津大学访学。 目录 第一单元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 现代意识观照下的可比性问题 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 第二单元 译介学研究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林纾的翻译 18世纪法国传教士汉学家对《诗经》的译介与研究——以马若瑟、白晋、韩国英为例 第三单元 主题学研究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欲望的荒谬——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汤显祖《邯郸梦》的比较研究 曹雪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人”形象比较 第八单元 跨学科研究(下) 禅与诗人的宗教——中印文学思想交流一例 论心理分析场中的曹禺戏剧本色 论王尔德的审美性伦理观 第九单元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万叶集》对《诗经》的借鉴 中国文学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多元取向 克罗德·罗阿与中国的文化对话 第十单元 比较文化学研究 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 中西忏悔意识之比较 世界神话传说里的英雄弃子——比较文化学的一个实例分析 性爱文化的中外分野及其衍化升华——高唐神女和维纳斯神话形象的一个比较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瑞红 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239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27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8-05-01 |
首版时间 | 2018-05-01 |
印刷时间 | 2018-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03,G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5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