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李存义武学辑注 |
内容 | 内容推荐 建立于民国初年的中华武士会,在确立了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格局的同时,把国粹武术普及到学校、军队,继之上升为“国术”,其肇始之功当首归李存义。然而,这位在北方武林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家,其著作却在今天少有出版。《李存义武学辑注(共3册)》收录了李存义先生传世的多部著述,原版影印对照简体字版,并邀请中华武士会首批教员、李存义弟子阎道生之孙阎伯群,定兴“李氏三杰”之一李星阶曾孙李洪钟合力校注,参阅多种版本,加以详明阐释,确保内容正宗且非常不错。 作者简介 李存义(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师从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1911年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李存义的形意拳特点鲜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传承特征,融合了八卦掌、太极拳的一些技法风格,部分动作还保留了外家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义先生的武学著述,在我国形意拳发展目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促进了民国时期武术黄金时代的到来。 阎伯群,1966年生,河北霸州人。天津武术史研究专家。有名武术家阎道生嫡孙。曾策划“纪念天津中华武士会诞辰一百周年丛书”,主编《追寻湮没的武林历史》。现为天津市武协形意拳研究会学术委员。 李洪钟,1967年生,河北定兴人。有名武术家李星阶曾孙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形意拳传承人,天津市武协形意拳研究会顾问。 目录 《李存义武学辑注.岳氏意拳五行精义》 上编 意拳总论 章 不动姿势 第二章 意拳养气学 中编 意拳原理 章 五行拳 第二章 五行生克 第三章 进退连环拳 下编 绪论 章 岳武穆九要论 第二章 练习 附录 五行连环拳谱合璧 《李存义武学辑注.岳氏意拳十二形精义》 岳氏意拳原序 上编 岳氏意拳十六要诀 形拳原理 十二形 中编 章 形意合一 第二章 形意全体大用 下编 曹继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 结论 附录 八字功 《李存义武学辑注.三十六剑谱》 章 总论 第二章 分论 第三章 结论 附录一 五行剑 附录二 连环剑 附录三 梅花剑 附录四 三才剑 附录五 三合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存义武学辑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存义 著;阎伯群,李洪钟 校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4844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8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3000 |
出版时间 | 2017-05-01 |
首版时间 | 2017-05-01 |
印刷时间 | 2017-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5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