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乡村民营企业具有“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特性。一方面,乡土社会中的乡村日常生活、乡土网络、道德风俗和乡村权力等诸多传统因素阻碍了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企业的功利主义和科学理性等现代经济理念对乡土社会原有的秩序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乡村民营企业与乡土社会秩序陷入“双重失序困境”。在系统梳理“嵌入”与“交易秩序”之间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周延东著的《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企业与社会的双向嵌入)》提出“双向嵌入”理论框架,试图在更全面、系统和辩证的研究视野中探讨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和互构。论证乡村民营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及转型并非是一个接近经济学意义上“技术―市场―经济”的运作和流转过程,而更大程度上是“事件―行为―结构”变迁的结果,本书通过挖掘推动企业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影响因子,构建新时期乡村民营企业的运作模型,实现乡土社会秩序的重建。本研究以鲁东石镇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乡村生活、乡村权力和乡土变迁三个面向论述企业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系统。首先,乡村生活与企业生产。乡村社会成员长期以来内化形成的家庭农业生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不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有效地消失,这便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呈现出靠前的不适应,突出的表现为“农业与工业冲突”和“生产与生活纠缠”。 作者简介 周延东,山东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讲师,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乡村秩序、社区安全治理、社会治安研究方法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本书的前身——笔者博士论文曾荣获“2015年余天休社会学很好博士论文提名奖”。 目录 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企业社会学的兴起 二研究议题:乡村企业运行与乡村秩序重建 三田野概况与研究方法 四理论基础:殊途同归的两种“嵌入性”理论 五研究视角:过程-行为-结构 第二章光谱中的企业与社会——“双向嵌入”的提出 一企业与社会互动的四维理论梳理 二嵌入性研究的探索历程 三双向嵌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第三种类型 四双向嵌入与交易秩序 第三章企业生产与乡村日常生活 一自生互融:石镇企业的基本状况与发展模式 二企业生产与乡村生活的“冲突”和“纠缠” 三“双向嵌入”的生产生活策略 四小结:生活习惯、乡土网络与道德风俗 第四章企业发展与乡村权力结构 一中国政商互动的历史变迁 二权力博弈与竞争失序 三“融合”与“分离”:从失序走向有序的企业与政治 四小结:实力共识、认同共识与机制共识 第五章企业转型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理性利益博弈中的转型困境 二过程-行为-结构:有序转型的实践逻辑 三小结:探索构建乡村转型秩序模式 第六章乡村秩序的重建:总结、讨论与反思 一乡土性与现代性:乡村社会秩序的重建 二乡村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何种规则? 三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乡村秩序的裂变与重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延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10532 |
开本 |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8-01 |
首版时间 | 2017-08-01 |
印刷时间 | 2017-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9.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