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年邹韬奋
内容
编辑推荐

在高奏《义勇车进行曲》的时代里,他是一位勇猛的斗士,激扬文字,撕裂血肉。在今天,他的传奇依然让人感动。他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他就是邹韬奋。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朋友们推荐的。书中介绍的韬奋小时候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大多是已经出版的图书和文章中所没有写过的,不但有益、有趣,而且还很新鲜,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也尽量做到了低龄化。希望大家能从中学习到少年韬奋的许多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以卓越文化战士、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先生少年时代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传记文学作品。全书由近30篇充满传奇、趣味盎然的故事组成。自信、好学、独立、有爱心、坚忍不拔、勇于探索……这些美好的基因,早在少年时代,就在韬奋身上展现出来,从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是远大的理想,什么是坚定的信念……

目录

序言/l

亮亮的灯笼亮亮的星/1

读《咏梅》诗的故事/6

“仓米度日”的时光/ll

寻找故事中的人/16

打肿手掌受委屈/20

急中生智的趣话/27

深夜伴妈妈/32

燃起爱国的火苗/37

喜读爷爷赋台诗/42

向往台湾岛/47

毛笔字有门道/5l

夜看古战场/58

沙塘村植树/63

情系马鞍岭/69

《郭巨论》风波/73

希望你超过我/81

敬慕大英雄/87

见到孙中山/91

毅然剪去小辫子/95

良师施教总是恩/103

当工程师的幻想/108

扬起理想的风帆/113

头一名“优行生”/117

用智慧“救穷”/121

打开英语玄妙之门/128

进山当教师/132

踏上未来理想之路/137

后面的故事/144

跋/147

试读章节

          急中生智的趣话

韬奋的二弟叫恩泳,也由老夫子教他读《孟子见梁惠王》。兄弟俩的课桌紧挨着,韬奋坐在恩泳的东侧。

七月里的一天,空气凝滞,大雨倾盆。韬奋听着二弟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声音全变了,呜呜直哭。

“你哭什么?”老夫子略带诧异地问。

恩泳眼睛注视地上,惊恐着,哭得更厉害。

韬奋顺着二弟眼光,低头一看,不禁吃一惊:原来地上爬着一条五六寸长的蜈蚣!

这条蜈蚣,金黄色的头部一对长长的触角,一对圆溜溜的聚眼神气十足地晃动;头后一对对称的“颚足”,随时准备喷毒伤人;二十一对足蠕动着,眼看就要爬到二弟恩泳脚边。

说时迟,那时快,韬奋迅速弯下腰,脱下脚上的鞋子,上前一步,抬起布鞋,对准蜈蚣打下去。

“啪!啪!”连续打了三四下,最后一下打中了。蜈蚣死了。

老夫子急忙走过来,看见一条很长很大的蜈蚣居然被韬奋打死了,不禁投以赞许的目光,说:

“好!这叫做急中生智,免遭蜈蚣伤害。”

韬奋余怒未消,仍望着不再动弹的蜈蚣,做好再打的姿态。

老夫子见韬奋欲战的神态,若有所思地说:

“万物都是宝,蜈蚣也不例外。”

说这话的意思,是提醒韬奋不要把蜈蚣打烂了,以免太碎了。

“什么宝?”韬奋听说这蜈蚣是宝,瞪了蜈蚣一眼,手下留情,让它留个全尸吧。

老夫子见韬奋放下了手中的布鞋,接着说:

“中医书上讲,蜈蚣以干燥全虫入药,方为良药。它性温味辛、有毒,有祛风、定惊、止痛之功效。”

老夫子说完,又介绍了制药方法。

韬奋听了,觉得十分有趣,立即跑进厨房,取来一把菜刀,用菜刀把一根竹筷削成两头尖、富有弹性的竹签。然后,把竹签一头插入蜈蚣头部,另一头插入蜈蚣尾部,绷成半月形,放在通风的窗口上。他想,等晾干了,将它用于小儿惊风、偏头痛、恶疮或蛇伤,也可以亲眼看一看有毒的小动物是怎样为人解除病痛的。

二弟恩泳吃惊不小,好久才回过神来。韬奋坚定、勇敢、乐观的情绪感染了他。

当晚,韬奋和年龄相近的小叔叔邹国珂念叨白天发生的事。

韬奋风趣地说:

“蜈蚣栖息于腐木、石隙中,昼伏夜出,它今天反常,应了一句谚语。”

小叔叔觉得稀奇,忙问:

“什么谚语?”

韬奋告诉小叔叔:“北山戴帽(乌云)蛇过道,燕子低飞蚁筑巢。蛇也是昼伏夜出,蛇出来,蜈蚣当然也要过道,爬到二弟脚边了。”

接着,他编了一首顺口溜:

“山戴帽,大雨到,

蜈蚣跟着蛇过道……”

小叔叔听着听着,渐渐入睡了。

时至半夜,韬奋突然痛得“哎哟哎哟”地乱叫。

小叔叔被韬奋的呼痛声惊醒,慌忙跳下床来点亮油灯。一照,吓了一跳!只见韬奋头部肿得像笆斗般大,脸肿得红而透亮。小叔叔看罢,放下灯,急得忘了穿鞋,匆匆跑到东房,叫来韬奋的爸爸妈妈。

深更半夜,无法请医师,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只好敷用家里备用的梅花点舌丹。

天亮,请来了一位老中医,他望、闻、问、切之后,说:

“是中蜈蚣毒,未伤内脏,没有生命危险。”

一家人听了,松了一口气。韬奋眯缝着的眼睛也射出两道兴奋的光。

半个月过后,韬奋恢复了健康。

小叔叔心有余悸,他劝韬奋说:

“蜈蚣咬人中毒身亡的人不少,以后见到蜈蚣不要再打了。”

韬奋望着小叔叔,反问一句:

“如果有一天蜈蚣爬到你身上,要不要我替你打?”

小叔叔听了,脸红了,说道:“你会替我打的,肯定的!”

“对。”韬奋点了点头,继续说,“今后见了蜈蚣还要打,决不能让它伤害人。打死了,把它晾干做药。”

小叔叔听了,舞动着小拳头,说:“我也要打蜈蚣!”

韬奋笑着说:

“好,见了蜈蚣我俩一起打!”

说完,两人手拉着手,嘻嘻哈哈,连蹦带跳,去后花园浇花了。

P27-31

序言

少年朋友们,你们听说过邹韬奋这个名字吗?如果没有,现在这本书将告诉你们,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他的少年时代的生活。

邹韬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论家。他原来的名字叫邹恩润,韬奋是他的笔名。他是江西余江人,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福州的永安。小时候读的是私塾,后来到上海,先在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读了七年书,从小学高年级、中学一直读到大学二年级,这时,韬奋因为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工程师而喜欢当编辑、记者,改考上当时的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从这个学校毕业。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他先后主编了《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全民抗战》周刊,创办了作为今天三联书店前身之一的生活书店。他坚持为人民办新闻出版,坚持为人民写作、做人民的喉舌的进步观念,坚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国的实际斗争,以自己不倦的工作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走向进步,走向革命。他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也受到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他一生曾经被迫6次流亡,还有一次被抓进监狱,囚禁了8个多月,最后,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因患脑癌医治无效,于1944年7月24日与世长辞,年仅49岁。

韬奋逝世以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根据他临终遗嘱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且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其中说道:“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亲笔为韬奋题词,对他给予崇高的评价,周恩来在1944.年延安各界“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上,还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几个字。

革命出版事业的老前辈胡愈之还曾把韬奋与鲁迅作了一个比较,认为“就作品的永久价值来说,韬奋断不能和鲁迅比较,但就宣传教育的作用来说,韬奋对于同时代的影响,却比鲁迅还要来得普遍”。

解放以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对韬奋的宣传和纪念:

宋庆龄、叶剑英、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纪念韬奋题词,继续对他作出很高的评价:

1965年,国家批准在上海建立韬奋纪念馆,并把韬奋故居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国家批准建立中国韬奋基金会,随后又设立了国家级的“韬奋出版奖”、“韬奋新闻奖”,作为中国新闻出版界的最高奖项和荣誉。

1995年,在韬奋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在北京召开了由李鹏总理主持的纪念大会。另外,上海除了纪念会之外,还首次出版了14卷本的《韬奋全集》,为全面学习和研究韬奋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另外,在全国,还有一些以韬奋命名的学校、书店、印刷厂、图书馆等等。

少年朋友们,从上面简单的介绍,你们已经可以大概知道韬奋是怎样的一个人了吧。仔细算起来,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像韬奋这样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且获得如此多的崇高荣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如此热烈而持续不断的纪念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实在并不多见。

韬奋的一生虽然不长,但是他活得很充实,很丰富,很精彩,其中有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和令人感动的故事,在许多有关他的传记或文章中都已经有所介绍。现在我们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作者长期学习韬奋著作并且在韬奋故乡深入调查采访的结果。书中介绍的韬奋小时候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大多是已经出版的图书和文章中所没有写过的,不但有益、有趣,而且还很新鲜,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也尽量做到了低龄化,所以,我觉得,比较适合少年朋友们阅读。

当然,韬奋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与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他那时的年龄同我们差不多,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多多少少也还有些相同。因此,我们读了这本书,不但可以知道韬奋后来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成为一代伟人,与他小时候打下的良好基础是分不开的,而且也能够鼓舞我们自己,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也一定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学习到少年韬奋的许多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帮助我们自己顺利地成长。

最后,我还希望少年朋友们,把你们阅读后的体会和对这本书的意见写信告诉作者或出版社,让他们在不断的修改中,把这本书越出越好。

                       雷群明

                     2005年7月3日(注:雷群明,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

后记

感动今天的孩子。

拿什么感动你,我的孩子?

这是当前儿童文学家们的热门话题。

我认同对反映今日孩子生活的倾斜,但不主张以此作为一个“全新的判断”;感动孩子的,还有“从前的”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爱的力量。“继往”与“开来”一脉相承,不能历史地割开,也无法人为地分离。古今中外,少年的童心、童趣、童真、童智都具有普遍的美丽的天性,是灵动飞翔的源泉。

现在,几乎是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纵观近几年儿童文学作品,似乎有“越来越轻”的感觉。一位有良知的作家这样写道:孩子目前接触的相当多的文艺作品,表现的不是“团结友爱”的文化,而是“勾心斗角”的文化;表现的不是“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情怀,而是一种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小人得志的暴发户的心态。“皇家气派”、“王者风范”的自吹自擂比比皆是,就连一辆要安全行驶的汽车也要起名“霸道几千”。难怪在调查孩子崇拜的人物中,黑社会老大成了一些孩子的选择。

这些话,语重心长,入木三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把责任背起来,

把使命背起来,

把未来背起来(孩子属于未来,我们属于孩子)。

因此,在多元化的情形下,急切需要凝重的儿童文学作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作为儿童文学的支撑。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严峻的现实,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有意或无意伤害着孩子。他们有意或无意形成了孩子的对立面。而孩子都是天真无辜的;孩子天生就是对的;没有差孩子,只有差家长差老师;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摒弃粗暴,但要严格要求。

在严格要求中,培养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小有理想有抱负,英雄人物则是他们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

基于上述思考,在纪念以笔代剑的英雄邹韬奋诞辰110周年前夕,写作出版《少年邹韬奋》。

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生命。《少年邹韬奋》的素材,一是源于一个多世纪以来韬奋故乡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二是源于我40余年坚持自费外出采访的手记。这两方面的素材,均以韬奋先生的名著《经历》为准绳而加以整理成篇。而且自1985年受聘余江县中心小学“校外辅导员”,尤其受聘余江县韬奋学校名誉校长之后,多次给中、小学生讲述过。

愿书中的故事,化做一种亲切的怀念,长存于你的心中;盼韬奋精神,溶化于你的血液中,成为你成长道路上光彩夺目的旗帜。

在此,衷心感谢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为该书题写书名。感谢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雷群明的指导。感谢沪、赣新闻出版界领导者和同志们的关怀。感谢韬奋故乡省、市、县党政领导以及全国崇尚韬奋先生的名人志士的厚爱。我平生的追求和心愿,是:

当少年的老师,

做少年的学生。

                 邹华义 2005年4月10日

                  于余江邹韬奋研究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年邹韬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邹华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66870
开本 32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5
13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