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州评判
内容
编辑推荐

温州是什么?

温州是一个被舆论无数次击中的热点命题,谜一样的轨迹给了大批专家学者不同的解读。不过,套用格林斯潘的幽默——“如果谁听懂了我的话,那必是误解了我的原意”——可以这样表述:如果谁说自己读懂了温州,那么他必定是误解了温州的原意。

温州,是一个出经验的地方,一个出新闻的地方,一个出模式的地方,一个出老板的地方,一个出资本的地方,一个出财富的地方,一个出争论的地方……无论温州到底是什么,它总能出人意料地带给我们震惊、赞叹和奇迹!

内容推荐

三位作者均为温州本土人士,长期在温州媒体工作,是亲历和见证温州改革开放和温州模式发展的资深新闻人,写作过大批相关新闻报道,并出版过相关的丛书。全书十章,作者用新闻的笔调全面解读了温州发展的奥秘,第一次全景式地概括了温州人从“可怜”到“可恶”到“可怕”,再到“可敬”的沧桑历程。

目录

第一章 是非温州

第二章 历史温州

第三章 风流温州

第四章 家族温州

第五章 九州温州(上)

第六章 九州温州(下)

第七章 海外温州

第八章 商会温州

第九章 有为温州

第十章 明天温州

试读章节

出国第一潮:东洋刀下的终结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渐渐散尽。内战、灾荒,温州山区农民拥有的只是空空的钱囊和辘辘饥肠,背井离乡是唯一的选择。这时候,日本政府正大开国门,广招廉价劳力。

第一次出国潮如期而至。

1922年春的—份统计证实了这一盛况——“新从浙江温州、处州随地来日之劳工突然增加至5000余人,散处各地”。

可是无人想及谋生日本竟是一场深重的灾难。1923年的9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大小震动1000余次,横滨市瞬间成废墟。在声声苦难的呼救中,受日本军国主义熏陶的日本警卫团、在乡军人及社会青年团却乘震灾之机,疯狂残杀中国旅日华工,其中温州、处州两地华工惨遭杀害的达700余人。  温州第一次出国热潮由于“东洋刀”的血腥而悲惨中止。

出国第二潮:改变流向的颠簸

东渡受阻。可是,出国谋生的大潮依然澎湃。

在殖民者的招募、掠买、拐骗和各地的华侨同乡、亲友的召唤共同作用下,1934至1936年,第二次出国热潮涌现温州。耳闻目睹了在日本的遭遇,东南亚和欧洲顺其自然地成了温州人的理想彼岸。

“当年我下南洋的时候,我的全部财产就是—个小包和两件衣服”。到南洋闯世界的老一辈温州人,都会这样告诉他们的后代。

几十年之后,在全球都有广泛影响的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起南下的温州人,字里行间充满了敬佩之隋。

在印尼的温州籍华人及家眷并不多,如今留在当地的,不过千人。“但他们懂得印尼文和中文,又有经商经验。”当地的报道说。

与此同时,在通往欧洲的风浪中,一拨又一拨温州人正在颠簸西行。

“他们在国外发了‘洋财’了!”诸如此类的消息像一阵阵和煦的春风吹进乡亲的心田。不但许多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纷纷出国,连一些家境较富裕的人,也心中痒痒,出国似是一条创业的捷径。

在温州声名显赫的旅法华侨任岩松也是那时跨出了国门。他曾说: “20岁那年我妈让我成亲,结婚开支很大,欠下20多块大洋,要还清这笔账是不容易的。当时,我隔壁村有一个堂姐夫,刚从法国做工回家,赚了一些钱,穿西装系领带,很有派头,引起很大的轰动。我就与同村的5个年轻人商量去法国的事。大家都表示赞同。我们就坐船到了上海。在那里每个人花了450块银圆,买到船票和护照。从上海坐船到马赛,整整走了35天。原来我们的真正目的地是葡萄牙,但船先在马赛码头停靠,那里有些华人接人,我们花了200法郎,他们就把我们带出马赛码头。当天我们就坐火车到了巴黎。在巴黎,头几年很苦。我们都不会说法语,也听不懂。找到—个先来的青田老乡,就住在他在Garede Lyon(即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开办的皮带店里,睡在楼阁上,4个人睡在—个房间里。开头几年,我们几个人彼此相依为命,一起外出兜售裤带、领带和一些小玩意,挨家挨户地兜售,也赚了不少钱。”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与中国之间的交通中断,他就留在了法国,与—个法国姑娘结了婚。

在1934年至1936年的三年中,仅丽岙镇移居欧洲的人数就达238人,占丽岙镇出国总人数的78.5%,而且一年更比一年多。文成县的玉壶,瑞安县的白门、桂峰,永嘉县的瓯北等地,先后纷起仿效,怀揣发财的梦想,登上了“海外淘金”的航船。

 移民第三潮:面向全球的奔跑

 到了20世纪70年代,温州人在海外开疆拓土,略具规模。 这时,温州老一辈华侨不少人相继告老,疲惫的他们急需中青年子弟继承父辈大业,或者助其一臂之力。  然而,当时欧、美许多国家尚未与我国建交,一些管理部门对审批归侨、侨眷的出国控制较严。许多第二代华侨不能及时出国继承父业,或利用欧洲经济节节攀升的大好时机一展身手。一些^苦苦申请十来年,饱受分离之苦。就这样,从建国后到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温州人正儿八经从内地出国的仅有数千人。

真正的春天在1979年才姗姗而至。此后,新的移民潮如滚滚江河奔腾不息,绵延至今。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如流行的歌声,观念的变化、开放的政策,使得更多温州人眺望浩淼无际的海洋。

一些国家放宽了对华人的入境限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政府,先后让非法移民合法化,为温州人的出国热推波助澜。

华侨及“海外关系”,从“洪水猛兽”—跃而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或继承财产,或协助经商,或家庭团聚,或劳务输出,或留学进修……部分则由港、澳、台转到国外,更有一部分则是铤而走险通过“黄牛背”偷渡出国,有些人费尽了钱财,受尽了折磨,甚至于命丧中途。走向世界,成了一些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流风所至,每—个县市区都有出国的人,像文成、瑞安两地,几乎是每—个乡镇都有出国的人。他们不仅去西欧、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甚至去南美、中非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温州人足迹遍天下”的态势。

最新的统计说,在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正活跃着40余万海外温州人。

P114-116

序言

温州是—个说不完的话题。

温州的是非多多,温州的争论也多多。

温州的改革有名,温州的争论也有名。

温州在中国的改革史上,是—个有独特意义的地方。

温州,—个出经验的地方;

温州,—个出新闻的地方;

温州,一个出模式的地方;

温州,一个出老板的地方;

温州,—个出资本的地方;

温州,—个出财富的地方;

温州,—个出争论的地方;

围绕着温州和温州模式,理论家和政治家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争论,有的争论已经成为定局,有的还在进行之中,也有可能再发生新的争论。

无论温州的是非如何,“温州”如今成了—个品牌,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对温州模式的争论如何, “温州模式”如今已得到生活的承认,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对于温州和温州模式,还有不少被人误解的地方,不少被人忽视的地方,不少被^冷落的地方;也有一些评价往往偏离了温州生活的真实,但以讹传讹,几乎已经变成历史的定论;更重要的是,作为—个宝库,温州和温州模式中还有大量尚待挖掘和发现的宝藏……作为见证温州发展和温州模式风风雨雨的人,有责任根据自己切身的感受,直接的观察,在有关温州和温州模式繁响的评判声中,发一点不同的声音,应该发的声音。

《温州评判》,就是这样一种新鲜的声音,清脆的声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州评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方松//方韶毅//方旭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67955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7.553
丛书名
印张 11.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5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