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周鸿祎、董明珠、俞敏洪、马蔚华、王中军、高西庆、秦晓、宋志平、刘永好——从家电霸主,到地产大佬;从教育巨头,到互联网大咖,从农牧业掌门人,再到娱乐业大亨……他们几乎涵盖了中国商界的所有领域,他们代表了中国过去三十年商业领域最高的成就,但其实,在每一个看似光鲜的背后,都有一段奋斗史!
中国最美独立双语主持人、85后创业者艾诚的第一本诚意之作!透视商界大咖们的人生底色,直击人们最关注的财富人生!
艾诚编写的《奋斗是一种信仰(艾问十位商界大咖的人生底色)》直击中国商界最具话语权的十位领袖人物,中国独立双语主持人、艾问传媒创始人艾诚犀利发问,追问他们闪光背后的人生思考——从得意到恐惧,从绚烂到孤寂。
有料、有趣、有态度、有价值的访问,探寻交流背后的人生思考与现实焦虑!
艾诚编写的《奋斗是一种信仰(艾问十位商界大咖的人生底色)》讲述了:从格力电器的霸道女总裁董明珠到中国地产界的段子高手冯仑,从中国互联网界的“红衣战神”周鸿祎到屌丝逆袭的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从双料世界500强董事长宋志平到震撼世界的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从娱乐界的超级大亨王中军到中国农牧业领军者刘永好,从中国证券市场的拓荒者高西庆到妙手再造招商局的秦晓……每一种成功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史。十场面对面的真诚访谈之后,作者将为你提供一双观察世界最真实的眼睛。直击中国商界最具话语权的十位领袖人物,中国独立双语主持人、艾问传媒创始人艾诚犀利发问,追问他们闪光背后的人生思考——从得意到恐惧,从绚烂到孤寂。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在一个个荒诞的段子背后,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冯仑。“我经常看自己就是一个滑稽的角色,实际上是歌里唱的,就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故事里,‘台北不是我的家’。我也不知道哪儿是我的家,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归属感。”
一个为大家建造家的人,却感叹自己没有归属感,这就是在理想和现实中间穿梭的冯仑的痛苦之处。对于理想和现实,冯仑在现场就给我讲了两个段子,其中第二个段子,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段子的“力量”。
“在美国的一个葬礼上,有一个妇女,大概60多岁,下葬的是她的丈夫皮特。在葬礼现场,大家都在讲皮特的优点,而轮到她最后一个讲话时,她说:‘关于皮特的好大家都讲到了,我觉得这是他出门以后给大家的印象,我很高兴大家能够接受他,但是我现在要跟大家讲讲皮特的不好。第一个不好,就是他放屁声音特别大,每天在我还没有醒的时候,他放屁的声音能把我从被窝里惊醒;第二个不好,他还打呼噜,呼噜声大得让我惊心动魄,整夜难以人眠,而且在打呼噜的过程中,皮特还会说梦话,甚至是批评、责骂我,对此我很恼火;第三个不好,就是他的脾气很坏,我们也经常吵架。但是,直到他离开了,我才知道,和一个人相爱,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和他的不好在一起,接受他的不好,能够习惯,并最终欣赏。别人记得他的好,但你忍受他对你的不好,这就叫爱。’最后她对着她的三个女儿说:‘但愿你们能够找到像你们爸爸这样好的丈夫,而我希望你们也能够像我一样,去接受包容他的不好。
段子很感人,道理很无奈——理想最终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最后都不得不和现实生活。
当年的导师马鸿模在叹一声“荒唐”之后离开了人世,给自己的这个弟子留下了无言的荒诞感。据说老头过世之后,冯仑把他的照片放在皮夹当中,此外还有一张阿拉法特的照片。
“我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归属感。”这估计是冯仑这样从体制内出来,最后又以市场化的名义取得荣耀的人共有的荒诞感吧。
冯仑自称是一个复杂的人。
从成长过程来看,冯仑的确经历复杂——祖籍浙江嘉兴,出生在西安,青春期在北京度过。没人能做出判断,这三处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是否会不自觉地在冯仑的体内发生碰撞或者融汇、循环。
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西安的童年生活,在不经意间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冯仑的性格。冯仑也乐于总结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的性格。这座城市是华夏最古老的都城之一,它赋予了西安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个性。
冯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外在从容而内在波澜的西安人。一方面,五千年的历史积淀,让西安人“不着急”,而不着急就是从容;而在另一方面,西安人在不着急的表面之下却始终是“内心激荡”,“心里想的事,都是五千年的风风雨雨”。
任何一条大江大河,总会有平静的河床去包容和掩饰各种变化莫测的激流与暗河。
冯仑的学生时代遇上了“文革”,但他受益于当时做思想工作的父亲,读到了很多的书。后来,他“从容”地考取了西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又考上了中央党校的法学硕士。中央党校可是轮训和培训中国共产党中高级领导干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而25岁的冯仑当时是中央党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学员。
在所有人看来,冯仑已经走在了正统的道路上。在冯仑自己的规划中,他也希望自己能成为胡乔木这样的党的理论工作者。但正如冯仑所描绘的西安人的性格那样,在这个看似正统的理想背后,冯仑也隐藏了自己内心的小追求,“我期望自己能够变成一个很好的研究者,因为我对世界有太多好奇”。
一个对世界有太多好奇的人,自然会有一颗不太安分的心。这一点,在冯仑日后走南闯北的经历中显现无遗。P7-9
我觉得《艾问》是一个好的习惯,而且我是一个特别爱提问题的人,但是我觉得真正的、发自实质的问题,应该是黑灯瞎火的时候,你对天对人对世界提的那个问题。这些终极的问题,和发自内心的毫无遮拦的问题,是人们看世界最真实的眼睛。 ——冯仑
我觉得搜索的最高境界就是你问一个问题,能得到准确的答案,而《艾问》在这样一个视频时代,能够用视频的方式、来创造一个有问题就去找寻答案的过程。我特别希望《艾问》能够保持一种风格,就是不装不端,无论让什么样的人在《艾问》的节目里,都能够平等地去回答每个观众提出的问题。 ——周鸿□
《艾问》这个节目很好,针对当前我们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社会转型、科技进步,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这个历史时代。我们每一个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艾问》则给提供了一个途径。《艾问》问得新、问得尖锐、问得及时,这就是一个吸引观众的好节目。希望《艾问》成功。 ——马蔚华
希望《艾问》这个节目能够问出中国经济、企业发展的真正的问题,并且给予做企业的创业者以更好的指导。 ——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