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治诸风附脚气
卷之二 治伤寒附中暑
卷之三 治一切气附脾胃积聚
卷之四 治痰饮附咳嗽
卷之五 治诸虚附骨蒸
卷之六 治积热
卷之七 治眼目疾
治咽喉啮
卷之八 治杂病
治疮肿伤折
卷之九 治妇人诸疾附产图
卷之十 治小儿诸疾附诸汤诸香
附:指南总论三卷
方剂索引
图书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典藏版)(精)/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
内容 | 目录 卷之一 治诸风附脚气 卷之二 治伤寒附中暑 卷之三 治一切气附脾胃积聚 卷之四 治痰饮附咳嗽 卷之五 治诸虚附骨蒸 卷之六 治积热 卷之七 治眼目疾 治咽喉啮 卷之八 治杂病 治疮肿伤折 卷之九 治妇人诸疾附产图 卷之十 治小儿诸疾附诸汤诸香 附:指南总论三卷 方剂索引 内容推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典藏版)(精)》为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编写,全书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系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次整理,以元版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从事中药炮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的必读书籍之一,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编辑推荐 太平惠民和剂局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典藏版)(精)》是宋代以来的著名方书之一。宋代政府设立药事管理机构,最初称为“太医局熟药所”,后更名为“和剂局”,专司药材、药剂的管理与经营。本书是当时官方和剂局所使用的成药处方范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书中载方788首,对后世临床用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书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从事中药炮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的重要古籍之一,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典藏版)(精)/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太平惠民和剂局 编;刘景源 整理 |
译者 | |
编者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24177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2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53 |
出版时间 | 2017-06 |
首版时间 | 2017-06 |
印刷时间 | 2017-06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32 |
CIP核字 | 2017051328 |
中图分类号 | R289.3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46 |
高 | 28 |
整理 | 刘景源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