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
内容 | 作者简介 严靖,1981年12月生,福建连城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2003)、文学硕士(2006)和文学博士(2012)。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台湾地区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及新诗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四十年代文学新中国想象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从“抗日救国”到“抗战建国” 第二节 世界“四强”问题 第三节 “非杨即墨”的选择 第二章 文化本位主义与新中国想象 第一节 “绝续之交”的贞下起元:以《贞元六书》和《国史大纲》为代表的新型民族文化史观 第二节 “中国文艺复兴”理论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以李长之、宗白华为中心 第三节 “另类”废名的历史文化观及其思想转变 第三章 自由主义与新中国想象 第一节 三个讨论:“自由主义者往何处去知识分子今天该做些什么”与“今日文学的方向” 第二节 沈从文的个人本位与新中国想象 第三节 朱自清的人民本位及雅俗问题 第四节 袁可嘉一代:超越人民性与人性对立的努力 第四章 左翼文化与新中国想象 第一节 毛泽东的新中国话语: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节 赵树理:工农兵文艺的“方向” 第三节 阶级话语指导下的新农村与新中国想象:以丁玲和周立波为中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国家想象研究一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但尚有开拓和掘进的空间。抗战和内战的特殊语境滋生了新的文学思想和表达,也影响着此后的文学转折,四十年代庶几堪称现代文学国家想象的最重要阶段。严靖著的《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将文学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考察,运用各类文献,以文史互证的方法,讨论不同知识群体对新中国的认知与构想,细究文学与政治的内在联系,从而揭橥现代文学及知识分子传统的繁复面貌。 编辑推荐 严靖著的《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研究对象为1940年代(更确切的时间是1937-1949)文学对“新中国”的想象。一方面叙述中国现代作家在这一转折时期,面对战争与革命的历史语境,对文学与国家的未来产生的新的认识,另一方面讨论文学者通过自己的创作、政论或其他方式介入时代的情形。在此基础上,探究文学者对新中国的想象所产生的对社会及对自身命运的影响,并通过揭橥四十年代思想界的复杂图景,探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与时代意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新中国想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严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161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1 |
出版时间 | 2017-10 |
首版时间 | 2017-10 |
印刷时间 | 2017-10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4 |
CIP核字 | 2017288105 |
中图分类号 | I206.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