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族群代兴的历史、西周分封建国,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分封制与中国文化道路、周礼对民族的教化、“国人”的历史品格、春秋战国普遍变法与两大经国理念的诞生、地域风俗与思想突破、《老子》的哲学突破及黄老思想的变异、孔子创立儒学、“往圣”的“绝学”、教化论、心性论及人性善恶之后的问题、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等。
图书 | 先秦文化史讲义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族群代兴的历史、西周分封建国,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分封制与中国文化道路、周礼对民族的教化、“国人”的历史品格、春秋战国普遍变法与两大经国理念的诞生、地域风俗与思想突破、《老子》的哲学突破及黄老思想的变异、孔子创立儒学、“往圣”的“绝学”、教化论、心性论及人性善恶之后的问题、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等。 目录 第一讲 文化的多元发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二、中华民族的初步凝聚 第二讲 族群代兴的历史 一、夏的兴起与商族的北逸 二、商朝的建立与周人的自窜 三、简谈夏、商文化 第三讲 西周分封建国,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 一、西周分封制 二、与分封制相配而行的婚制变革 三、政治化了的血缘关系 四、宗法制:特定的社会结构法则 五、分封制的特征及价值 第四讲 分封制与中国文化道路 一、不同的文明之路 二、古老文明对后起文明的哺育 三、独特的社会形态 第五讲 周礼对民族的教化 一、礼的基本精神:“敬” 二、周礼的“教化”图景 三、“曲礼”对“文明人”的细致规范 四、周礼的化导群伦 第六讲 “国人”的历史品格 一、观察这个时代的两条线索 二、“国人”历史品格 三、“国人”品格与君权膨胀的关联 第七讲 春秋战国普遍变法与两大经国理念的诞生 一、东方各国的变法 二、商鞅变法 三、东西两大经国理念 第八讲 地域风俗与思想突破 一、泛论风俗的时代 二、地域文化与三大思想系统的并起 三、稷下学宫的思想交融 第九讲 《老子》的哲学突破及黄老思想的变异 一、关于“老聃” 二、道家的史学渊源 三、“敬授民时”的古代宗教:“无为”的来源 四、“长生久视”与古仙术 五、《老子》的突破 六、黄老之学的变异 第十讲 孔子创立儒学 一、孔子的“人文”之道 二、编修经典:寄寓文化理想 第十一讲 孔子创建儒学(续) 三、建构“仁”的原则 第十二讲 “往圣”的“绝学” 一、邓析子的职业和学问 二、个人主义者杨朱 三、墨家:民众权利的代言人 四、后期墨家的科学和逻辑学 第十三讲 教化论、心性论及人性善恶之后的问题 一、教化论:儒家文化理想的核心 二、孟子的“性善论”主张 三、“大丈夫”:士人的文化主体精神 第十四讲 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 一、思想的法则与历史的法则 二、早期法家的成与败 三、邹衍之术:诸子学没落的征候 四、荀子:走向强权的儒学 第十五讲 从孔子到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归于失败(续) 五、思想的移动与原则的丢失 六、术,韩非学术的中心 七、《说难》、《孤愤》:士人的悲剧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先秦文化史讲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601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0 |
出版时间 | 2008-02-01 |
首版时间 | 2008-02-01 |
印刷时间 | 2008-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