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经典3.0
内容
编辑推荐

虽然孙武以兵法见长,并且以《孙子兵法》流传于世,但是仔细透过《孙子兵法》里的字字句句,不难看出,孙子其实是反战的。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因此没有胜算、不到最危急的关头不战,不得已要发动战争,也要让人民的损伤降低到最少。因此,战争比的并不是武器的先进,而是将领的头脑——用兵的策略、布置阵,如水无常形变化万千,使敌方无法猜透而受制于我。如此,便能不战而胜。可见,《孙子兵法》所谈的,是一种获胜的艺术。王守常先生在《以德治兵者得天下》一书中以非常独特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此兵法并非简单的用兵打战,而是更深层次的对人民的怜悯,常胜将军的孙武,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战者。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一书的导读者王守常教授认为《孙子兵法》虽然只有6000字,而关于道、境界、道德这一类的词汇,尽管字数很少,但却体现了《孙子兵法》的精髓和核心思想。阅读《孙子兵法》时,要理解两个概念:“道”和“器”。这两个概念出现在《易经》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即说有形的上面就是“道”。那么“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就是指具体的东西。也可以用“术”来直陈,“术”就是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方法。“道”与“器”、“术”之间的关系是“道在器中,器不离道”,这是中国哲学的根本思考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认为“道”是“本”,“术”是“末”;“道”是“体”,“术”是“用”。另外,孙子倡导“全胜”、“智胜”是因为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因而提出了“慎战”的思想,并提出从五个方面去考察战争问题:“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以非常独特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此兵法并非简单的用兵打战,而是更深层次的对人民的怜悯,常胜将军的孙武,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战者。

目录

他们这么说这本书

和作者相关的一些人

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这位作者的事情

这本书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导读/王守常

孙子说/蔡志忠

原典选读/孙武

延伸的书、音乐、影像

试读章节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传世已久的兵书,于各时代每个人总有不同的读法。我们常常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孙子兵法》,都会从他的社会生活背景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去理解与解读。当今就已经有很多的军事学家、经济管理学者在讲解《孙子兵法》,媒体也告知我们美军把《孙子兵法》用在伊拉克战场上,他们的“斩首行动”战略思想即是从这本书中受到的启发。《孙子兵法》在商业上也成为企业家们制胜的宝典秘籍了──《孙子兵法》一书在今天成了热门书。

排不上位子的市井小计

在谈《孙子兵法》之前,先要提及“三十六计”的问题。有些媒体不只一次把“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混为一谈,让人们以为“三十六计”是《孙子兵法》的一部分,两者为同一作者所著,我认为媒体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误解。“三十六计”出现的具体时间,从文献上无从考证,但是从字源上考究,“三十六计”应是源于《易经》的“三十六策”一句而来。而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上,我们看到《南齐书?王敬则传》有载:“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后有宋代惠洪的《冷斋夜话》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又《宋稗类钞》亦有此句。及明代中期始,引用此语的人更多,可知“三十六计”在那时已很流行了,这与明代的市民文化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时期,笔记文学发展很快,编辑各类丛书很流行。其中有关智谋类的丛书,如有孙能传的《益智编》、樊玉衡的《智品》,以及冯梦龙编辑的《智囊》等。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这类丛书的编者引用“三十六计”,可能当时还没有成为一本书,到底何时成为一本书不得而知。据说《三十六计》一书是上世纪30年代末在陕西某县城的地摊上发现的,是一个手抄本,收藏者于上世纪60年代撰文介绍,后来将此手抄本《三十六计》赠送到了军事科学院。今天到处流行的《三十六计新编》应是那本手抄本的翻刻本。但是你会发现《三十六计》这本书没有作者或编者,这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三十六计》虽然流传很久,但非一人所著和编辑,故没有署名。其二,我以为《三十六计》的内容不过都是狡诈小慧之术,著者与编者可能耻于署名。当然《三十六计》一书在中国兵学文化中也排不上位子。

《三十六计》与冯梦龙编辑的《智囊》比较,还不如冯梦龙的境界高。冯氏在《智囊全集?智囊自叙》中说:“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举大则细可见,斯《智囊》所为述也。”以冯氏“狡而归之于正”之见,狡诈之术可为借鉴,但要施于正大。而《三十六计》所鼓吹之狡诈之术,如“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笑里藏刀”、“顺手牵羊”、“指桑骂槐”、“上屋抽梯”、“偷梁换柱”等市井小计,却在道德信仰缺失之今天,反而于媒体、讲堂大行其道,难道今天的社会价值与信仰的建构需要借鉴那些鸡鸣狗盗之术吗?令人费解。

1972年的重要发现

历史昭示,社会转型时期的人们大都要转向“经典阅读”,汲取精神资源。那么,《孙子兵法》一书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先来了解《孙子兵法》一书的流传过程。关于《孙子兵法》著作的传流,首先由《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那即是说在汉初时《孙子兵法》一书已有十三篇了,而且明确说是孙武所作。而在《汉书?艺文志》中则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吴孙子即孙武,又有“图九卷”的记载。这与《史记》的记载不同了。又在《隋书?经籍志》则著录:“《孙子兵法》二卷,《孙子八阵图》一卷,亡。”这又与《汉书》记载不同。显然,《孙子兵法》一书在那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有过很多版本。到了唐代在《唐书?艺文志》里著录:“《孙子兵法》十三卷,孙武撰,魏武帝注。”这也就是现在流行的版本。关于《孙子》的作者和年代,秦汉之时还没有争论。到了南宋,叶适提出怀疑(见《习学记言序目》)。他认为《孙子兵法》不是孙武所作,应为“春秋末年战国初年山林处士所为”。其理由为:前称十三篇,后称八十二篇,前后矛盾。后人梁启超在《诸子考释?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译》一文中也认为:“未必孙武所著,当是战国人依托。”另外有学者则坚持认为:《孙子兵法》为战国时孙膑的著作。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在《汉书?艺文志》里记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齐孙子兵法》八十九篇(齐孙子即孙膑),大概汉以后《孙膑兵法》就佚失了。从《隋书?艺文志》开始,就看不到历代著录了。由此,后人对孙武与孙膑,《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有了许多的猜测。冯友兰认为《孙子兵法》十三篇,是《齐孙子兵法》八十三篇的一部分。其理由是《孙子兵法》中说的“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春秋末期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包括日本汉学家斋藤掘堂的《孙子辨》也认为孙武、孙膑为一人。

历史上的争论,一直到20世纪的70年代才彻底解决。1972年在山东临沂的银雀山所发现的汉墓出土的竹简约七百枚中,有三百枚简,近三千字。其中二千字与今本《孙子兵法》十三篇相同。另四百余枚,约一万一千字,似为《齐孙子兵法》,即为孙膑所作。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孙膑兵法校理》。其后亦有学者继续考证,认为四百枚简中,有部分或为其他兵法。此研究还在进行中,尚有许多疑点,还没有完全确定。不过,这次汉简的发现无疑在学术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P14-18

序言

大约一百年前,甘地在非洲当律师。有天,他要搭长途火车,朋友在月台上送了他一本书。火车抵站的时候,他读完了那本书,知道自己的未来从此不同。因为,“我决心根据这本书的理念,改变我的人生。”

日后,被称为“印度圣雄”的甘地的一些基本理念与信仰,都可溯源到这本书。

阅读,可以有许多收获与陕乐。

其中最神奇的是,如果我们有幸遇上一本充满魔力的书,就会跨进一个自己原先无从遭遇的世界,见识到超出想象之外的天地与人物。于是,我们对人生、对未来的认知与准备,截然改观。

充满这种魔力的书很多。流传久远的,就有了“经典”的称呼。

称之为“经典”,原是赞叹与敬意。偏偏,敬意也容易转变为敬畏。因此,不论中外,提到“经典”会敬而远之,是人性之常。

还不只如此。这些魔力之书的内容,包括其时间与空间的背景、作者与相关人物的关系、遣词用字的意涵,随着物换星移,也可能会越来越神秘,难以为后^所理解。

于是,“经典”很容易就成为“传说中的书”——人人久闻其名,却没有机会也不知如何打开的书。

我们让传说中的书随风而逝,作者固然遗憾,损失的还是我们。

每一部经典,都是作者梦想之作的实现;每一部经典,都可以召唤起读者内心的另一个梦想。

让经典尘封,其实是在封闭我们自己的世界和天地。

何不换个方法面对经典?何不让经典还原其魔力之书的本来面目?

这就是我们的想法。

因此,我们先请一个人,就他的角度,介绍他看到这部经典的魔力何在。

再来,我们以跨越文字、绘画、摄影、图表的多元角度,来打开困锁住魔力之书的种种神秘符号。

然后,为了使现代读者不会在时间和心力上感受到太大压力,我们挑选经典原著最核心、最关键的篇章,希望读者直接面对魔力之书的原始精髓。此外,还有一个网站,提供相关内容的整合、影音数据、延伸阅读,以及读者互动的可能。

因为这是从多元角度来体验经典,所以我们称之为《经典3.0》。

最后,我们邀请的就是读者,您了。

您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对这些魔力之书的光环不要感到压力,而是好奇。

您会发现:打开传说中的书,原来就是打开自己的梦想与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经典3.0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守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06752
开本 16开
页数 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