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道教典籍中道士日常事师仪礼、师徒经济伦理以及道士丧葬中的师徒礼仪等问题的考察,基本厘清了道教师道思想的理论框架和思想特点。 作者简介 孙瑞雪,哲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道家、道教伦理思想研究。目前已在CSSCI期刊和《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四川省社科联项目各一项。 目录 绪 论\t 一、选题意义\t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t 三、研究内容\t 章 略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道思想\t 节 “师”、“师道”的辞源研究及道教师道的基本内涵 \t 第二节 略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道思想\t 小 结\t 第二章 东汉时期道教师道思想的形成\t 节 太平道的师道思想——以《太平经》的“明师”观为中心\t 小 结\t 第二节 五斗米道的师道思想——以《老子想尔注》“以善人为师”思想为中心 小 结\t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师道思想的丰富(上)\t 节 灵宝派、上清派仙师试炼故事中的师道思想——以《神仙传》、《真诰》为中心\t 小 结 第二节 灵宝派、上清派传授仪中的师道思想——以《抱朴子内篇》等典籍中的“盟誓”为中心\t 小 结\t 第三节 上清派对道教师道思想的特殊贡献——以《洞真太上太霄琅书》为中心 小 结\t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师道思想的丰富(下)\t 节 灵宝派、上清派以及天师道经典中对传统礼仪的融摄——以尊师礼仪中的“礼三师”为中心\t 小 结\t 第二节 道、经、师“三宝”与“一炁化三清”的观念对道教师道神圣性的塑造 小 结\t 第三节 重玄学派“道性论”的兴起对道教师道传承思想的影响——以《升玄内教经》等典籍为中心\t 小 结\t 第五章 两宋金元时期道教师道思想的完善\t 节 宋代道教斋醮中的礼师 \t 小 结\t 第二节 金元全真道的出家制度对道教师道的塑造\t 小 结\t 第三节 全真道影响下的元代度脱剧中的师道伦理\t 小 结\t 第六章 明清时期文昌帝君信仰对道教师道思想大众化的影响\t 节 文昌帝君信仰及其师尊地位的确立 小 结 第二节 文昌善书的教化思想 小 结 结 论\t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瑞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1003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印刷时间 | 2018-09-16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58 G40-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