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企业管理实务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宝红所著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把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管理文化相结合,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案例,以帮助中国公司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本书通过分析一个个案例,讲细节、讲执行,以独立文章的形式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实践,将有助于中国公司成功整合公司与供应商的资源,构建强大的全球供应链。

内容推荐

刘宝红所著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从实践者的角度,通过分析一个个案例,讲细节、讲执行,以独立文章的形式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实践。《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注重解决供应链实践中基本面的问题,填补了相关领域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全书包含供应链管理和设计、供应商管理、从小采购到大采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职业等内容。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我想写一本什么样的书

作者简介

第1章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与“盲人摸象”

 【案例1-1】福陆公司:从小采购到大采购

 【案例1-2】从硅谷向亚洲补货要几天

 从美国三大协会的演变看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与三流集成

 【案例1-3】罗尔斯·罗伊斯的“40天引擎计划”

 供应链:我们离集成管理还有多远

 【案例1-4】摩托罗拉的100多种手机电池

 【案例1-5】约翰·迪尔的424种手套

 供应链:大并不是伟大

第2章 供应链设计

 供应链设计:是演进,不是革命

 供应链设计:是救命药,也可能是毒药

 【案例2-1】专门支持新产品开发的供应链

 【案例2-2】备件部的专用仓库

 【案例2-3】全球采购下的一个供应链设计

 供应链设计中的一级供应商选择

 【案例2-4】阳极氧化件的管理

 【案例2-5】表面喷镀处理供应链

 牛鞭效应及其成因

 供应链的末端

 预测在供应链末端失效

第3章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的指标体系

 【案例3-1】不只是供应商的错

 【案例3-2】缺了一个纸箱

 【案例3-3】对供应商满意度的调查

 【案例3-4】新系统上马,指标下滑

 【案例3-5】绩效管理:战略采购成果持久的关键

 为什么按时交货率是70%

 【案例3-6】死猪不怕开水烫

 【案例3-7】公司合并一团糟

 【案例3-8】黎明前的黑暗与积极规划

 【案例3-9】You don't manage if you don't measure

 年度降价:师出有名

 供应商整合:不能光靠制定政策

 海外大供应商的管理

 不要热衷于淘汰供应商

 讨价还价不是谈判的全部

 价格究竟值多少钱

 【案例3-10】刚到任,产品开发部要求供应商降价20%

 【案例3-11】供应商买了便宜材料

 美国汽车供应链:最后一块银元的游戏

第4章 从小采购到大采购

 采购管理的五个阶段

 美国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发展历史

 【案例4-1】淘汰了5年的供应商

 【案例4-2】整合后的供应商不降价

 从小采购到大采购:人才先行

 战略转型中的供应商开发

 集中采购的雷区

 【案例4-3】物流经理半年不到辞了职

 【案例4-4】整合一年多,老产品动不了,只有从新产品开始

 【案例4-5】集中采购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万能药

 集中采购:解决谁的问题

 省钱的阻力

 【案例4-6】伊顿公司的逆向竞标

第5章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职业

 供应链管理有哪些职业机会

 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职业认证

 欧美供应链/物流管理名校

 供应链管理的职业教育

 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书刊

 供应管理人员是什么

 【案例5-1】为什么员工只能待半年

 【案例5-2】连升三级

 职业发展

 对贡献有激情,对回报有信心(王建硕)

 做自己最好的生活大师(林富元)

试读章节

第1章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与“盲人摸象”

在硅谷,每当我说起自己做供应链管理工作时,常常就有人问,你做的是SRM(供应商关系管理)还是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是编程序还是负责业务流程?当他们听说是管理供应商、优化库存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时候,总有人半信半疑:供应链管理不是软件?

其实疑惑不无道理。供应链管理的范畴非常广泛,对它的认识就像盲人摸象(见图1—1)。与IT行业的人讲,他们想到的是供应链管理软件,例如Oracle、SAP;与采购人员讲,他们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采购管理,即确保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地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或服务;与生产管理出身的人讲,他们则认为供应链是生产管理的延伸;与物流行业的人讲,供应链管理则等同于供货网络设计、车辆调度、库存管理等。

在中国国内,很多人则分不清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2010年,笔者陪同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的主席访问中国,给他做翻译。在跟一个本土顶尖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会谈时,该CEO几次提到物流管理,说ISM可以在物流管理上做出更大贡献。他指的应该是供应链管理,因为IsM侧重于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跟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领域物流管理还离得比较远。当然,因为远离操作层,在一个有上千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的大公司的CEO看来,这些区别或许不怎么明显了。

物流和供应链这两个概念大致是同时期传入中国国内,当时的大背景是中国高昂的物流成本约束着供应链的效率。物流成本包括仓储、分销、运输、库存、供销规划、物料搬运、第三方物流等费用。这些成本跟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息息相关。美国的物流成本是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这得益于其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和信息基础设施,例如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货柜车平均几天就可走一趟,相应地,整条物流的库存、运输等成本就小得多。而中国的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主要依靠火车,调度上的灵活性自然不如公路运输,尽管东西距离与美国差不多,但货物周转一趟动辄数以周计,相应地,整体物流成本是GDP的20%左右。物流成为供应链的瓶颈,因而物流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乃至一叶障目,误把物流管理当做供应链管理。  那么,到底什么是供应链管理呢?供应链管理就是对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以达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它是一个综合管理思想,在实践操作中由三大领域构成: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物流管理,这三大领域跨越企业管理中的供、产、销三大块(另外三块是人、财、物),如图1-2所示。

长期以来,产、供、销是独立部门,在竖向集成盛行的年代,都处于一家公司内部。例如20世纪早期的福特汽车,从炼铁厂到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都曾试图集中在自己旗下,尽管并没有真正集成到这一步。在外包战略下,这三大功能则越来越依赖供应商,例如零部件来自供应商,生产靠外包制造商,物流靠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采购方,对这三部分的集成管理就越发重要,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也由此得到体现。

具体地说,采购与供应管理侧重于供应商管理,使供应商成为公司的有机延伸;生产运营管理力求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产品、服务的增值;而物流管理则力求以最经济、迅捷的方式把货物从A地流动到B地。

产品流从供应商向客户流动,是供应链的实物流(如果是从客户向供应商方向的话,就称为逆向物流);资金流是从客户流向供应商,是供应链的血液;而信息流则是双向流通,构成供应链的神经系统。

从业务上讲,供应链改变了局限于公司内部的管理思想,通过协调、沟通整个供应链来提高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效率和有效性。从手段上讲,供应链管理软件提供了信息平台,促进了信息共享,也使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成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新领域都是在已有领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它是从采购与供应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物流管理分别向相邻的领域扩展而成。在实践中,很多人仍是侧重一个领域,例如采购与供应管理,兼顾另一个领域,例如生产运营管理。能够跨越所有三个领域的情况并不多,尽管越来越多的公司试图把三个职能集中到一起,组成全球供应链或全球运营部,但下面的分支部门仍旧是围绕三个职能划分。道理很简单:没有人能够掌控所有的采购、生产、分销,不管是精力、经历还是技能。

P1-3

序言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供应链管理经验的实践者,我一直很羡慕我的朋友刘宝红先生,一个既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又有着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的供应链管理从业者。

我与宝红认识有几年了,最早是通过电子邮件,那个时候我还在北京。2008年,我在Flextronics做手机事业部的供应链管理总监的时候,采购沙龙的谭联双先生在深圳华侨城组织了一个论坛,那时正好是宝红回国,我很荣幸地跟宝红同时被邀请为该论坛的演讲嘉宾。记得当时宝红的演讲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既有理论上的高屋建瓴,又有具体的操作经验的分享,再加上宝红独有的幽默、简洁的语言,听来的确是如沐春风,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几年一直在宝红的“供应链管理专栏”上读他的文章,跟他学习。我个人觉得,宝红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见多识广。这主要与宝红本身的教育、从业经历有关。他在国内完成的学士、硕士学位,并在国内工作过一段时间;接着又在美国获得了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然后就一直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国际顶尖企业的从业经历,使得其文章变得非常“丰富多彩”,案例涉猎广泛,中外兼有,而且大多为宝红本人所做、所见、所闻。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真真切切地打开自己的思路,并可立即付诸实践。

朴实无华。这不仅仅是指语言,主要是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风格。尽管宝红在国内、国外接受的都是顶级学府的教育,但宝红朴实无华的做人做事风格依然未变,这在其文章中处处可见—通过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而且把大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这就是水平!

易于接受。可能正因为其见多识广、朴实无华,宝红的文章观点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这在很多论坛上可以看出来。同样的文章,我的文章往那一贴,表扬的、赞同的有,“攻击”文章观点的也很多,尽管很明显很多人是断章取义。但问题是,为什么宝红的文章就极少有人“攻击”呢?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我的结论是,因为其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更因为其朴实无华。宝红总能把大道理说得很简单,把复杂的事情讲得很明白,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你就接受了他的观点。这是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最后,引用宝红给我的书《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撰写的书评里的一句话,“这是一本干活儿的人写的书”,我同样用这句话来总结说明宝红的这本书。像我本人从事供应链管理有十五六年的时间了,但从来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过供应链管理理论,即使像C.P.M.之类的认证也没有参加过。直到现在,人到中年了,总觉得“人过四十不学艺”了,所以也就没有激情去老老实实地读书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姑且就做个“经验派”吧,但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跟宝红多多学习 。读宝红的文章、书籍,既能学到供应链管理理论,又能得到他的实践经验,因为他将二者结合得那么有机、完美,这在目前的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界是很少见的。当然,就如宝红自己说的那样,这本书既不是关于供应链管理方面系统的理论,也不是在宣传什么最佳实践,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体会,用来“填补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希望无论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者还是纯粹的实践者,都能够从中有所体会。

程晓华

2011年11月于深圳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干过活儿的人写的书。

——程晓华 伟创力前供应链管理总监,《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作者

仔细看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觉得有很多实务案例分析,对国内工商企业供应链管理很有参考意义。尤其可贵的是书中有很多真知灼见,是国内人云亦云类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书籍缺乏的。

——杨达卿 《现代物流报》副主编

供应链管理是实践科学,它来自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脱离了实践,供应链管理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本书总结了一个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的长期实践与深刻思考。

——李洛庆 汉高中国民用粘合剂制造与供应链经理

谁能打造更加高效、弹性、富有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谁就能掌握行业的先机。本书通过多个案例的剖析,深入浅出而又富有哲理地说明了供应链管理优化中最基本,最简单也是最深刻的道理。值得从事供应链管理各个层面的实践者阅读!

——陆宇新 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企业管理实务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宝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68588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4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