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贤福清(文化福清)
内容
试读章节

释义忠——御赐“广济大师”的高僧

释义忠(781—872),俗姓杨,祖籍陕西成阳高陵县,其父曾任福唐县(即今福清市)县令,唐建中二年正月初六,义忠出生于福唐县治所。唐贞元十一年(795),释义忠14岁,因劝说移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的父亲改去贪婪恶习无果,便愤然剃度出家。

释义忠先是拜宋州律师玄用为师,随后遍访福建、广东各大名刹,先后到过福建武夷山、鼓山,广东佛山、罗浮山,拜访众多高僧,被石巩、大颠玄师等收为徒弟。他好学不倦,废寝忘食,不仅学习佛教经、律,以修身养性;还学习太祖拳和少祖拳等武术,以强身扶弱;尤其重视对医学的实践与研究,深入民间,博采众长,救死扶伤。他几十年如一日,学有所得,成为一位道行高深、武艺过入、医术高明的禅师。唐宝历元年(825),释义忠从广东返回福建。

释义忠途经漳州紫芝山,见这里村落稀少,人丁不旺。打听得知,这里常闹瘟疫,缺医少药,所以一派萧条。他决定在紫芝山住下,走乡串巷,一边行医,免费为百姓治病;一边化缘,在紫芝山半云峰下建三平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三平寺终于落成,远近僧尼闻讯前来投缘,三平寺很快成为方圆百里的名刹,更多的百姓慕名而来投医问药,一时间名震闽南。不料,到了唐武宗李炎登基,李炎对和尚有成见,下旨除庙赶和尚。三平寺太出名了,自然成了朝廷灭佛的目标。无奈,释义忠只好放弃紫芝山,率众僧尼到了山高皇帝远的平和县九层岩,再建一座新三平寺。

那时候,平和县境内的九层岩地区,山民过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活,住洞穴,穿兽皮,听天由命,生存艰难,不少山民被迫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了。释义忠到了那里,深入洞穴,对山民嘘寒问暖,悉心为山民治病,向山民传授健身武术,被山民尊为“仙人”。消息传出,外迁的山民陆续回到山里来。接着,释义忠传授他们先进的农耕技术,开垦荒山,建造田园,兴修水利,养牛造犁,插秧耘田;还教山民建筑村舍,男耕女织,使深山老林的山民们走出原始时代,走进铁器时代,使这里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六年后,唐武宗李炎驾崩,唐宣宗李忱继位。这位皇帝与前帝相反,认为佛教对教化百姓有重大作用,对国家安定有益,于是又复兴佛教。福建官员为了邀宠,投新帝所好,便把释义忠事迹上报朝廷。宣宗大喜,颁旨敕封释义忠为“广济大师”。从此,释义忠名声大振,三平寺香火鼎盛。

唐咸通十三年(872)十一月初六,释义忠在三平寺圆寂,寿92岁。后人尊称他为“三平祖师公”,在三平寺里塑像,把他作为慈善的神来敬奉。一千多年来,三平寺一直香火不断,连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都对广济大师顶礼膜拜,常捐款赠物,修缮庙宇。

林简言——福清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林简言(810—870),字欲纳。他的出生地说法不一,一说出生在上迳,一说出生在渔溪苏田村,一说出生在龙田前林村。有史记载,他于唐大和四年(830)登进士第,是福清有史以来第一位进士。

古代,中了进士并不是马上都有官做,大多要在京城“等缺”,即等待分配。此时,所有等待分配的进士都有所活动,朝廷里有官的走“官路”,身上有钱的走“钱路”。林简言生性狷介,一直把大文豪韩愈作为自己的榜样。他只相信自己的道德文章,不屑于去走歪门邪道。连许多文人常常言不由衷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他也不写。林简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官途”,而是国家大事。他发现当朝皇帝并没有注意到当时藩镇割据情势的严重,更没有去关心民众的疾苦,却一味沉湎在权贵的吹捧之中,做着太平盛世的梦。因此,他写了一篇题为《汉武封禅论》的文章,借批评汉武帝好大喜功、爱听奉承拍马的话,结果奸臣得宠、忠臣受气、百姓遭殃的史实,借古讽今,想以此给唐文宗李昂敲敲警钟。林简言的这篇文章在当时文坛引起强烈反响,文人们争相传阅。没想到,这篇文章没引起皇帝的警觉,却吓坏了那些惯于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以求得利益的奸臣权贵们。他们害怕皇帝从林简言的《汉武封禅论》中得到启示,从而以史为镜照出他们丑陋的嘴脸,于是千方百计想把林简言排挤出京城。他们正愁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忽然接到福建报告,说漳州剌史暴病死了。他们喜出望外,立马向皇帝举荐林简言前去“补缺”。皇帝见这么多大臣举荐,没有二话就准了。

林简言赴任前没有忘记家乡族人的嘱托,向皇帝打了一个报告,要求为族人减免繁重的赋税。皇帝把报告转到户部,户部又转到福建,当时福建的最高长官罗让看了户部转来的报告后很诧异,便把林简言叫来问话。他问林简言:“当年盈州徐公官为相国,只向朝廷请求减免一乡的赋税。而你只是一个州的刺史,却要求减免一族的赋税,这样合适吗?”林简言说了两个理由:一是家乡族人多以种地晒盐为业,无奈十年九旱,粮食年年歉收,连肚子都填不饱。同时盐税太重,盐贵了卖不出去又不能当饭吃,负担不起过重的赋税。二是家乡置县至今已有131年了,才出了他一个进士,足见家乡多么贫穷落后。他能有今天全仗族人栽培,为族人申请减免赋税,不仅仅是他个人给族人的一种回报,也是朝廷对热心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族人的一个奖赏,以利激励世人把兴学之风发扬光大。罗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便很器重林简言。

P7-10

目录

◎唐代

 黄檗希运——主张心即佛的临济宗祖师

 释义忠——御赐“广济大师”的高僧

 林简言——福清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王柴——十八年三试三捷的才子

 翁承赞——倡导“四门学”的开闽宰辅

 陈金凤——闽中第一位女词人

◎宋代

 了悟——宁德支提寺开山祖师

 林高、林概、林希、林邵、林旦、林颜、林开、林菜——一门三代八进士

 蔡伯怖——四岁的御赐进士

 郑侠——拿头作押为民请命的北宋重臣

 刘诜——北宋制定“大晟乐”的著名音乐家

 林抟——隐居山林的北宋著名演奏家

 王苹——程颐的得意门生

 黄祖舜——敢与秦桧抗争的副相

 林栗——深得信任的御赠少师

 黄洽——皇帝称誉“良金美玉”的副相

 陈恪——同流不合污、力保善类的贤臣

 黄定——边农边读的四十二岁状元

 林螵——要当文官的武状元

 敖陶孙——以诗评名噪一时的节义之士

 陈贵谊——敢向皇帝提意见的副相

 林亦之——著作等身的理学家

 林希逸——文章“足以诏今传后”的学者

 林同一生为忠义臣、死作忠义鬼的义士

◎元代

 张金——三十载抚侄成才的义姑

 陈友定——临死不屈的硬汉

◎明代

 卓敬——敢于直面强权的良吏

 林鸿——闽中诗坛十才子之首

 林杨——片疏霁天威、言泽遍三省的布衣

 薛廷宠——家贫如洗的吏部天官

 翁世经——被树风表俗的廉能楷模

 魏体明——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良吏

 秦经国——东南水军抗倭名将

 郭遇卿、郭造卿——文武全才,鼎力相助戚继光整饬边防的血性兄弟

 林春——从“无米为炊”到“进士第一”

 林廷兴——以身殉国的抗倭义士

 郑梦祯——为民请命、廉洁清正的州官

 林章——“触冒时忌,至死不悔”的风骨之士

 何璧——校订《西厢记》的戏剧作家

 叶向高——苦心支撑明廷的三朝元老

 佘梦鲤——两袖清风的湖广按察使

 刘应宠——明代抗荷名将

 林正亨——被湖南百姓称有再造之功的好官

 商梅——交友遍天下的八闽诗画奇士

 林汝翥——铁面无私的监察御史

 周在芝——从“海盗”到大明水军都督

 隐元——中曰文化交流使者

 林姿——以身殉国的士

◎清代

 张可立——欲抱印沉江代民而死的循吏

 薛起受——收复台澎有功之臣

 李复旦——奋不顾身、为民请命的秀才

 陈凤鸣——仗义疏财、慷慨助人的仁者

 余甸——雍正皇帝称其“直臣”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序言

吾邑福清自唐圣历二年(699)置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自唐大和四年(830)福清出了第一名进士林简言,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废除科举制度的1073年间,从福清这片素重“诗书礼乐”“登科第者甲于诸邑”的土地上,走出了1404位举人、710位进士。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担任相当于宰相职位2人、副相6人、六部九卿19人、封疆大吏31人。还有文学家、音乐家、书画家、理学家、史学家、天文地理历法专家、高僧大德及忠肝义胆之士等500多人。他们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用血汗和智慧铸就光辉灿烂的人生,不仅为家乡福清赢得了“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也带给邑人无上荣耀、自豪与激励,至今仍不失为我们瞻仰和学习的榜样。

本书从众多的古贤中遴选出其中较为知名的各类人物62位,其中唐代6人,宋代25人,元代2人,明代23人,清代6人。按人物生年编排,生年不详的大体按其生活的朝代排序,以示尊重。在选择过程中难免有所遗漏,所记述的事也可能不甚周全,这些都有待今后不断补正。

本书力图熔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炉,希望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介绍,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由于资料欠缺,有些文字较为简略,有的还只是传说,并非史实,仅资通俗阅读,还望方家教正。

内容推荐

吾邑福清自唐圣历二年(699)置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自唐大和四年(830)福清出了第一名进士林简言,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废除科举制度的1073年间,从福清这片素重“诗书礼乐”“登科第者甲于诸邑”的土地上,走出了1404位举人、710位进士。

郑敬平、贾枚编著的这本《古贤福清(文化福清)》从众多的古贤中遴选出其中较为知名的各类人物62位,其中唐代6人,宋代25人,元代2人,明代23人,清代6人。按人物生年编排,生年不详的大体按其生活的朝代排序,以示尊重。

本书力图熔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炉,希望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介绍,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由于资料欠缺,有些文字较为简略,有的还只是传说,并非史实,仅资通俗阅读。

编辑推荐

福清素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历代名贤迭出,不绝如缕。郑敬平、贾枚编著的这本《古贤福清(文化福清)》以文化视角,介绍了62位福清杰出人物的生平,讲述了他们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为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用血汗和智慧铸就光辉灿烂的人生。力图从这些人物身上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性、现实性和先进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贤福清(文化福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敬平,贾枚编
译者
编者 郑敬平//贾枚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67445
开本 16开
页数 1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5209500
中图分类号 K820.857.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60
18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