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钟山自选集/当代华语文学名家自选集系列/路标石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激情燃烧的岁月

父亲进城

一九五〇年八月,父亲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满怀亲情地走进了沈阳城,身后是警卫员小伍子,以及源源不断的队伍。此时,父亲走在沈阳城著名的中街上,他的眼前是数百人组成的欢迎解放军进城的秧歌队。背景音乐是数人用数只唢呐吹奏出的《解放区的天》,曲调欢快而又明亮。扭秧歌的人们,个个喜气洋洋。

父亲本想打马扬鞭在欢迎的人群中穿过,当他举起马鞭正准备策马疾驰时,目光偶然落在了琴的脸上。那一年,琴风华正茂,刚满二十岁。一条鲜红的绸巾被她舞弄得上下翻飞,一条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在她的身后欢蹦乱跳。青春的红晕挂满了她的眼角眉梢,她正在和姐妹们真心实意、欢天喜地地迎接解放军的又一次进城。三年前,辽沈战役之后,国民党溃退了,那时的解放军就进城了,很快又南下了。这次解放军又回来了。和已往不同,他们要在这里长久地住下去,守卫着新中国的北大门。于是,沈阳城里的百姓,真心实意地走出家门,来欢迎亲人解放军。

琴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天对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可她一点预感也没有,她在欢迎的人群里,用青春年少的身体尽情地扭摆着欢乐的激情。

父亲望见琴的那一刻,他强健的心脏暂时停止了跳动,扬起马鞭的右手僵在半空,他张大嘴巴定格在那里。此时,用目瞪口呆形容父亲一点也不过分。年轻貌美的琴出现在父亲的视线里,父亲不能不目瞪口呆。那一年,父亲已经三十有六了。三十六岁的父亲以前一直忙于打仗,他甚至都没有和年轻漂亮的女人说过话。这么多年,是生生死死的战争伴随着他。好半晌,父亲才醒悟过来。他顿时感到口干舌燥,一时间,神情恍惚,举着马鞭的手不知道落下还是就这么举着。琴这时也看见了父亲,她甚至冲父亲嫣然地笑了一下,展露了一次自己的唇红齿白。父亲完了,他的眼前闪过一条亮光,耳畔响起一片雷鸣。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无论如何也忘不下琴了,他被爱情击中了。

父亲参军前的老家一直在东北的大兴安岭脚下。爷爷奶奶在早年闯关东时便把家扎在了大兴安岭脚下的一个窝棚里。父亲是在冰天雪地里出生的,他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眼就是冰天厚雪、深山老林。于是胡天胡地的关东便成了父亲一生中难以割舍的情结,走遍天涯海角他也无法忘记关东的冰天雪地。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打打杀杀之后,父亲又回到了关东。走进沈阳城,骑在马上的父亲流下了两行激动的泪水。琴的身影在父亲的泪眼里挥之不去。父亲挥手抽了一下马屁股,在心里咬牙切齿地说:老子这辈子娶定你了!

父亲三十有六,身边仍没个女人,这在战争岁月中纯属正常。父亲十三岁那一年参加了抗联的队伍。十三岁的父亲,其实已经走投无路了。父亲的父母不远万里闯关东来到东北大兴安岭脚下的靠山屯,生活并没有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改变。靠山屯大都是猎户,打猎为生。父亲的父母一来到靠山屯就想学会打猎这种谋生手段,可惜的是,一直到他们冻死在古老的林子里,也没能完全学会在胡天胡地里生存下去的手段。父亲的父母在一个大雪漫天的清晨走进了深山老林,结果他们迷路了,林深雪厚,他们无法找到回家的路了。三天之后,靠山屯的人们才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他们的尸体已经如石头般坚硬了。那一年,父亲八岁。八岁的父亲在靠山屯举目无亲,是靠山屯的人们养大了父亲,父亲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父亲从八岁到十三岁这段时间里,吃遍了靠山屯所有猎户。在凄风苦雨中,父亲慢慢长大了。十三岁那一年,父亲参加了抗联。抗联的队伍里有这样一批娃娃兵,他们连枪都拖不动,手里只是拄了根棍子,那是他们行军时的帮手。

那一年,在冬季又一次来临,日本人尚没封山之前,抗联总部作出决定,为了保存抗联的后备力量,决定将这批娃娃兵送到延安去学习。

父亲永远也无法忘记陕北的日子。那里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生活是那么的火热,父亲在陕北第一次听见那首著名的歌曲——《解放区的天》。父亲和那批娃娃兵一起进了陕北的少年干训队。陕北的红军在陕北闹了两年大生产之后,终于走出了陕北。一部分被改编成了八路军,另一部分直抵东北,插入到了敌后,走进了抗日的最前沿。

父亲那一年已年满十八岁了,他在一纵当排长。当他又一次踏上东北的土地之后,心里多了许多说不清的滋味。他又想起了在抗联时的岁月,还有在靠山屯吃百家饭的日子。现在的抗联,仍艰苦卓绝地和日本人在老林子里周旋着,他们拖住了一部分日本人的力量,支援着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

又是几年之后,日本人终于投降了。父亲本以为不会打仗了,他第二次回到东北后,一直无法忘记靠山屯的父老乡亲。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他日夜都在思念着靠山屯,可他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回去过。日本人投降了,不打仗了,这时父亲已是一纵的一名连长了。他不仅学会了打仗,而且枪法也练得百发百中了,他回到靠山屯完全可以靠打猎为生了。他要当一个好猎人,为不能自食其力的父母挽回面子,同时也报答靠山屯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父亲的理想没有得到实现,日本人投降不久,国民党为了争夺胜利果实再一次掀起了内战。他们在东北投人了大量兵力,和东北纵队展开了新的一轮较量。中国伟人毛泽东远见卓识,早就派出了中共传奇将领林彪深人到东北指挥作战。争争夺夺拼拼杀杀之后,解放军滚雪球似的壮大了起来。在中国伟人们的调度下,东北打响了著名的辽沈战役。那一年,父亲已经是一名很年轻的营长了。年轻的父亲明白了一条真理,要想安心踏实地回到靠山屯过猎人的日子,首先要把眼前的国民党部队彻底消灭,否则猎人将无宁日。于是,父亲热情高涨地投入辽沈战役。在这样你死我活的敌我较量中,父亲无论如何想不到女人,他也没有功夫去想。虽然父亲那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但他早已把过剩的精力转化到了战争中。老年的父亲曾这样形容战争:战争打的是精血。老年的父亲对战争的形容精辟而又深刻。辽沈战役以解放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国民党队伍节节败退,固守北平和天津,企图扼守住通往中原的这条要道。这是有着许多精血的解放军们不能答应的,他们雄赳赳地走过山海关又打响了平津战役。这之后,父亲随着百万大军一直南下,追着国民党的队伍一直往南。国民党的队伍没有喘息的时间,追赶的父亲也没有喘息的机会。在这种追着赶着中,一年年过去了,父亲的年龄也一年大似一年了。年轻力壮的父亲,无数次地想过女人,但却一直和女人无缘。父亲的队伍一直把国民党追到了海南岛,最后又把国民党赶往台湾才暂时罢休。这时共和国已经一岁了,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只是边远地区仍有国民党在负隅顽抗,但已是秋后蚂蚱,没有几天蹦跳了。于是,父亲的部队又挥师北上,进驻东北沈阳城,建立更加巩固的大后方。

P3-6

作者简介
石钟山,1964年生人,当代有名作家、编剧。
1984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白雪家园》《大院子女》等文学作品,500余万字。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荣获中央宣传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很好作品奖,短篇小说《国旗手》获《小说月报》第八届百花奖。出版有中文版《石钟山小说集》等,部分内容被翻译成英、法等国文字。
根据他创作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等,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观众,成为热播电视剧。
书评(媒体评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被作品中人物的际遇感动着。

——李倩(著名文学评论家)

小说超越了“国民鱼水情”模型,而升华为对人性探讨的深度。另一方面,小说对农村特殊年代苦难的书写,都因其真实性而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孟繁华(著名文学评论家)

石钟山的小说一直是以父子关系构成情节的张力的,这一回他转向了兄弟关系,这种转变也许意味着他从敬畏历史的写作姿态中走了出来,以一种自信的目光注视兄弟们叱咤风云的当下。

——贺绍俊(著名文学评论家)

身为军人的石钟山以擅长描写军事题材著称于世。他的小说语言真挚感人,总有一种朴素的打动人心的力量,情节上层层推进,让人读后忍不住感动。

——《中国新闻出版报》

目录

中篇小说

 激情燃烧的岁月

 幸福像花儿一样

 快枪手

 闯关东的女人

 当过兵的二叔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狗头金

 关东镖局

 横赌

 红颜

 角儿

 文官武将

 夏日机关

 幸福的完美

 最后一个士兵

短篇小说

 国旗手

 雁

 小镇

 幸福的肾

 血红血黑

 一唱三叹

附录

 石钟山主要作品出版年表

序言

王蒙

新华文轩集团在做一套当代作家的自选集,第一批将出版阎连科、梁晓声、刘醒龙、张承志、王蒙的自选作品,目前签约的则还有熊召政、王安忆、石钟山、方方、池莉、石钟山等同行文友,今后还将考虑出版港澳台及海外华语作家的自选作品。好事,盛事!

现在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太大的声势,人们的注意力正在被更实惠、更便捷、更快餐、更市场、更消费也更不需要智商的东西所吸引。老龄化也不利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推广,因为老人们坚信他们二十岁前读过的作品才是最好的,坚信他们在无书可读的时期碰到的书才是最好的,就与相信他们第一次委身的情人才是最美丽的一样。新媒体则常常以趣味与海量抹平受众大脑的皱折,培养人云亦云的自以为聪明的白痴,他们的特点是对一切文学经典吐槽,他们喜欢接受的是低俗擦边段子。

孟子早就指出来了,“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他强调的是心(现在说应该是“脑”)的思维与辨析能力,而认为仅仅靠视听感官,会丧失人的主体性,丧失精神的获得。因为一切的精神辨析与收获,离不开人的思考。

当然,耳目也会激发驱动思维,但是思维离不开语言的符号,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思维的艺术,是头脑与心灵而不仅仅是感觉的艺术。文艺文艺,不论视听艺术能赢得多多少百倍更多的受众,文学仍然是地基又是高峰,是根本又是渊薮。文学的重要性是永远不会过时与淡化的。

当代文学云云,还有一个问题,“时文”难获定论,时文受“时”的影响太大。学问家做学问的时候也是希罕古、外、远、历史文物加绝门暗器,不喜欢顺手可触、汗牛充栋的时文。

但读者毕竟读得最多最动心动情最受影响的是时文。时文而晒一晒,静一静,冷一冷,筛一筛,莫佳于出版自选集。此次编选,除王蒙一人而外都是文革后“新时期”涌现的作家,基本上是知青作家。知青作家也都有了三十年上下的创作历程与近千万字的创作成果。几十年后反观,上千万字中挑选,已经甩掉了不少暂时的泡沫,已经经受了飞速变化与不无纷纭的潮汐的考验,能选出未被淘汰的东西来,是对出版更是对读者的一个贡献。以第一批作者为例,阎连科的作品扎根家乡土地,直面历史现实,古朴淳厚,力透纸背。梁晓声身体的不幸造就了他的悲天悯人,深邃追问,碧落黄泉,振撼通透,沉潜静谧。刘醒龙对于长篇小说的投入与追求,难与伦比,乡土风俗,哲思掂量,人性解剖,一以贯之,未曾稍懈。张承志更是富有思辨能力的好手,亦叙亦思,有描绘有分解,他的精神空间与文学空间纵横古今天地,耐得咀嚼,值得回味。我的自选也忝列各位老弟之间,偷闲学学少年,云淡风清,傍花随柳,作犹未衰老状,其乐何如?

我从六十余年前提笔开写时就陶醉于普希金的诗:

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所以永远能和人民亲近,

我曾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过自由,

为倒下去的人门,祈求宽恕同情。

……不畏惧侮辱,也不希求桂冠,

赞美和诽谤,都心平静气地容忍,

看到文友们的自选集的时候,我想起了普希金的诗篇《纪念碑》。每一个虔诚的写者,都是怀着神圣的庄严,拿起自己的笔的。都是寄希望于为时代为人民修建一尊尊值得回望的纪念碑来的。当然,还不敢妄称这批自选集就已经是普希金式的纪念碑,那么,叫路标石就好。几十年光阴荏苒,总算有那么几块石头戳在那里,记录着时光和里程,记忆着希冀和奋斗,还有无限的对于生活、对于文学的爱惜与珍重。它们延长了记忆,扩展了心胸,深沉了关切与祝福,也提供给所有的朋友与非朋友,唤起各自的人生百味。

内容推荐

石钟山的作品,大多与军旅题材有关,在作者笔下,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他善于创作主旋律作品,把老百姓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石钟山自选集》精选了石钟山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父亲进城)》《幸福像花儿一样》《快枪手》《当过兵的二叔》《关东镖局》《文官武将》《幸福的完美》,短篇小说《国旗手》《小镇》《最后一个士兵》等重要篇章,全面展示了石钟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编辑推荐

第20届、22届、26届飞天奖,地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石钟山创作精华全景展现。

石钟山亲自编选的权威读本!全面展现石钟山三十余年的创作成就。

王蒙亲自作序并诚意推荐!

《石钟山自选集》精选了石钟山的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激情燃烧的岁月(父亲进城)》《幸福像花儿一样》《快枪手》《当过兵的二叔》《关东镖局》《文官武将》《幸福的完美》,短篇小说《国旗手》《小镇》《最后一个士兵》等重要篇章,全面展示了石钟山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一本书读懂石钟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钟山自选集/当代华语文学名家自选集系列/路标石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钟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28527
开本 16开
页数 6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39
出版时间 2017-09
首版时间 2017-09
印刷时间 2017-09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824
CIP核字 2017119697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当代华语文学名家自选集系列
印张 39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7
16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5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