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文学年度报告文学集:2016年
内容
内容推荐

北京文学月刊社选编的《北京文学年度报告文学集(2016年)(精)》是2016年《北京文学》发表的报告文学精品集,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关注2016年度中国的热点事件和热点人物,或弘扬真善美,或抨击假丑恶,或深沉厚重,或震撼人心,发表后多数被全国各报刊转载或进入年度很好报告文学选本,有的还进入年度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备受各界读者好评和欢迎。

作者简介

《北京文学》杂志是创刊于1950年、享誉海内外文坛的文学杂志。创刊至今发表了大量文学名篇、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浩然、汪曾祺、张洁、陈建功、王安忆、刘恒、余华等许多有名作家都曾经在《北京文学》发表作品并蜚声文坛。新世纪以来,《北京文学》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备受海内外读者的关注与欢迎。

目录

中国之蒿——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谜
天使PK魔鬼——一个癌症女孩的生命绝唱
一个异国护士的中国梦——中国首个“蝴蝶之家”儿童临终关怀中心纪实
大国子民
疼痛的农村——“越南媳妇”出逃背后调查
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中国超常教育三十五年反思录
国家救援——山东平邑“12·25”矿难救援纪实
追寻——杭州下城“2012·6·10千峡湖铁笼沉湖杀人案”侦破纪实
赤澜1929——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文摘

中国之蒿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谜     陈廷一

北京时间2015 年10 月5 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自诺贝尔奖诞生一百多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令人瞩目!屠呦呦素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被称为“三无科学家”。可她是如何一举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她有何成功秘诀?让我们跟随作家陈廷一的笔触,走进屠呦呦神秘的人生之旅……

青蒿,古名“菣”。春生苗,叶极细,嫩时人亦取,杂诸菜食之,至夏高四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根、茎、子叶并入药用。此蒿生挪敷金疮,大止血,生肉,齿疼痛良。

——摘自北宋苏颂主编的《图经本草》

        走近屠呦呦

仿佛横空出世,“屠呦呦”这个名字突然间在中国的媒体上铺天盖地地闪亮登场, 盖因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之后,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015 年注定是属于中国人的光辉年,从小说《三体》获得文学大奖雨果奖,到中国70 周年抗战胜利纪念大阅兵,世界的目光无不聚焦迅速崛起的中国。多喜临门,而在国庆节后的第五天又传来一则好消息:10 月5 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从小就低调的屠呦呦长大后仍然不喜欢热闹的场面,即使在名扬天下后,对于一般的邀约也是能推则推。我幸运地通过同事拨通屠呦呦的手机,与她取得了联系,她终于答应接受采访。踏着北京初冬的第一场瑞雪,迎着凛冽的寒风,走了半天的冤枉路,我终于寻到屠呦呦居住的社区。应该说这是北京城里的老旧小区,与周边崛起的千奇百怪的高楼大厦相比,这幢十多年前的建筑,显得些许陈旧。不过小区整洁、安静,冬青长青,绿化到位,每幢单元楼之间的间距也很大,走在里面十分惬意、舒服。在屠呦呦家的单元楼门口,坐着一位身穿绿大衣的保安,这是其他单元楼没有的“配置”。很明显,他是小区专门安排在这里的“屠呦呦挡客”。我说明了来意,坐电梯到了屠呦呦居住的楼层。这一层共有6 户人家,三户贴着对联,另外三户的门面干干净净,哪一户是屠老家?我还不清楚,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只精确到老人所住的楼层。少顷,隐约传来一个人打电话的声音,贴着门缝仔细听了听:“对,对,这几天来看我们的人太多了,谢谢你!”淡淡的宁波口音,我想就是她了。刚要按门铃,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打开了门,我作了自我介绍。对方说:“进来吧,我家老屠已经推掉了很多采访。”屠呦呦的家宽敞整洁,进门的书柜中摆满了老人获得的各种奖牌奖杯,其中最醒目的是2011 年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授予她的临床医学研究奖。细看房间很干净,偏中式的装修,家具的色调以棕红色为主。客厅的钢琴上摆着两小盆波斯菊,一盆红色,一盆黄色。客厅与阳台被大大的落地玻璃门隔开,阳台上,安静地躺着8 个大花篮,都是这几天收到的。屠老穿着红色的上装,精神矍铄,完全不像85 岁高龄的老人。她从沙发上慢慢站起来,满脸笑容地迎接我。我送去了对她荣获诺贝尔奖的祝贺,她淡雅地笑了,自我调侃地说:“我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个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我问,什么时间到瑞典领奖去?她说,按照流程,12 月10 日得去瑞典领奖。但她又说,要看我这条老腿让不让去了。她指了指自己的膝盖:“好疼。”2011 年,她在丈夫李廷钊的陪伴下,从美国领回了有美国诺奖之称的“拉斯克奖”,而这一次,她觉得去瑞典便有点困难了。在今年6 月,她又获得了哈佛大学颁发的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是我在美国的女儿代我去领的。”个奖还没拿回来,就传来获诺奖的消息了。屠老说消息来的时候,她正在洗澡,一个接一个的祝贺电话打到家里,“我还以为是哈佛的那个奖。”我们的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临近10 点时,屠呦呦的老伴李廷钊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示意我说:“还有领导要来。”从屠老的单元楼下来,太阳已经从东面转到头顶,望着我投射在地上的身影,我默默在想:屠呦呦的名字不仅因“呦呦鹿鸣”而雅致,而且因“食野之蒿”将被人类永远记住。当她把名字中所蕴藏的人文密码认定为一生的职业宿命时,“青蒿素”的神话故事便成了中国科学界的诺贝尔传奇——一个鲜为人知的密码。

快翻开这篇文章吧,开卷有益,带你走近屠呦呦的心灵深处,走进中国医药科学半个多世纪,揭开诺贝尔奖之谜,以及她留给当代人乃至后人的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文学年度报告文学集:2016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文学月刊社 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430986
开本 16开
页数 34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0千字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