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战最后五天(欧洲亲历者讲述的故事)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墨索里尼之死

墨索里尼时日无多了。1945年4月27Et下午,意大利游击队抓住了为躲避盟军进攻而逃到科摩湖(LakeComo)附近的墨索里尼,并把他押送到群山中的一问安全屋。墨索里尼所剩无几的朋友根本找不到他。他和情妇克拉拉·佩塔奇(ClaraPetacci)于次日凌晨抵达阿扎诺(Azzano),当夜其余时间都被关在村头一个农民家里。负责看守的两名年轻的游击队员守在门外,彻夜未眠。克拉拉上床睡觉前去了户外卫生间洗了个澡,其中一个年轻人在外面偷看,回来后对另一个人说,墨索里尼的情妇的美胸妙不可言,难怪“领袖”(IIDuce)看上了她。

天光放亮。到了上午,墨索里尼才从熟睡中醒来。克拉拉在夜里哭过,枕头上还有睫毛膏的印迹,但墨索里尼睡得很香。他醒来时眼睛里布满血丝,脸色苍白,胡子拉碴。在俘获他的人看来,这位意大利的前独裁者在迎接不可预知的新一天时明摆着茫然失措。

墨索里尼早饭吃得很少,在卧室里把玩着一盘面包和萨拉米香肠,游击队员在边上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墨索里尼问他们,美军是否在当夜攻占了科摩。他们回答是,他只是低眉顺眼地点了点头。之后,克拉拉重新爬上床,盖好被子,试图睡个回笼觉。墨索里尼坐在床边,出神地望着窗外湖水对岸白雪皑皑的群山。

当天下午4点,行刑队来找墨索里尼的时候,他还待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们快速跑上楼,领头的是名穿着鹿毛色外套的高个子男人,自称瓦莱里奥(Valerio)上校。实际上,他名叫瓦尔特·奥迪西奥(walterAudisio),是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共产党老兵,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

奥迪西奥冲进屋里时手上拿着一支斯特恩式轻机枪(Sten)。

“快点!”奥迪西奥对墨索里尼说,“我是来救你们的。”

“真的吗?”墨索里尼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怀疑。“你真是太好了。”

“你有武器吗?”奥迪西奥问他。

墨索里尼头天夜里在厨房里偷了把小刀,藏到床上。但他告诉奥迪西奥自己没有武器。

奥迪西奥转向克拉拉。她还躺在床上,脸冲着墙。“你也快点,”奥迪西奥对克拉拉说,“快起床!”

墨索里尼穿上外套,而克拉拉在床上的衣服堆里胡乱翻找着什么。“你在找什么?”奥迪西奥问。

“我的衬裤。”

“别管它了,快走!”

克拉拉被迫把手包和衬裤留下来。她不情愿地走下楼梯,被人带到了屋外,而她的情人跟在后面。屋子的主人利亚.德玛丽亚(Li。D。Maria)从屋子侧面的一个窗户里,看着这行人在视线中消失。她紧张不安地在胸口画着十字。虽然对克拉拉只是惊鸿一瞥,但德玛丽亚喜欢她,希望厄运不要降临她的身上。

这群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山间小路上。穿着高跟鞋的克拉拉无助地紧紧靠着墨索里尼,但后者也没有力气支撑她。有一次墨索里尼差点儿摔倒,扶着墙才勉强站稳。克拉拉想拉他一把,但被人粗暴地推到一边。墨索里尼没有对她说一个字。他们从三名在石槽里洗衣服的妇女身边经过,继续朝大路的方向走去。看见他们的还有一位正从山上下来、背着一大捆干草的老者和一名带着孩子溜达的妇女。没人认出墨索里尼,但他们都奇怪他身边那名衣着光鲜的女子为什么哭个不停。

公路上一辆小汽车在等着他们。黑色的菲亚特轿车,罗马牌照。在这一行人出现时,罗西塔诺·巴巴里塔(RositaBarbarita)正在遛狗。奥迪西奥挥枪让她走开。她照办了,快步离开。墨索里尼和情妇被塞进菲亚特的后座里。

汽车开动了,奥迪西奥在汽车的挡泥板上坐下来,他的同伴则拿着枪站在踏板上。夜间负责看管墨索里尼的两名年轻游击队员一路小跑地跟着汽车。汽车沿着山路驶向名叫梅泽格拉(Mezzegr·a)的小村庄,把科摩湖甩在后面。

汽车没走多远就停在了贝尔蒙特别墅(ViliaBelmonte)门前。他们命令墨索里尼和克拉拉下车,靠墙站着。克拉拉抱住情人,难以置信地盯着这些人。奥迪西奥口里含糊不清地代表意大利人民和正义宣判了这两人的死刑。

“你们不能这么做!”克拉拉抗议道,“你们不能枪杀墨索里尼!”

“从他身边走开!”奥迪西奥回答说,“走开,否则你也没命。”

但克拉拉·佩塔奇不听他的,她拒绝放开墨索里尼。在克拉拉抱着墨索里尼不放、大声抗议的时候,奥迪西奥扣响了扳机。

在墨索里尼走向死亡的时候,他的妻子拉凯莱(Rachele)正躲在几英里之遥、科摩湖的南端。由于无处可去,她和两个最年幼的孩子来到科摩市郊外的切尔诺比奥(cernobbio)。一名友好的黑衫旅成员让……

P3-5

后记

拉凯莱·墨索里尼在蒙特卡蒂尼(Montecatini)。在德军投降时,她正待在伊塔洛一阿根廷(halo—Argentine)酒店。她和孩子们此时正在前往英国一个拘留营的途中。在那里,她们一直待到了7月底。她们被带到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亚岛(Ischia),后来重获自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墨索里尼的尸体于1946年被法西斯支持者偷走,在一辆汽车的后备箱里藏了好几个月,才重新在帕维亚(Pavia)的弗朗西斯墓地出现。墨索里尼被秘密重新下葬于塞罗马焦雷(CerroMaggiore)的另一处墓地里,直到1957年才交还给拉凯莱。墨索里尼的残骸现在躺在他的故乡普雷达皮奥的一处地下室里,现在还不断有人去参观。

墨索里尼的一片大脑被带到美国接受进一步检查,于1966年还给拉凯莱。美国驻佛罗伦萨领事馆很高兴地报告说,他们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2009年,墨索里尼的孙女亚历珊德拉(Alessandra)报怨说,有人在eBay上公开叫卖祖父的血迹和大脑样本。

亚历珊德拉的姨母索菲娅·维拉尼·希科洛内(sofiaVillaniscicolone)在纳不勒斯度过了糟糕的孩提时代。她把名字改成索菲娅·罗兰,追求母亲的梦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明星之一。

奥黛丽·赫本和她的母亲在战后前往伦敦,生活困窘。奥黛丽学习芭蕾舞,成了一名芭蕾舞女演员。她的体重和战时的食不果腹使她无法在芭蕾舞事业上登顶,于是她转向表演行当。她也成为大红大紫的耀眼明星。

希德嘉德·内夫被苏军抓住当了战俘。后来她终于能够重返柏林,并出演了多部影片。她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一片中与格里高利·佩克(GregoryPeck)演对手戏,但是她的德国背景——她拒绝将自己重塑为名叫吉尔达·克里斯蒂安的奥地利人——意味着她绝不可能进军好莱坞。

莱妮·里芬斯塔尔在战后试图重返主流电影业,但是由于自己的纳粹过去而上了黑名单。她再也没有认真地制作过一部电影。

罗曼·波兰斯基在战后与父亲团聚。他利用墙上的影像追求自己的梦想,先是在波兰,后来去了法国和美国。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电影导演之一,但是他的私生活一直麻烦不断。

斯派克·米利根偶尔出演一些影片,但是最乐于在英国电台和电视上表演他自己的材料。他与迈克尔·班汀尼(MichaelBentine)、彼得.塞勒斯(PeterSelles)和哈里·塞科姆(HarrySecombe)一道出演了《傻瓜秀》(TheGoonShow)。这是20世纪50年代最风趣幽默的电台喜剧之一,但是他一直备受其精神疾病的困扰。

埃兹拉·庞德在5月底被美军抓获,并被带到美国以叛国罪受审。他提出的精神错乱的理由被法庭接受了,于是在华盛顿特区圣伊莉莎白精神病院度过了12个年头。墨索里尼的大脑正是在这所医院接受检查的。庞德于1958年获释,并重返意大利。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5月份从战俘营获释,被遣返回美国。他在达累斯萨拉姆的经历给了他灵感,让他写出小说《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约瑟夫·希勒战后成为牛津大学的富尔布勒特学者,后来他写出了著名的《第22条军规》(Catch一22),书中含蓄地描述了他本人在地中海的服役经历,并且其主角约塞连(Yossarian)还部分借用了他的朋友尤汉农的名字。这两部小说都出色地控诉了战争的愚蠢。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被判在劳改营劳改八年,接下来在哈萨克斯坦流放。这段经历赋予他撰写某些杰出著作的素材,包括《癌病房》(C—anoerWard)《古拉格群岛》(TheCulagArchipelago)和《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OneDayintheLifeofIvanDenisovich)。没有哪一部他想到会在自己有生之年出版。1956年,在赫鲁晓夫接任斯大林之后,索尔仁尼琴获得了大赦。他后来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冈特·格拉斯被美国人抓住,在巴特艾布灵(BadAibling)的监狱度过了一段时间。他也成了作家,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战时经历,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皮鼓》(TheTinDrum)。他在1999年把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

约瑟夫·拉辛格在逃离国防军之后安全返乡,但是后来被美国人抓到。他在6月份获释,当上了牧师,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在罗马度过的。他的波兰同行卡罗尔·沃伊蒂瓦在1978年成为教皇约翰·保罗二世(PopeJohnPaulII)。拉辛格在2005年接任他成为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BenedictXVI)。

受颁战功十字勋章(Mc)的罗伯特·伦西中尉战后与名为英格博格(Ingebor-g)的颇具吸引力的前纳粹成员结成伴侣。她的男友在党卫军服役时被杀。后来,伦西当上了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ofCanterbury),并在1981年为威尔士王子(PrinceofWales)和戴安娜·斯潘塞(DianaSpencer。)女士主持了大婚仪式。

行伍生涯让伦西的战友威利·怀特劳明白,自己最适合当副手。他成为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副首相。彼得·卡林顿(PeterCarrington)在同一届政府供职,后来成为北约秘书长。

西班牙于1955年获准加入联合国。佛朗哥将军担任国家元首一直到1974年,并且于一年后去世。

杰克·肯尼迪1960年人主白宫,与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私交甚笃。

维利·勃兰特当上了西柏林市长,后来就任西德总理。1963年,当肯尼迪总统宣布自己是柏林人的时候,勃兰特就站在他身旁。  鲍勃·多尔伤势好转,但再也不能把右手举过头顶。他担任美国……

波兰总督汉斯·弗兰克被捕后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他在受审时在法庭上说:“就算过了一千年,德国的这个负疚都不会减轻。”他悔罪得太晚了。他紧张不安,时不时吞咽着口水。他对被关押期间受到的善待表示感谢,请求上帝在他赴死之后怜悯地接纳他。

约德尔的国防军制服的领子半竖着。他在走上绞刑架的时候,脸上的恐惧清晰可见。在刽子手往他头上套头罩的时候,他痛苦地喃喃自语道:“问候你,我的德国。”后来,德国一家去纳粹化法庭给予他死后赦免。

最后一个受刑的是赛斯一英夸特。由于一只脚有毛病,他只能靠看守们搀扶着爬上行刑台。“我希望此次处决是二战最后的悲剧行为,”他对在场的人说,“从这场世界大战中汲取的教训是,各民族之间必须存在和平与谅解。我相信德国。”

约德尔和赛斯一英夸特的尸体还挂在绳索上,戈林的尸体这时候被带进来向目击者展示他确实已毙命。在约德尔和赛斯一英夸特的死亡也被证实之后,所有尸体都停放在旁边的一问屋子里,供来自陆军通信兵的志愿者拍照。有几个绞刑被行刑者搞砸了。也许被数量吓住了,军士长约翰·伍兹(Johnwoods)和他的两名助手(其中一个是德国人)的拍摄工作做的并不理想。伍兹后来离开了德国,以免遭到德国人的报复。

华盛顿圣伊莉莎白医院索要纳粹分子的大脑来充实自己的收藏,但是遭到了拒绝。相反,这些尸体被送到达豪集中营,在天黑后火化了。当天晚上,骨灰冷却下来之后,被送到慕尼黑郊区,撒到伊萨尔河的一条支流,以确保希特勒的这些鹰犬不会有最后的安息之地。

苏联人花了好几天时间在总理府的废墟中寻找希特勒的尸体。一个恶作剧的德国人给他们指了具错误的尸体,而他们也误以为找到了他。他们最终拿走一个下颚骨和身体的其他几个部分,但是从来都没能验明他的正身。一些碎片被送到了克里姆林宫,其余部分葬在德国马格德堡(Magdehurg)的一个苏军基地。到了1970年,苏联人重新把它们挖出来,扔到里德里茨河(BierleritzRiver)中。

希特勒逃过总理府花园的火葬的概率微乎其微。他的骨灰当然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随风而逝。相反的说法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证据来证明。

总理府战后仍然由苏联控制,很快就被夷为平地。这个地方荒废了许多年,但现在被重新打造为一个现代化的公寓区。在希特勒曾经不可一世的地方,现在有停车场、操场和一家中餐馆。他火化的确切地方被街道设施围了起来,以防止大批人聚集在这里。游客们分成小批前来,德国人在那里默立,土耳其母亲们推着婴儿车悠然经过那里。  在手下恳求希特勒逃离地堡的时候,他堂而皇之地说:“我绝不会离开这个地方,我将永远站在这里守着,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之上。”

而今,狗儿们在同一个地方拉屎拉尿。(完)

目录

第一部分:1945年4月28日.星期六

1.墨索里尼之死

2.在柏林

3.希姆莱请求讲和

4.纳粹党徒纷纷逃命

5.意大利的混乱

6.希姆莱指望星象

7.贝尔森集中营

8.“吗哪行动”

9.达豪

第三部分:4月30日.星期一

10.联合国

11.进攻德意志帝国国会大厦

12.“呵呵勋爵”谢幕

13.美军攻占慕尼黑

14.意大利

15.希特勒去了瓦尔哈拉殿堂

第四部分:5月1日.星期二

16.德国人想要谈判

17.纳粹分子重组

18.苏联的劳动节

19.“饕餮行动”

20.邓尼茨向全国发表讲话

第五部分:5月2日.星期三

21.消息传开

22.纳粹党徒考虑自己的下场

23.驻意大利德军投降

24.柏林沦陷

25.既然元首已经离开人世

26.德国投降

后记

序言

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些事件比1945年4月底的五天更能震憾全世界:从墨索里尼被杀开始,以希特勒在柏林地堡里自杀的消息结束。这两位独裁者的死亡早就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人们没有料到他们的死亡方式居然如此骇人听闻:墨索里尼和情妇被倒吊在一群满脸嘲弄的乌合之众面前;希特勒的尸首被付之一炬;玛格达·戈培尔(MagdaGobbels)亲手毒死了自己的孩子;德意志帝国总理府内,精神错乱的职员在赴死前集体淫乱了一把。就连想象力最丰富的小说家都编不出这样的情节来。

苏军在猛烈袭击德国全国各地时犯下的暴行同样令人毛骨悚然。最严重的暴行发生在柏林。在苏军围攻这个首都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强暴事件。德国的男人在苏联的行为同样糟糕,但这并不能减轻所有年龄段的德国妇女的恐惧。她们惊慌失措,四处逃难,常有人为免遭苏联军人的轮奸而自杀。而苏联军人此前很少有机会享受西方这种电力或者室内卫生设施的美好。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离世之后,关于集中营的消息也浮出水面,惨绝人寰,令人不寒而栗。在墨索里尼被吊死在米兰的同一天,达豪集中营(Dachau)被美国人攻克。拉文斯布吕克(Ravensbruck)女子集中营次日得到解放,也就是希特勒结果自己性命的那一天。贝尔森(Belsen)和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集中营的首批照片于当周公布,展出的照片让公众不忍卒睹,难以置信。许多照片实在是太可怕了,以至于不能登在报纸上,只是在城镇和城市里展出,以便让自由世界的人们亲眼目睹纳粹德国所发生的事情。

重要的是,人们应该亲眼看看这些照片。他们都阅读报纸,听到关于集中营的种种传闻,但他们并不一定相信。电台记者理查德·丁布尔比(RichardDimbleby)是一位无懈可击的正直人士。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抱有怀疑的英国广播电台(BBC)播出他从贝尔森集中营发回的首个目击者报道。其他人阐述的所见所闻也不为人们所相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盛传着西线德军熔化人的尸体来提取脂肪,谣言后来被证明是假的,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是英国宣传部门的“杰作”。现在,传闻再度袭来:毒气室、干枯收缩的人头、由纹身人皮做成的灯罩等等。难怪人们对此持怀疑态度。

事实上,伦敦电影院率先上映了第一部关于集中营的影片,但是愤怒的民众为此举行了示威,因为本国政府再次说谎而义愤填膺。跟他们同样愤怒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他们很清楚集中营里发生了糟糕的事情,但他们仍然相信暴行被盟军的宣传部门严重夸大了,目的是为参战开脱。但是照片不会说谎。《每日快报》(DailyExpress)那一周在伦敦主办的展览的标题就是“眼见为实”。成千上万的人排队去看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照片,他们在离开时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后来,他们在电影院里观看了有关贝尔森集中营的影片:骸骨被推土机推到葬坑里,墓地旁德国平民站在党卫军的身边,一切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以防有人指控这些照片和胶片是造假。照片没有说谎。有太多的照片,在太多不同地方拍摄的照片,有太多的目击者支持这些说法,以至于它们根本不可能是谎言。根本就不可能。命的那一天。贝尔森(Belsen)和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集中营的首批照片于当周公布,展出的照片让公众不忍卒睹,难以置信。许多照片实在是太可怕了,以至于不能登在报纸上,只是在城镇和城市里展出,以便让自由世界的人们目睹纳粹德国所发生的事情。

重要的是,人们应该亲眼看看这些照片。他们都阅读报纸,听到关于集中营的种种传闻,但他们并不一定相信。电台记者理查德·丁布尔比(RichardDimbleby)是一位无懈可击的正直人士。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抱有怀疑的英国广播电台(BBC)播出他从贝尔森集中营发回的首个目击者报道。其他人阐述的所见所闻也不为人们所相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盛传着西线德军熔化人的尸体来提取脂肪,谣言后来被证明是假的,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是英国宣传部门的“杰作”。现在,传闻再度袭来:毒气室、干枯收缩的人头、由纹身人皮做成的灯罩等。难怪人们对此持怀疑态度。

事实上,伦敦电影院率先上映了第一部关于集中营的影片,但是愤怒的民众为此举行了示威,因为本国政府再次说谎而义愤填膺。跟他们同样愤怒的是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他们很清楚集中营里发生了糟糕的事情,但他们仍然相信暴行被盟军的宣传部门严重夸大了,目的是为参战开脱。

但是照片不会说谎。《每日快报》(DailyExpress)那一周在伦敦主办的展览的标题就是“眼见为实”。成千上万的人排队去看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照片,他们在离开时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后来,他们在电影院里观看了有关贝尔森集中营的影片:骸骨被推土机推到葬坑里,墓地旁德国平民站在党卫军的身边,一切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以防有人指控这些照片和胶片是造假。照片没有说谎。有太多的照片,在太多不同地方拍摄的照片,有太多的目击者支持这些说法,以至于它们根本不可能是谎言。根本就不可能。

有必要就已经有据可查的那一周再写一本书吗,无论这一周多么令人震惊?如果材料是新的而且是人们所不熟悉的,答案就是肯定的。例如,大家都知道,希特勒死在柏林,但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妹妹当时在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更名换姓为沃尔夫夫人,在她所在公寓的其他客人在讨论她兄长的死讯时,她只能独自垂泪呢?或者说,又有多少人知道希特勒最喜爱的电影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LeniRiefenstahl)当时在奥地利的一个滑雪胜地,当人们知道她的身份之后,她连张过夜的床都找不到吗?又或者说,未来的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Benedict)从德国国防军开了小差,步行回家,担心自己可能由于临阵脱逃而被枪毙或者吊死在树上吗?

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当时正在荷兰,很高兴能够避免被征召进国防军当军妓,但她的营养极度不良,因此她成为芭蕾舞演员的梦想看上去越来越遥不可及。11岁的罗曼·波兰斯基(RomanPolanki)在科拉科(Krakow)的街头流浪。鲍勃·多尔(BobDole)在德军的炮击行动中受到重伤,躺在意大利的一家医院里动弹不得。在人们为意大利战争的结束而欢呼时,他却在想着自己的脚趾从今往后还能不能再动。在各色人等中,一些人当时就已经名声在外,另一些人后来才出了名。他们都清楚记得,当战争局势在这五天里铺陈开来的时候,他们身处何方,当时在做些什么。

在我的上一本关于1918年停战协定的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中,我通过当时在场的一些人的眼睛来讲述这个故事。他们都是众所周知的或者引人瞩目的人物,但那些人通常并没有与我所描述的事件有直接的关联。像上一本书一样,在这本书里,我尽可能地引用他们的原话,涵盖了希特勒自裁,纳粹党徒树倒猢狲散的那一周的核心事件,但我也想知道玛莲娜·迪特里茜(MarleneDietr:ich)、君特·格拉斯(GunterGrass)、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杰克·肯尼迪(.JackKennedy),以及其他一些人当时在哪里。这个写作技巧行之有效,让人们能够一览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一周结束时全世界发生了什么。我觉得这一次它同样有效。

事先声明,权威的真相并不总是很容易就能够发现。不少目击者,特别是希特勒地堡里的那些目击者,在以后的岁月里修改了他们的故事,就同样的事件给出了不同的,通常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其他人则沉默几十年,然后很难记住正确的日期和事实。我一直羡慕能够确定某个特定的目击者说错了或者撒了谎的作者。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记录目击者的原话,在必要时把这些话加在背景中,然后让读者自己来判断。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接下来描述的事情肯定发生了,或者说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诚挚地感谢参议员鲍勃·多尔和卡林顿勋爵(Lordcarrington)为本书所做出的贡献。另外还要感谢亨顿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的助理馆长彼得·德维特(Peter:Devitt),他帮我找到了更多关于“吗哪行动”(0perationManna)的材料;感谢丘吉尔档案中心(churchillArchives)和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ChurchiuCollege)的凯瑟琳·汤姆森(KatharineThomson);感谢亚历克·霍姆斯(AlecHolmes),其外科知识帮助我理解了墨索里尼的尸检工作。谢谢我的经纪人安德鲁·洛尼(AndrewL~wnie)和纽约托马斯·邓恩出版社(ThomasDunneBooks)的罗伯·柯克帕特里克(RobKirkpatr4ck)和玛格丽特·史密斯(MargaretStaidl)。

最后,向总统吉米·卡特(JimmyCarter)表示歉意,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安排他的慷慨贡献。郑重声明,他说在希特勒死亡之际,他正在美国海军服役,当时多么希望自己能在时报广场上参加庆祝战争结束的活动。非常遗憾,我无法在本书中找到合适的一席之地提到它。

内容推荐

墨索里尼被处决、希特勒自杀、柏林沦陷……《二战最后五天(欧洲亲历者讲述的故事)》讲述了二战尾声的五天所发生的故事。从1945年的4月28日到5月2日,随着盟军推进到德国和意大利境内,法西斯主义者失去了对其民众的铁腕控制,而全世界也刚刚了解到欧洲的境况到底多么糟糕。

《二战最后五天(欧洲亲历者讲述的故事)》作者尼古拉斯·贝斯特向我们展示了这场战争的许多面孔,他将几十位著名人物讲述的故事游刃有余地糅合在一起:

◎沃尔特?克朗凯特,与一支加拿大部队空降到荷兰境内。

◎摄影记者李?米勒,捕捉到纳粹暴行的铁证。

◎未来的教皇本笃十六世,从步兵部队里开了小差,希望在返乡途中不要吃枪子。

◎奥黛丽?赫本,盟军的胜利消除了她要在德国国防军当军妓的危险。

作者将上述几十位知名人物讲述的故事游刃有余地糅合在一起,从这个具有启发的全新视角描述了欧洲战区,也因此成为精通二战最后日子的专家。

编辑推荐

墨索里尼被处决、希特勒自杀、柏林沦陷……尼古拉斯·贝斯特的《二战最后五天(欧洲亲历者讲述的故事)》讲述了二战尾声的五天所发生的故事。从1945年的4月28日到5月2日,随着盟军推进到德国和意大利境内,法西斯主义者失去了对其民众的铁腕控制,而全世界也刚刚了解到欧洲的境况到底多么糟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战最后五天(欧洲亲历者讲述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尼古拉斯·贝斯特
译者 洪漫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605394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195.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Andrew Lownie Literary Agent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