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张帆,博士,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更新,历史性城市保护,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现已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6项,在核心刊物及靠前外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参编教材2部。
邱冰,博士,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景观建筑系副主任,《中国园林》特邀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评价与保护,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史。现已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3项,在核心刊物及靠前外会议上发表论文近40篇,获规划设计、教学、论文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余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
目录
0绪论
0.1研究缘起和视角
0.1.1空间的异化与日常生活研究的兴起
0.1.2日常生活的视角与自下而上的态度
0.2研究目的和意义
0.3研究对象和目标
0.3.1概念与取样对象的界定
0.3.2理论建构的主旨与目标
0.4研究内容和框架
0.4.1“重构”研究的内容:从价值到文化
0.4.2“重构”研究的框架:从问题到对象
0.5本章小结
1相关研究综述
1.1国内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
1.1.1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
1.1.2国内开放空间研究的特点
1.1.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2国外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
1.2.1主要的研究方向分析
1.2.2国外开放空间研究的特点
1.3与本书直接相关的研究进展分析
1.3.1规划程序反思: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规划问题
1.3.2规划价值反思:规划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1.4本章小结
2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2.1研究方法的构成与特点
2.2数据来源、采集与处理
2.2.1文献数据来源
2.2.2实验数据来源
2.2.3实验数据处理
2.3技术路线
2.4本章小结
3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问题分析
3.1背景和趋势:城市景观的“拟像化”
3.1.1“拟像”的概念与特点
3.1.2城市景观“拟像化”的三种形式
3.2现象和成因:开放空间的问题分析
3.2.1问题分析
3.2.2成因剖析
3.3实例研究: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沿河开放空间
3.3.1研究方法
3.3.2清名桥街区自发性开放空间实践的实证研究
3.3.3清名桥街区自发性开放空间实践的启示
3.4本章小结
4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价值体系重构
4.1相关文献的回顾
4.2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基点
4.3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目标
4.4旧城开放空间价值重构的路径
4.4.1目标决策:从“拟像制造”回归“日常生活”
4.4.2规划管理:从“社会分异”回归“社会公平”
4.4.3实施技术:从“单向操作”回归“多元共存”
4.5实例研究1:杭州西湖的综合保护工程
4.5.1历史考察:西湖风景与市民日常生活
4.5.2属性回归:“以民为本,还湖于民”
4.6实例研究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HighLine)
4.6.1成功的缘起:公众倡导
4.6.2成功的基点:公众利益
4.6.3成功的路径:历时性保护
4.7本章小结
5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功能重构模型
5.1功能重构的实验总体设计
5.1.1实验设计思路:信息的提取与表达
5.1.2实验设计内容:活动期望与规律的解析
5.1.3实验设计框架:从宏观到微观
5.2旧城开放空间的满意度分析模型
5.2.1文献回顾
5.2.2抽样方案与数据来源
5.2.3评价因子
5.2.4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宏观因子分析模型
5.2.5基于相关性分析的中观因子分析模型
5.3旧城开放空间的功能评价模型
5.3.1评价指标
5.3.2评价模型
5.3.3实证分析
5.4旧城开放空间的设计模型
5.4.1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方法
5.4.2空间利用规律
5.4.3设计模型
5.4.4分析结论
5.5功能重构模型的应用方法
5.5.1应用流程与要点
5.5.2应用实例:南京大行宫广场的功能重构
5.6本章小结
6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布局重构策略
6.1旧城开放空间布局重构的前期分析
6.1.1可达性分析
6.1.2服务公平性分析
6.2策略一:旧城开放空间存在形式的重构
6.2.1增加常态型开放空间
6.2.2开辟间歇型开放空间
6.2.3组织临时型开放空间
6.2.4引导自发型开放空间
6.3策略二:旧城开放空间可达性的优化
6.3.1开放:溶解公园边界
6.3.2慢行:建立游径系统
6.3.3快行:完善公交系统
6.4布局策略的应用方法
6.4.1应用流程与要点
6.4.2实例研究:常州老城区开放空间的布局重构
6.5本章小结
7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文化重构路径
7.1相关文献回顾
7.2基于开放空间视角的城市文化解读
7.2.1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层次
7.2.2旧城开放空间文化的释义
7.3旧城开放空间文化建设的若干误区
7.3.1破坏物质文化的成果
7.3.2切断人与文化的联系
7.3.3打造主题式的泛文化
7.4旧城开放空间文化重构的现实路径
7.4.1意识层面:保育文化关系
7.4.2策略层面:建立文化地图
7.4.3操作层面:引入分层思想
7.5文化重构路径的应用方法
7.5.1应用流程与要点
7.5.2实例研究:南京旧城区开放空间文化重构
7.6本章小结
8结论与讨论
8.1研究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8.2“自上而下”的对策与建议
8.3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其理论意义
8.4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旧城开放空间的各类问题,基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视角,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分别从价值体系重构、功能重构、布局重构与文化重构4个方面研究了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的基本理论、技术手段与策略。研究视角、方法内容、理论成果均区别于以往的同类或相似文献。在进行理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旧城开放空间重构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帆//邱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168957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16-12
首版时间 2016-12
印刷时间 2016-12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424
CIP核字 2016303570
中图分类号 TU984.1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4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