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隧道/全新知识大搜索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在历史的隧道中,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但就在这一隙一逝之间,塑造了你我,和我们之间的故事。历史给我们知识,也给我们智慧。人们阅读历史、解读历史,目的就是为了现在,人类的进步与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与解读有关,因为历史囊括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切成功的规则与失败的教训。历史,就如同法律上的一个个案例一样,可以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某个参照物,以及判断的准绳。历史是人类生命的活动行程,没有人能够抗拒这条来自太古的精深隧道。

内容推荐

历史的存在,是让我们今天引以为戒,让明天过得更好;历史是过去的,是让我们借鉴,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历史是人类生命的活动行程,没有人能够抗拒这条来自太古的精深隧道,但对当下而言,历史毕竟是属于过去的,所以,我们可以开创未来、缔造未来,却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因为历史不论是对的、错的,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已成定局,真诚面对历史隧道,才有助我们敞开心胸,以更广阔的视野去面对未来。

目录

第一章 华夏篇章 

 元谋猿人/002

 炎黄二帝/002

 女娲补天/003

 尧舜禹的传说/004

 夏朝的建立/004

 青铜时代/005

 甲骨文/006

 武王伐纣/006

 春秋五霸/007

 管仲相齐/008

 越王勾践/008

 商鞅变法/009

 战国七雄/010

 泽被千秋都江堰/010

 百家争鸣/011

 千古一帝秦始皇/012

 秦兵马俑/012

 焚书坑儒/01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014

 楚汉之争/014

 文景之治/015

 七国之乱/016

 武帝风流/01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017

 《史记》/018

 丝绸之路/018

 蔡伦造纸/019

 党锢之祸/020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020

 曹操/021

 三国鼎立/022

 八王之乱/022

 五胡十六国/023

 石窟胜景/024

 《齐民要术》/024

 科举制度/025

 开凿大运河/026

 隋末农民战争/026

 贞观之治/027

 一代女皇武则天/028

 开元之治/028

 牛李党争/029

 安史之乱/030

 藩镇割据/030

 唐末农民大起义/031

 五代十国/032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032

 杯酒释兵权/033

 王安石变法/034

 印刷术的革新/034

 《资治通鉴》/035

 东京保卫战/036

 靖康之变/036

 岳家军/037

 铁骑下的大帝国/038

 蒙古征战欧洲/038

 四等人制/039

 元曲/040

 从牧童到皇帝/040

 靖难之役/041

 郑和下西洋/042

 永乐迁都/042

 《永乐大典》/043

 张居正改革/044

 倭寇/044

 厂卫风云/045

 阉党/046

 《本草纲目》/046

 万里长城/047

 东林党风雨/048

 明末农民起义/048

 煤山自缢/049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050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050

 郑成功收复台湾/051

 三藩之乱/052

 康乾盛世/052

 《四库全书》/053

 文字狱/054

 鸦片战争/054

 《南京条约》/055

 第二次鸦片战争/056

 火烧圆明园/056

 太平天国革命/057

 天京事变/058

 坚船利炮强国梦/058

 中法战争/059

 中日甲午战争/060

 戊戌变法/060

 戊戌六君子/061

 义和团运动/062

 八国联军/062

 慈禧太后/063

 末代皇帝/064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064

 中国同盟会/065

 辛亥革命/066

 北洋军阀/066

 护国战争/067

 新文化运动/068

 五四运动/068

 中共一大/069

 北伐战争/070

 南昌起义/070

 秋收起义/071

 土地革命战争/072

 东北易帜/072

 “九一八”事变/073

 二万五千里长征/074

 遵义会议/074

 “一二·九”运动/075

 西安事变/076

 卢沟桥事变/076

 抗日战争/077

 南京大屠杀/078

 皖南事变/078

 南京受降/079

 重庆谈判/080

 解放战争/080

 三大战役/081

 开国大典/082

 抗美援朝/082

 两弹一星/083

 “文化大革命”/084

 “四人帮”/084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085

 中美建交/086

 十一届三中全会/086

 香港回归/087

第二章 世界年华

 神秘的古埃及/090

 繁荣的巴比伦王国/090

 强大的波斯帝国/091

 养孔雀的统治者——孔雀王朝/092

 希腊城邦制国家/092

 梭伦改革/093

 雄才伟略的亚历山大大帝/094

 罗马开创共和制/094

 斯巴达克起义/095

 独裁者恺撒大帝/096

 查理大帝的铁蹄/096

 诺曼征服/097

 阿拉伯帝国席卷欧亚非/098

 奥斯曼横扫地中海/098

 李成桂开创朝鲜/099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100

 查士丁尼一世的梦想/100

 亨利皇赤足忏悔/101

 十字军东征/102

 大宪章 出炉/102

 百年战争/103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4

 麦哲伦实现环球壮举/104

 星光灿烂的文艺复兴/105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06

 宗教改革领袖闵采尔/106

 尼德兰革命/107

 无敌舰队的覆没/108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108

 克伦威尔铁骑军/109

 查理一世上断头台/110

 光荣革命/110

 启蒙运动/111

 彼得一世改革/112

 罪恶的东印度公司/112

 “五月花”登陆美洲/113

 北美独立战争/114

 美开国之父华盛顿/‘114

 攻占巴士底狱/115

 法国《人权宣言》/116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16

 雅各宾派专政/117

 拿破仑的“雾月政变”/118

 百日政权/118

 维也纳会议/119

 神圣同盟/120

 工业革命/120

 英国宪章 运动/121

 共产主义者同盟/122

 《共产党宣言》/122

 1848年欧洲革命/123

 路易·波拿巴政变/124

 “欧洲首相”梅特涅/124

 门罗宣言/125

 西进运动/126

 南北战争/126

 解放者林肯/127

 《解放黑奴宣言》/128

 苏伊士运河通航/128

 俄罗斯废除农奴制/129

 明治维新/130

 铁血宰相——俾斯麦/130

 普法战争/131

 维多利亚女王/132

 巴黎公社/132

 美西战争/133

 门户开放/134

 日俄战争/134

 日本吞并朝鲜/135

 瓜分非洲/136

 三国同盟/136

 三国协约/137

 布尔什维克成立/138

 列宁/138

 巴尔干火药桶/139

 萨拉热窝事件/140

 第一次世界大战/140

 巴黎和会/141

 国际联盟/142

 华盛顿会议/142

 《九国公约》/14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44

 洛迦诺公约/144

 非战公约/145

 俄国十月革命/146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46

 圣雄甘地/147

 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148

 罗斯福新政/148

 “向罗马进军”/149

 希特勒/150

 东条英机/150

 慕尼黑阴谋——“被欺骗的和被出卖的”/151

 绥靖政策/152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52

 第二次世界大战/153

 三国轴心军事同盟/154

 轮椅上的总统——罗斯福/154

 钢铁意志——斯大林/155

 文学家首相——丘吉尔/156

 不屈战士——戴高乐/156

 《租借法案》/157

 《大西洋宪章 》/158

 《联合国家宣言》/158

 雕尔塔体系/159

 联合国成立/160

 《联合国宪章 》/160

 纽伦堡审判/161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t62

 蒙巴顿方案/162

 印巴第一次战争/163

 希腊内战/164

 杜鲁门主义/164

 铁幕演说/165

 马歇尔计划/166

 第一次柏林危机/166

 柏林墙/167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68

 华沙条约组织/168

 朝鲜战争/169

 亚非会议/170

 1954年日内瓦会议/170

 1961年日内瓦会议/171

 不结盟运动/172

 七十七国集团/172

 第二次柏林危机/173

 非洲统一组织/174

 红色革命家卡斯特罗/174

 《布鲁塞尔条约》/175

 匈牙利事变/176

 赫鲁晓夫/176

 布拉格之春/177

 苏伊士运河战争/178

 戴高乐主义/178

 古巴导弹危机/179

 肯尼迪之死/180

 越战的泥潭/180

 水门事件/181

 两伊战争/182

 马岛战争/182

 星球大战计划/183

试读章节

元谋猿人

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只有从远古猿人的化石上,我们才能多少知道一点我们的老祖宗是什么样子。迄今为止,在中国,最早的猿人化石叫“元谋人”,或者叫“元谋直立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所以叫“元谋人”。经古地磁法测定,元谋猿人的绝对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左右,比北京猿人化石和陕西蓝田猿人化石早100多万年,发现的化石为两枚上中门齿。元谋人已经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可能还会用火。元谋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早期猿人的体质特征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也证明中国是人类起源的主要地区。

炎黄二帝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炎黄其实是传说中的两个人。炎帝是传说中的姜姓部落的首领,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与黄帝战于阪泉(今天的河北涿鹿东南)之野,被打败;后与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又说炎帝就是神农氏。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相传在炎帝侵凌各部落的时候,黄帝得到各部落的拥戴,与炎帝大战三次,打败炎帝。后黄帝又与炎帝一起打败蚩尤。传说中的许多发明,如养蚕、文字、舟车、算数、乐器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

女娲补天

女娲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又被称为“娲王”,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传说中她与其兄伏羲氏结婚,生育了人类,后来他们制定了嫁娶之礼,禁止兄妹通婚。这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姻(就是属于同一血缘的人相互结婚)到族外婚姻的情况。传说中女娲发明了笙簧,还用黄土造人。最神奇的故事是说:古代帝王共工氏被祝融打败,便用头触断了支撑天的不周山,于是天漏了,大雨连绵,地球遭受洪水之灾。女娲就烧炼五色石补天,斩断鳌(大龟)的四只脚来撑住天的四极,洪水就被制服了。《红楼梦》中那句“无才可去补苍天”,就是借用了这个典故。

尧舜禹的传说

尧舜禹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名放勋,又叫陶唐氏,史称唐尧。他曾令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并推选舜为继承人。舜,名重华,黄帝的后代,号有虞氏,史称虞舜,因为孝顺,被推举为尧的继承人。他巡行四方,除掉四大凶人。舜死后,禹即位。禹是鲧的儿子。尧在位时,天下洪水泛滥,鲧用堵的办法治水,9年没见功效,被舜诛杀。禹受舜命治水,用疏导的办法,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制服了水害。相传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世称颂。尧舜禹禅让推举首领的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美谈。

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奠定了他所属的夏族在中原文化区的中心地位。按照传说中的禅让推举制度,大禹也曾推举其他人接替自己,但都失败了。最后,禹的儿子启接替了王位,开创了王位世袭制的先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一夏。夏朝从启开始,到暴君桀灭亡,共传承了16个皇帝,13代,约500年。今天中国人以“华夏”作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代名词,主要也就是与此有关。

青铜时代

在中国古代史上,使用青铜的时代早于使用铁器的时代。从夏朝到商代的早期,中国的青铜器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到了商代的晚期,青铜时代已经进入了发达繁荣的阶段。在中国古代史上司母戊大方鼎是现存的商代最大的青铜器之一。它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造型端庄,古朴厚重,长方形,有两个立耳,4个柱足,长110厘米,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腹部饰有兽面纹,耳廓为虎食人头纹,腹壁内有“司母戊”三个字。它是商代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标志,在世界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甲骨文

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又叫“契文”、“卜辞”、“殷墟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1899年,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到商代王朝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上的契刻文字,是一种比西周金文还早的文字,于是开始了对甲骨文的研究。20世纪以来,又陆续在郑州、洛阳、长安等地发掘出很多的甲骨。迄今为止,出土的甲骨有15万片之多。甲骨文使用的单词约4500个左右,目前能认识的约1700字。甲骨文记事简单,一块甲骨上少的只有几个字,多的有100字。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很丰富,上自国家大事,下至个人生活小事,都有记载,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武王伐纣

商纣王的残暴无道,致使商朝内外交困,社会矛盾激发。与此同时,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的周部落,在周文王的领导下,悄然壮大,并积极地向东扩张,对商朝虎视眈眈。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他定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积极准备讨伐商朝,召集自己的联盟部落,在河南孟津(今河南孟县)举行誓师仪式,并渡过黄河,向商进攻。决战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进行,这时的周兵才4.5万人,商兵却有70万人,可是商兵人心离散,而且大部分是一些临时召集来的奴隶兵,最后,奴隶兵阵前倒戈,周武王大获全胜。商朝由此灭亡,周朝的统治开始了。

春秋五霸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春秋”因为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一般的说法,春秋时代的年限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为止。当时,周天子王权衰落,诸侯们势力强大。诸侯之间相互缔约,用武力统率其他各个小的诸侯国,谁的力量最大,谁就担任盟主,盟主就是霸主。五霸的说法不同:一种说法讲,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管仲相齐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他能够建立自己的霸业,主要是靠管仲的辅佐。管仲原来是齐桓公争夺王位的对手公子纠的谋士,曾经用箭想要射死齐桓公。但齐桓公爱惜管仲的才能,摒弃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又叫管夷吾,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他与齐桓公的谋士鲍叔牙是少年时的好朋友,他能被齐桓公重用,就是因为鲍叔牙的举荐。管仲任相期间,采取了大量的改革措施。他改革赋税制度,加强军事力量,使齐国国富兵强,在“尊王攘夷”的号召下,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历史上称他的改革措施使得齐国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越王勾践

勾践(?-前465)是春秋末期的越国国君,公元前496年打败了吴王阖闾。为防止吴王的儿子夫差前来报仇,次年,勾践主动出击吴国,失败后求和,代价是到吴国当人质。三年后,因逢迎夫差得法,勾践被放回。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以示不忘耻辱,不忘报仇。他重用文种、范蠡等大臣,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公元前482年,乘夫差会盟黄池而国内空虚之机,勾践大举攻吴,严重削弱了吴国的实力。公元前473年,勾践在姑苏山围攻夫差,迫使他自杀,最终消灭吴国,继而北上争霸成功。

商鞅变法

商鞅,原是卫国人,姓公孙,名鞅,又叫卫鞅。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他推行变法。变法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始于公元前359年,主要内容是:发布垦草令,开垦荒地;实行封建租税制,编造户籍,施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废除世袭的贵族特权;奖励耕织;压制商人及商业活动。公元前350年,商鞅再次变法,主要内容是:实行井田制,普遍推行县制,颁布法令,按人口征收人口税;统一度量衡。此外,还推行严刑酷法,以国家暴力推行新法。商鞅废除了秦朝的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制,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朝最终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国七雄

同“春秋”一样,“战国”也是时代名,即东周王朝的后半段。因为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相互征伐,所以被后人称之为“战国”。从西汉未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开始,才有了这个历史时代的名称。时间跨度为公元前475年到秦朝建立的公元前221年,总共是253年的历史。战国时期,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这7个国家是当时众多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的。他们之间相互征伐,争雄称霸,所以叫做“战国七雄”。在吕不韦、李斯等人的辅助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相继吞并其他六国,最后统一了中国。

泽被千秋都江堰

在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流域经常发生严重的水灾和旱灾。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任蜀郡守,见岷江灾情严重,人民苦难深重,便下决心把闽江治理好。他集中劳动人民的智慧,亲自组织和设计了都江堰工程。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以后的朝代中,都江堰又得到了不断的修筑和管理,并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规模。两千多年来,都江堰绵绵不绝地滋润着成都平原,造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富足和美誉,养育了无数的炎黄子孙,是真正的泽被后世。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非常需要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人才,这促使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达。在当时的社会中,涌现出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名家、杂家等学派,他们就各种各样的社会、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与诸侯间的争雄称霸一样,各学派之间也展开争论,相互攻伐,争取为统治者所用,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种状况,史称“百家争鸣”。它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塑造了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架。

P2-11

序言

我们在历史的隧道中,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眼即逝。但就在这一隙一逝之间,塑造了你我,和我们之间的故事。历史给我们知识,也给我们智慧。克罗齐的一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就是说人类的发展不再盲目于任何事物,而是有理性地从事某种事物。也就是说,人们要问个为什么,并且要考虑逻辑性与合理性,然后才去行动。人们阅读历史、解读历史,目的就是为了现在,人类的进步与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与解读有关,因为历史囊括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切成功的规则与失败的教训。历史,就如同法律上的一个个案例一样,可以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某个参照物,以及判断的准绳。

对历史的书写比事实更具有可变性,但是否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呢?在我们看来都不是。历史的书写,需要一些形而上学原理,否则就会出现相对主义了。对此,胡适先生曾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历史就是一位任人梳妆打扮的小姑娘。不要说在专制的封建社会里,文网恢恢,动辄得咎,书写历史成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因秉笔直书而遭遇血光之灾甚至祸及九族者不知凡几;就是到了近代乃至现代,历史仍然充满了数不清的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史料的发现,有些谜团才陆续得以解开。”

历史的存在,是让我们今天引以为戒,让明天过得更好;历史是过去的,是让我们借鉴,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当下,历史的书写和理解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热潮,那么,我们今天应当怎样理解历史?笔者认为有两点应该重视起来:第一、读真实的历史。你所读的历史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某些为了个人利益制造出来的历史,即虚假的历史。可以想象,如果你读的历史是假的,那么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历史也不会作为证据被引用。第二、理解历史。历史就摆在那里,真实的历史只有一个。但是我们读的时候可以理解它,一个纯粹的事实如果不经过分析,那么有什么用呢?就像你有一千万,可是一辈子都没有花过,那它有什么用呢?

历史是人类生命的活动行程,没有人能够抗拒这条来自太古的精深隧道,但对当下而言,历史毕竟是属于过去的,所以,我们可以开创未来、缔造未来,却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因为历史不论是对的、错的,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已成定局,真诚面对历史隧道,才有助我们敞开心胸,以更广阔的视野去面对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隧道/全新知识大搜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25957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9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9: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