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典藏版)
内容
试读章节

比翼连枝,一往而深

一斛珠(洛城春晚)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那年那日是唐朝,那君那人是玄宗。

时唐明皇在花萼楼,恰逢外使觐见,奉献颇丰,遂命贴身太监从贡物中取珍珠一斛,悄悄给梅妃送去。一斛者,十斗也。这位“尤知音律”的“梨园鼻祖”,同时命乐府官用新声谱曲,名“一斛珠”。该词牌名由此便传了开来。

梅妃者何人?梅妃不姓梅,而姓江,名采苹,开元中被选入大唐后宫。妃淡妆明秀,慧敏能文,又性喜梅,于是唐玄宗赐名梅妃,宠爱有加。很合情合理、合乎剧情发展的,梅妃遭杨玉环妒忌,被迫迁居上阳东宫。玄宗思念梅妃,在夜里灭烛召见,被杨妃发觉,引起风波。之后乃有上述“一斛珠”的典故。结果如何?梅妃并不领情,写诗答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珍珠乃是无情物,怎慰朝朝暮暮心?

这是宋人传奇小说中记载的故事,未必全真,也未必全假。苏轼这阕《一斛珠》乃是同样不真不假,却有情有意有韵味的妙品。

情之于诗词,就像茶之于水,不可或缺,但难以捉摸。诗词中的情,往往难以确指,于是就难坏了各朝各代有考据癖的索隐派,大家各执一词,各有其理,却难定于一。以这首《一斛珠》为例,有人认为苏轼是追忆旧友,有人认为是怀念新婚妻子王弗。为故事的美丽起见,从后解。

这年(宋仁宗嘉祜元年,即1056年),二十一岁的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父子三人离蜀赴京赶考,过关中,至洛阳时正当(闰)三月,乃暮春时节。

垂杨生绿,已可成阴,半掩红楼,摇曳参差。小池清浅,波纹如篆,如斯美景,谁人顾盼?景动人心,瞬息万里,他年他月,烛下花前。不醉美酒醉离歌,何时执手再重说?风流已散情不散,他日寻芳君为伴。此情此景谁可拟,斜阳一半西楼燕。

两年前,苏轼与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成婚,当时苏轼十九岁,王弗十六岁。这桩婚姻当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什么要结婚这么早?其中有父母的深远之虑。苏轼、苏辙兄弟两人快到二十岁的时候,家里就筹备让他们进京赶考了。可是赶考之前,要把婚姻大事解决了。因为他们若是未婚进京,并且一考而中,有可能就要娶外地老婆了。

北宋年间有一种求婚习俗,京都中有未婚之女的富商,每年都眼巴巴地等着考试出榜,榜单一下,便立即向新得功名的未婚举子提亲。所以科举考试的季节,就是婚姻大事活跃进行的季节。作为父母的苏洵夫妇,觉得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的家族知根知底,要比迎娶哪个不知根底的京都富商的干金要好得多。于是就有了苏轼与王弗的婚姻,以及第二年苏辙与另一位本地姑娘的婚姻。

父母之命,未必全错;媒妁之言,未必不美。先婚姻后爱情,亦可成为一种美丽与浪漫,甚至更有可能化成朝朝暮暮的陪伴、年年岁岁的依念、生生死死的爱恋。

每一份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起航点都是漫不经心的偶然,而结果与起点却没有那么吻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般的爱情固然充满野性、新奇、刺激,催你“载笑载言”“泣涕涟涟”。但最后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老使我怨”“不思其反”“亦已焉哉”!同样,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也可以是命运大神的温柔点拨,从此两个生命日夜厮磨、相融相合、生死难割。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无疑就是这一种。

P2-4

作者简介
孟凤梅,原名谭慧,内敛安静,清冷淡泊。擅弹钢琴拉小提琴,喜爱古典诗词。喜用素素浅浅的文字,在浮世聊以自娱,慰藉流年。
目录

卷一◎千古风流少年郎

 比翼连枝,一往而深

 一斛珠(洛城春晚)

 十年一梦,生死两茫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愿无别离,不求新巧

 南歌子·感旧(寸恨谁云短)

 天女维摩,朝云相伴

 缔人娇·赠朝云(白发苍颜)

 江上哀筝,谁忆湘灵

 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

 情多不乱,见美不淫

 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卷二◎手足之爱唯一人

 二苏连璧,同登进士

 沁园春(孤馆灯青)

 悲欢离合,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月下同酌,明年何处

 阳关曲·中秋作(暮云收尽溢清寒)

 世事如梦,两相凄然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世事一场大梦)

卷三◎交朋翩翩志趣投

 又见花落,不见故人

 行香子·丹阳寄述古(携手江村)

 亦师亦友,文脉相承

 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

 世未之知,轼独先知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一见如故,与君相得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卷四◎妙笔诗心物生花

 似花非花,离人之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

 天外征鸿,锦书遥寄

 水龙吟·雁(露寒烟冷蒹葭老)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浣溪沙·咏橘(菊暗荷枯一夜霜)

 盐撒空中,因谁而甜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海榴初绽,伴君幽独

 贺新郎·夏景(乳燕飞华屋)

 清绝之境,素手相携

 洞仙歌(冰肌玉骨)

 穿林打叶,吟啸徐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卷五◎寄情山水笔墨间

 江山如画,不慕虚名

 行香子·过七里滩(一叶舟轻)

 故国神游,遥忆周郎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醉眠芳草,疑非尘世

 西江月(野照弥弥浅浪)

 烟雨南山,清欢有味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兰溪西流,休唱黄鸡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浩然之气,快哉之风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落日绣帘卷)

卷六◎身行万里半天下

 初仕凤翔,不做闲客

 南歌子(日出西山雨)

 会挽雕弓,盼遣冯唐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乐其风土,将去不忍

 江城子·别徐州(天涯流落思无穷)

 寒枝拣尽,孤鸿缥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此心安处,天涯芳草

 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远谪南荒,乘桴于海

 千秋岁·次韵少游(岛外天边)

卷七◎谁能伴我田间饮

 听风弄雨,心向闲云

 浣溪沙·感旧(徐邈能中酒圣贤)

 把盏为乐,躬耕于野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悯农爱民,德泽雅韵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鸟倦知还,归去来兮

 哨遍(为米折腰)

卷八◎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涯倦容,古今一梦

 永遇乐(明月如霜)

 浮名浮利,何辱何荣

 行香子·寓意(三入承明)

 鸿爪雪泥,人生如寄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疏狂一醉,身心皆空

 满庭芳(蜗角虚名)

 生如逆旅,我亦行人

 浣溪沙·自适(倾盖相逢胜白头)

 俯仰人间,漫寄余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

序言

他是词坛豪放派领袖;他是诗坛执牛耳者;他的文章与韩愈齐名,有“韩潮苏海”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意气纵横,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被称为“宋代四大家”;他的绘画气韵生动,是“湖州竹派”开创人之一。

苏轼,历史上罕见的词、诗、文、书、画全能型奇才,亦是豁达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大家居士。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他身上,绵延千年仍余音绕梁。

他言语幽默,为人善良。与他交谈,妙趣横生;与他交友,可托生死。他敬重前辈,对欧阳修终生执弟子礼;他提携后进,苏门四学士个个名满天下。他以天下为己任,关心民生疾苦,所到之处,无论为官大小,皆造福一方,在慈善事业和公立医院领域首开世界先河。他热爱生活,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酿酒高手和药物学家,东坡肉与东坡酒流传千年,至今仍是名菜名酒。

他潇洒傲然,文才无匹。他以卓越的天才、开阔的胸襟和广博的学识,创作了大量绚丽多彩、别具一格的作品,令历代文人学子为之赞叹倾倒。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里就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有儒家的正义进取,也有佛道的洒脱出世。即便贵为翰林学士和礼部尚书,他仍能保持谦和;纵然被流放到天涯海角,他仍能保持乐观。在精神沙漠中特立独行,他背负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和悲欢离合,走过了大宋的山山水水、十湖九州。灾难舛途没有减少他对生命的灵慧感悟,艰难苦恨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在经历了人生苦难世道沧桑后,在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入世与出世的变更中,他举杯笑对平湖秋月,看花开花落,不嗔不怨,或峨冠长髯泛舟赤壁,或竹杖芒鞋吟啸徐行,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还有什么能难倒他呢?他是如此兴致勃勃,又是如此超越尘俗。

他是天才,并不自视甚高;他是凡人,却又不谙世事。

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与失望、豪情与惆怅、轩冕荣华与踽踽独行在他生命中交替更迭,让他得以探索生活的底蕴,领悟人生的真相。无尽无休的磨难未曾让他厌倦冷漠,权力名望的诱惑也未让他忘乎所以。那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倔强骄傲的灵魂,以及无人堪比的艺术成就,开启了生命的另一重境界。他早已超越一切固化的标签,熔铸成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与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超脱成一个潇洒清俊的背影。

每每想到世间曾有这样伟大而温暖的灵魂生活过,就让人感动不已。

内容推荐

历史上罕见的词、诗、文、书、画全能型奇才,豁达而充满生活情趣的大家居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到了词中,全成诗意。

他早已超越一切固化的标签,熔铸成士大夫心仪神往的人格典范与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名士传奇,超脱威…个潇洒清俊的背影,留给后人想象与向往。

本书为孟凤梅著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典藏版)》。

编辑推荐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读他的词,可怡情,可遣怀;品他的人生,感动、敬佩、怜惜相互交织。孟凤梅著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典藏版)》结合苏轼的经历,对其词进行了情感化解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凤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908624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7-07
首版时间 2017-07
印刷时间 2017-07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70
CIP核字 2017007506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25.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